清·干隆版《永定县志》记载:
天后庙
祀五代闽王时莆田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也,在东关外。春秋择日致祭,如祭城隍仪(其祝文曰:惟神菩萨化身,至圣至诚。主宰四渎,统御百灵。海不扬波,浪静风平。舟航稳载,悉伏慈仁。奉 旨崇祀,永享尝烝。兹届仲春[秋],敬荐豆馨。希神庇佑,海晏河清。尚享)。各乡祀者不一。专祀者一在高头乡,一在鸭嬷潭(干隆十六年众乡合建)。
民国版《永定县志》卷十四“祠祀”中记载:
天后宫
在东关大桥头左,祀闽王时莆田都巡检林愿女,盖孝女也。毗连有旧基,嘉庆十三年邑绅赖奎旺捐金建启圣祠,祀后父积庆公,母积庆夫人,今亦废。后庙改名为林孝女祠。
各乡专祀者:
在高头东山圩前,江姓建。
在鸭嬷潭,干隆间乡众建,今辟路废。
在西陂岭,干隆二十五年林氏合族建,巨丽壮观,庙后为登云馆。
在悠满清水岩,干隆间简氏建。
在悠满村头,嘉庆间林氏建。
在坎市,干隆间卢氏建,现为区乡办公地。
在炉下坝,嘉庆间建。
在溪南务义坪水口,嘉庆初江临海、江渭川、江升腾倡建。
在堂堡内水口,干隆间合乡建。翠峰、虹桥、清溪、嘉卉,极清幽之胜,现堂三中心学校设此。
在上湖雷阴桥头,今桥宫均废。
在上青坑,干隆间阙调元等倡建。
在东乡之南。
在峰市下更楼外小豀边。
在洪坑。
在高陂,干隆间乡众建。
国宝——塔式西陂天后宫
西陂天后宫位处永定县高陂镇西陂村东南部,为西陂林姓合族修建,这座塔式天后宫,四百多年来,默默地巍然屹立于原野之间。
一
天后宫,闽南多称“妈祖庙”,供奉女神妈祖。妈祖,原是北宋年间莆田湄洲屿唐九牧林藴后裔,都巡检林维悫第六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日生,据传,出生至弥月不闻啼声,故取名默娘。默娘聪颖善良,熟悉水性,善观天象,精通医理,常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抢救遇难舟楫;还教人防疫消灾,济世救人,深受人们爱戴。年二十八,道成,白日飞升,眨眼间升入云端,恍闻空中丝管韵协,八音齐奏,奔往天际,时宋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日。之后,乡亲们便给她修庙宇奉祀,尊她为妈祖娘娘。羽化后,常穿红衣显灵,出没海上,屡显神威。传说曾降魔伏妖,协助漕运,助战克敌,破灭海盗,抗御侵略,保国佑民。妈祖信仰很快从沿海传播至内地,甚至山区。妈祖在民间有多种称号,如“海姑”、“神女”、“通神玄灵女”、“海神娘娘”、“天妃”、“天后娘娘”、“天上圣母”等,林姓宗裔则尊称她为“祖姑”、“姑婆”。随着妈祖地位的提高,妈祖信仰及于朝廷,自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开始至清道光年间,先后有十几位皇帝对妈祖进行了二十多次褒封,封号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道光十九年(1839))。明代郑和下西洋,又把妈祖信仰推向海外,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中华民族向海外的播迁,妈祖信仰传至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甚至在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美国等华侨居留地,也出现了祭祀妈祖的庙宇。妈祖天后,已被尊称为世界和平的女海神了。
二
妈祖在永定的信仰,多为清代康、干年间传入。清康熙至干隆时期是永定建妈祖宫庙的鼎盛时期,至嘉庆间已近尾声,道光之后鲜有发现建宫庙者。至于辛亥革命后,“阁议毁宫”,原天后宫纷纷改称为林孝女祠,才得以保全,就更谈不上有新建者。永定建于明季的妈祖宫寥寥无几。民国版《永定县志》卷十四祠祀志列有天后庙17处,均为干隆、嘉庆年间建。其实,民国版所列妈祖庙是挂一漏万的,不少规模宏大的天后庙均未入列,如下洋汤子阁天后宫、抚市社前天后宫和高陂富岭的虎形天后宫等。而在众多天后宫中,年代最为久远,建筑最为壮观的就要数西陂天后宫了。
西陂天后宫,是塔殿结构的天后宫,该宫有一个漫长的建造史。先建塔,后建殿。建塔之初,与妈祖信仰无关。宝塔建成之后,再扩建护塔房舍和殿堂,才迎来妈祖娘娘的神位。
西坡林姓开基始祖付崧公,于元初至元间“历览山川形胜,卜兹西坡岭下居焉”,旋即立籍建祠,传至七世贲山公,以经商致富,人丁兴旺,家大业大,便特聘江西赣州平川堪舆名师廖厚、廖锦魁叔侄为师傅,对原有林氏西河堂宗祠进行大规模扩建。明弘治十三年(1500)庚申岁,廖锦魁为新建西河堂大宗祠写了祠课。祠课具体阐述了大宗祠地理位置之优越,言必主“人丁昌炽永无穷”,同时也指出宗祠之南方五天然山峰,因此“微嫌马陷与禄空”,建议“速造秀峰,不致马陷禄空”,“造作印星秀峰,必假人力而为全。”
西坡林姓欲“造作印星秀峰”之事一直搁着,直至一个惊天动地的人物出现,才将这一工程提到了日程上。此人便是状元林大钦。
三
林大钦(1511—1545),字敬夫,号东莆,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乡(今潮州市潮安县金石镇仙都村)人,祖籍福建莆田石榴花巷,乃林姓唐九牧世家西河堂人,上祖朝奉大夫林济泉告老辞官,后回莆田不遂,乃迁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为潮州仙都林氏开基始祖,大钦为仙都林氏十二世。林大钦自幼颖敏嗜学,喜读苏氏《嘉祜集》,“操笔为文,屈注奔腾,神气宛肖”。嘉靖十年(1531),乡试中第六名举入。翌年壬辰(1532)开科,进京参与春闱(即由礼部主持的会试)。大钦在《廷试策》中直陈己见,主张“仁以政行,政以诚举”,十分尖鋭地指出当时政治弊端,分析产生弊端的原因,指出圣上“惠民之言不絶于口,而利民之实至今犹未见者”,是“陛下未知斯民冻馁流离之实,未得足民衣食之道”,认为天下所以“长坐于困乏”,原因在于“游惰起之”和“冗杂病之”。前者指流民,他指出流民“盖起于不均不平之横征,病于豪强之兼并”。后者指“冗员”、“冗兵”和“冗费”,指出“冗员之弊必澄,冗兵之弊必汰,冗费之弊必省。三冗去而财裕矣”。接着提出均田、择吏、去冗、省费、辟土、薄征、通利、禁奢等八大兴禾滁弊具体措施。当时,阁臣定孔生、高生二卷,都御史汪鋐见了大钦的对策,敬佩其文,太学士张孚敬也认为这篇策文必能打动圣上,于是将大钦对策与孔生、高生二卷一起封进,果然,大钦对策深得嘉靖帝赞赏,“上览之,亲擢第一”。大钦终以其超常胆识、经世见解和敏捷文才钦点为壬辰科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其时年方二十二岁。
林大钦在京只为官三年,便以母老乞归终养,筑室东莆山中,讲学著述优游,不再出仕,嘉靖十九年(1540)老母病逝,这给林大钦极大的精神打击,终于一病不起,遂于嘉靖廿四年(1545)秋英年早逝,终年仅三十五岁。着有《东莆先生文集》行世。
然而这位独占鳌头的林大钦,童年时家境却很贫寒,曾只身流落至永定太平里西坡村,邂逅了大富豪林贲山,与西坡结下了难解之缘。贲山见大钦气宇非凡,且聪明伶俐,知书达礼,又是林姓同宗,便收为养子,并延师供其读书深造。贲山有亲子名熙,字子昭,号狮崖,小大钦一岁,兄弟俩同窗共读,情同手足,学习中互相切磋,常以对对子为乐,此段故事,西坡林姓代代相传,妇孺皆知,引以为荣。民国版《永定县志》卷三十《义行》中载有:
林贲山,西陂(坡)人,性慈祥,经商潮州时,有潮阳人士林大钦者,贫寒无依,贲山怜而资助之,勉成其学。后大钦登嘉靖十一年进士,廷对擢第一人。告养回籍,道经上杭,赴西陂(坡)造庐拜谒,执父子礼。今西陂(坡)林氏祠,尚有状元匾云。
林大钦告养回籍时,赴西坡造庐拜谒养父,还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奏请嘉靖帝让西坡林姓于正月立春日举行迎春牛盛典,后来便成西坡林姓传统民间活动;另一是根据《西坡林氏宗祠祠课》的要求,在村南端的溪坝中间“造作印星秀峰”,以避免“马陷禄空”。经嘉靖恩准,便按北京文塔式样,于嘉靖廿一年(1542)破土动工了。
当时西坡林姓才一百多丁,二百余人,要建造这项规模宏大的工程确实不易,所以进度缓慢,甚至常常停工。到嘉靖廿三年(1544),不料西坡出了一件大事。
林大钦中状元后,林子昭虽也才学兼优,可就是屡试不中,于是由林大钦向嘉靖保荐,令其为苏州吴县知事,谁知在嘉靖廿三年赴任时,途经上海,却突患急病身亡,得年三十三岁。因此,族人都怪怨“印星秀峰”未造成,果然“马陷禄空”,连一任县官都无福分享受,于是也就更加坚定了建造文塔的决心,终于于明万历元年(1573)七层宝塔得以落成,称之为“印星台”、“文塔”、“状元塔”。
四
文塔建成,扩建宫殿。清康熙元年 (1662)塔殿全部竣工,浑然一体,而后迎奉妈祖祭祀。至清康熙廿三年(1684),妈祖被褒封为天后,始有“天后宫”之称。干隆廿五年(1760)由西坡十三世祖林升峻为总理,完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工程。此次工程扩大了塔前拜厅和大殿堂,兴建了戏台、酒楼,扩建了宫门门楼,始成现在之型制。林升峻一心为公,将自己建房用的石条悉数捐送给天后宫修建之用,其家只留劣质石条少许,至今仍传为佳话。这次维修扩建,距明嘉靖廿一年文塔奠基,屈指数来已历二百余年,所以至今还流传有“西坡天后宫,七代人马造成功”之说。然而这座宠然大物,在康熙、干隆、嘉庆各版《永定县志》均未列入,直至道光十年(1830)版《永定县志》才有以下记载:
(天后庙)一在西坡乡,干隆二十五年林登岱邀合族建。高阁七层,巨丽壮观,一乡胜境。庙后为登云馆。
这里所说的建筑年代,是指林升峻为首对西坡天后宫大规模维修扩建一事,并非始建年代。现存明代建筑石柱墩(柱基石)计24个,其中塔内底层10个,塔前拜廊并列4个,拜廊前环绕天井四周回廊边6个,大殿堂4个(“四点金”)。明代石柱墩自麻石为材,外形质檏粗陋,未雕饰花纹图案;而清代扩建用的石柱墩则迥然不同,全是青刚石打造,雕饰精致,有梅兰菊竹,麒麟凤凰,狮象鹿豹之类。塔上四、五层楼朝前方的大窗窗棂花格,图案质檏,也是明代工艺风格。
五
与妈祖同姓同宗,是西坡林姓热心于建造天后宫的起因之一,而西坡条丝烟业的蓬勃发展,则更显现了建造天后宫的必要性,坚定了建造天后宫的热情,同时也为建造天后宫提供了坚强的经济支撑。
我县种植烟草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县志载,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烟草就引进了永定。永定的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极适合烟草的种植。至干隆年间,永定条丝烟以其优良的品质风行大江南北及海外,名气艮大,曾获干隆御赐“烟魁”称号,定为贡品。干隆年间,西坡村是永定条丝烟业最兴旺发达的乡村之一,境内烟厂林立,他介1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潮州、江西、安徽、四川等地又有其相应的销售烟号(公司),生意十分红火。条丝烟的发展,也使水路交通繁忙起来,往外埠经营条丝烟的商人不断增多,外出经商祈求一路平安,顺风相送,希望水神妈祖给予庇佑,这样,建造天后宫也就应运而生了。
条丝烟业的兴旺发达,也带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种植晒烟的农民大量增加,开办条丝烟厂又需一大批劳力,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当时,在西坡境内,烟刀厂、磨刀石厂、打铁打铜店、裁缝布匹店、烟酒油盐海鲜店、粉面作坊、豆腐坊、药店、理发店等星罗棋布,一片繁华景象,晚上灯火通宵达旦,当时的西坡有“小香港”之誉。经济的繁荣,使滚滚财源流入西坡,发了财的村民便大兴土木,许多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的土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西坡天后宫也就在这欣欣向荣的社会背景下得以建造、落成。
六
西陂天后宫四周緑水青山,层峦叠嶂,景色秀丽。西边有大池塘,曰“鲜水塘”,塘内有涌泉,水鲜如镜,游鱼可数,七层宝塔倒映其中,微风涟漪,别有一番韵味。宫殿东边有大榕树数棵,其中一棵古榕须数人方能合抱,虬枝繁盛劲拔,浓叶苍翠蔽日,树洞玲珑剔透。沙滩边,一片杞树参天,古老的杞树上,大都又寄生着榕树,成一奇观。一条碧水清溪(永定河)从宫旁流过,溪流上数座大桥,连系着西边古老的密密层层的房舍和东边新建的高大华丽的新居和大片田园。真是胜景萦逥,美不胜收。
西陂天后宫占地面积10173.6平方米,建筑面积2726平方米。中轴线通过宝塔,自南而北依次为登云馆、小天井、宝塔、塔前拜廊、塔前小天井、大殿堂、大天井、戏台、宫门、宫前大坪。西陂天后宫“宫坐南离”,“门朝北极”,虾公形,七层宝塔犹如虾之身,而宫前伸向前方的左右两条道路,恰似虾之两钳。宫前大坪1062平方米,一对高3.55米的雌雄大塑狮雄踞左右。宫殿基础宽37米,长63米,用天然巨石干砌而成,靠南端高出地面3米。宫门魁梧,重檐,门框青刚石打造,高3.42米,门楣浮雕双龙劝珠图案。彩绘门神,高大威武。门框前左右各有石鼓一个。门墙上,一幅幅山水、虫鱼、鸟兽、人物或彩绘,或泥塑,栩栩如生。自门左右各有边门一。跨人宫门,便是由12支木柱支撑起的木结构戏台,戏台藻井呈穹窿状,有集音作用,台上屏风彩绘工笔仕女图,寓意为团圆、平安、富贵、福禄寿。戏台两边楼上是化妆室和演员住地。
戏台前方有横19米、纵13.5米的大天井,大天井两边为回廊,回廊上为下酒楼;大殿堂横13米,纵12.3米,高7米,三合土铺地面,左右两边为土墙,土墙外为左右厢房,厢房上边为上酒楼。大殿堂后有六扇木格门拼接的大屏风。重大庆典时,此屏风可折叠开启。大殿堂前四支大圆柱并列,中间四支大圆柱排成正方形,俗称“四点金”。抬梁式木构架,梁、檩彩绘生动,鲜花瑞草、珍禽异兽、人物典故、山水楼阁,无不流金溢彩。斗拱款式丰富多样,柱与梁、柱与檩相交处角饰雕刻精美,檐前垂篮缕空雕刻,玲珑剔透。大殿堂后有一天井,天井两边为回廊,回廊连接着大殿堂和塔前拜廊。拜廊上方靠西悬大钟,靠东悬大鼓。塔两边有侧殿,靠西安奉财神菩萨雕像,靠东安奉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泥塑像。
宝塔高约40米,七层。塔底长宽各9米(内空7米见方),墙厚1米,生土夯成。中间四根大圆柱呈正方形耸立,层层相接,直扺六楼,为全塔重心支柱。一、二、三楼塔身正方形,土木结构。二、三楼外围有走马廊,游人可于走马廊上环眺四周景色,十里平川,远山近水,田园农舍,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真是“干家楼阁画图中”。四至七楼,塔身转为正八边形,四、五楼砖木结构,六、七楼纯木结构。六楼中间立一大圆柱为轴,俗称“车心”,直接塔顶,“车心”四周用数十根方木条连接八支立柱,呈辐射状,坚固结实。塔顶称“葫芦顶”,用特制各色大瓷缸倒扣叠成,上小下大,灿烂夺目,用八根粗铁索拴牢,塔尖铁柱直刺苍穹。一至五楼有木梯供游人登楼游览。各楼飞檐翼角高翘,每层的鸱尾图案各具形态。飞檐翼角下系有风铃,夜深人静之际,微风吹动,叮当作响,几里外犹闻佩环之声。
塔底层为主殿,即妈祖殿,安奉天后圣母(妈祖)木雕神象,神像头戴凤冠,身披龙袍,面慈目善。神像前有金童、玉女、千里眼、顺风耳诸陪神。二楼“关帝殿”安奉关帝圣君及关平、周仓木雕神像。三楼“文昌阁”安奉文昌帝君木雕神像。四楼‘魁星阁”安奉魁星木雕神像。五楼安奉仓颉仙师神主牌。塔的一楼外侧,左右及后边建有八房一厅护塔房舍护住塔身;塔的左右及后边,隔着小天井又建有房舍三十四间、会客厅两间。苔后为“登云馆”,挂孔子画像。登云馆为过去会文教学场所。官旁天井有丹桂、翠柏各一棵,均有数百年历史。丹桂秋天开放,很远就能闻到清香。宫后靠东有一侧门,门前有一平台,此处称“遥望东山”,站在台上可遥望隔河东边的上洋山。孔子曾聚徒讲学于东山之上,所以“遥望东山”一语双关,还有勉励学子勤学奋进之意。
宫内文化底藴浓厚。计有楹联三十余对(其中木刻长联十三对)、木刻横匾十七块。妈祖殿前的神签为五言诗,共三十二首,其文化内涵与其他庙宇的神签大相径庭,该诗为西坡林姓十三世嘉庆七年邑庠生林揆亮所作,诗风典雅,哲理深藏,琅琅上口,颇具文采,二百多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这座始建于明、成于清初的七层宝塔宫殿式结构的天后宫,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她除了有祭祀妈祖功能外,尚具有文塔之功能。四百多年来她见证了多少时代的兴衰,经历了多少风雨雷电,至今依然保持完好,巍然屹立。西陂天后宫建筑之牢固,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造型之奇特,工艺之精湛,文化底藴之浓厚,在国内外众多天后宫中殊属罕见,她不但是研究妈祖文化的实物依据,而且在地方史、建筑史、教育史上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她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絶,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之一。早在1977年夏,上海同济大学古建筑学者陈从周教授带领学生前来考察,对西陂天后宫的建筑赞不絶口。不少国际友人也给予天后宫极高的评价。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教受及古建筑专家郑孝燮曾为西陂天后宫留下了“文物精华,古建瑰宝”的墨宝。1983年7月西陂天后宫被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被列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又被国务院核定列入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西陂天后宫的价值,已更受各界有识之士的瞩目。
附録一:西陂天后宫大事记
△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壬辰岁,西坡七世祖贲山公养子林大钦钦点状元。
△1542年,明嘉靖廿一年壬寅岁,文塔奠基兴建。
△1573年,明万历元年癸酉岁,七层宝塔落成,初名“印星台”、“文塔”、“状元塔”。
△1662年,清康熙元年壬寅岁,塔殿全部竣工,浑然一体。
△1684年,清康熙廿三年甲子岁,始称天后宫。
△1760年,清干隆廿五年庚辰岁,第一次大规模维修并扩建竣工,总理:林升峻(1687-1770年)。
△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庚午岁,第二次维修,总理:林就正(1750-1814年)。
△1863年,清同治二年癸亥岁,第三次维修。
△1935年,民国廿四年乙亥岁,第四次维修,总理:林坷垣。师傅:上洋田心廖光朋。
△1983年7月29日,列入第—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2003年,第五次维修。由村两委牵头、群众集资、省文化部门补助共计110余万元,分六次大规模维修,历时18年。
△1991年3月20日,列入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春,由国家文物局出资百万余元对全部厢房进行全面维修。
附録二:西陂天后宫楹联
宫门外墙:
宫坐南离日永鬯和二卤;
门朝北极风熏琴奏五弦。
大门:
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
历数朝受封典万古流芳。(此联康有为撰)
戏台屏风:
爽籁发而清风生;
纤歌凝而白云遏。(此联用王勃《滕王阁序》句)
戏台前外柱:
一派是西河,潺潺声杂管弦曲;
七层朝北斗,叠叠影随文武班。
戏台前酒楼:
扮净丑生旦惟妙惟肖;演悲欢离合有喜有忧。
能茹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借虚事点明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闲观世事若流水;澈晤人生如浮云。
洞明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
大殿堂:
杰构倚层霄,凤舞龙飞,八面窗棂烟雨外;
晴岚收四野,溪声树色,干家楼阁画图中。
水德告成,龙马踵呈河洛瑞;
神庥永托,仙槎泛入斗牛墟。
险漈逼长沙,箭鸟停声,片席高悬迎宝筏;
暗洋迷晓日,剑鲨戢翅,万帆飞渡照神镫。
气慑蛟龙三云赞顺;恩深河海万国倾诚。
声灵显宋元明清,历代褒封,赫濯神功崇北阙;
惠泽遍江淮河海,宗支派衍,巍峨庙貌壮西坡。
照神井以通灵,宝剑铜符,历代丝纶昭胖蜜;
溯湄洲而派衍,卿云蟊雾,一家桑梓笃恩施。
圣德配天,五洲共托饼檬下;
母仪称后,万姓咸归福庇中。
孝敬本天成,终古须眉难比烈;
山川因人重,只今桑梓尚增辉。
九川昭利济之功,圣德抑何神也;
四海志安澜之庆,母灵其在上乎。
蜃闽霭祥云,看龙女持花,香风静绕珊瑚殿;
蛟台迎霁景,盼星妃跨凤,仙乐时闻紫绛楼。
塔前拜廊:
四海龙鱼归圣化;
千秋士女仰慈仁。(李光地书。李光地,福建安溪人,清康熙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补天配天,先后坤元壹德;
治水济水,古今神圣同功。
忠信涉波涛,周历五洲瑶岛;
神明昭日月,指挥水伯天吴。
塔侧殿财王菩萨神龛:
灵光威黑虎; 手执金鞭常进宝;
瑞气绕金鞭。 身骑黑虎广招财。
塔内二楼关帝殿神龛:
志在春秋功在汉;忠同日月义同天。横联:忠义参天
塔内三楼文昌阁神龛:
文正道心崇帝骘;
昌明科学沐君猷。横联:文曲增辉
塔内四楼魁星阁阁神龛:
文光射斗呈天宝;
俊彩驰星显物华。横联:文光射斗
塔内五楼仓颉仙师神龛:
百代人文渊薮;
千秋书艺本源。横联:始制文字
登云馆孔子画像旁:
设庠序杏坛名蜚百代;
供桑梓教垂功在千秋。横联:万世师表
登云馆大门:
出户须知由大道;
入门还想上层楼。横联:登云馆
“遥望东山”门:
观澜滋有术;
破波快乘风。横联:遥望东山
元宵节宫门联:
圣代显光华,逢此夕火树银花辉元夜;
母仪昭盛世,遇今宵星桥铁锁罢金吾。
圣诞(农历三月廿三日)用宫门联:
后德配天祀隆千古;
母仪称圣寿祝三春。
湄洲崇祀传千古;
桃月奉觞祝万年。
横匾:
戏台上:钧天雅奏和声鸣盛
大殿堂:
圜海澄天 海不扬波 海国咸宁
风和浪静 泽被桑梓 黎民景仰
天地同佐
大殿堂后(朝塔):对越在天
塔前拜厅:河清海晏 德孚广济(干隆御书)
塔内妈祖殿:神昭海表
二楼关帝殿:忠义参天
三楼文昌阁:文昌阁 文曲增辉
四楼魁星阁:魁星阁
五楼仓颉殿:始制文字
(林立锦)
虎岗天后宫
虎岗天后宫位于虎岗乡政府的东头,两支小溪水交汇的豀边,是一座新建的天后宫。正殿坐南向北,2层;正殿前面的小平房在东北角开了一个小门,门顶上立着天后的神像。
这里原来是荒杂地和沙地。1990年,当地人林荣煌(他的家就在此地的对面)牵头兴建了这座天后宫。据他说,创建时,他自己出了约1.5万元,还有就是当地善男信女捐献的钱。农历七月初三日动工,十二月初九日落成。当时只建正殿2层,砖混结构,占地108平方米。殿内的神像全是林荣煌自己雕刻的。底层正中供奉天后,天后像前还有顺风耳、千里眼和童男童女;天后两边还各有一尊神像。二层楼上的神龛中祀关帝,其前面还立着周仓、关平等神像。关帝的左边有一块神牌,上书“菩萨化解 福 十二生肖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布满人间 敬 辛巳岁秋月善男信女同立”。这样的神牌很少见。正殿的背面中间供奉观音神像,两边还塑着财神爷等神像。
林荣煌和他的妻子吴秀文是这个天后宫的管理人员。他们利用周边的空地养猪,挖池塘养鱼养母鸭。据林荣煌说,他养了8只猪、400多只母鸭,养殖收益用来不断扩大庙宇的规模。现在已加建了正殿前面及两侧的平房。虎岗天后宫以生产的形式来维持庙宇的正常运转,与一般的庙宇靠信众捐赠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我们去采访那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一,有很多中老年妇女来到天后宫进香。她们说,初一、十五,虎岗附近的中老年妇女多数都会来烧香,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妈祖生日,比平时要热闹许多,这是信众聚会式的敬神活动,林荣煌会杀一头自养的猪来敬天后,猪肉用来招待前来敬神的香客。
富岭虎形天后宫
富岭虎形天后宫坐落在富岭村口,富岭溪的北畔,富岭小学的校园里面。富岭虎形天后宫原来被当作小学校舍,后来,在天后宫前面建起了新校舍,天后宫才逐渐恢复成寺庙。
虎形天后宫坐西向东,面宽约20米,进深约30米,占地面积近600平方米,是一座三堂式的建筑。其“虎”形的建筑设计,别具风格。
进入天后宫的大门,一阵桂花的馨香扑鼻而来,正值仲秋时节,天后宫内天井北侧一棵桂花树开满了金黄色的桂花,令人心旷神怡。门厅不大,门厅两侧各有一间厢房,靠北的厢房里架一楼梯通二层楼,二楼有三个房间。门厅前的天井里,中间是一条过道,与桂花树位置对称的南侧有一口水井。厢房前面是过廊,南侧的过廊现在仍为废弃的教室,北侧过廊的墙壁上嵌着一块刻有重修天后宫捐资人姓名的石碑。石碑上刻序文:“福建省永定县太平里高陂镇富岭虎形天后宫建于清代干隆四十四年,至今已有二百二十多年之久。这座古建筑占地五百七十六点一九平方米,共三层,高十五米,全是土木结构。外观建筑独特,形似一只蹲坐的华南虎……”过天井是一个单层的小中厅,中厅地基比前堂约高出40厘米。厅中有四根柱子支撑屋顶,石柱础约有1米高,梁柱间的木雕装饰工艺精致。中厅后有极狭窄的天井,地面与后堂相连。
后堂是虎形天后宫的主体,土木结构,底层3 开间,中间神殿3层,两旁边厢房2层。底层神殿供奉天后圣母,神台上天后圣母的塑像慈眉善目,端庄安详。殿内宽阔,空间高旷,天花板上装饰着八卦形的图案。神殿后南侧有一个石框小拱门,原来登二、三层楼的楼梯设在这拱门后,天后宫改作学校后,将楼梯改在神殿旁边两间厢房的外侧。从南厢房边的楼梯登上二层,出小门,有二层外南、西、北三向的小通廊。南面通廊的中间向外凸出一个小平台,平台外有栏杆,平台上立柱架梁成一小亭台,这是老虎的嘴,亭的顶部像老虎的鼻子。站在这个平台上,眼前是向西潺潺流过的富岭小溪,近处阡陌纵横,村落田野交错,远处峰峦层叠,一派旖旎的乡野田园风光,使人流连。从北厢房边上的楼梯上去,进一小门,到了厢房二层,再上一短梯,登中间二层神殿,神殿的神台上供奉阿弥陀佛图像,旁边还有关帝圣君的神像。神台后面有楼梯通第三层。第三层供奉观音,神台上有三尊观音的雕像,神台上方写着“光明寺”三字。左前方有一尊佛陀菩萨的塑像。在三层的南墙上开了两个圆形的窗户,是为虎眼。
虎形天后宫前低后高,尤其是后堂中间3层挺拔高耸,屋顶九脊歇山顶,翘角飞檐,层层叠叠,气势雄伟,十分壮观。其内部的梁架穿斗制作精细,木刻雕饰刀功流畅;屋脊尚存的部分彩塑仍色彩鲜艳,造型生动。
1950年代初“破四旧”时,虎形天后宫内的神像被毁。1980年代初,富岭村王姓人开始维修虎形天后宫,戴秀卿等善男信女募集资金,出工出力,重新雕塑神像,将虎形天后宫整修一回。现在守宫的是林普慧老人,70岁,永春县人,其丈夫王寿然(昆明铁路公司退休干部)是富岭人。1992年,她开始管理虎形天后宫。除了宫里收到的捐助款,她还把孩子们给她的生活费拿出一部分来作为维修的费用,整修了部分的梁柱和屋顶。据林普慧老人说,平时有不少人到这里来上香,特别是农历3月23日天后诞辰的日子,来朝拜的香客有十多桌。1999年,虎形天后宫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坎市天后宫
坎市天后宫位于坎市云川老街尾,坐干向巽,是一座三堂式建筑。天后宫大门向着云川街。进入大门,是门厅,门厅左右各有厢房,前堂是两层的楼房。门厅后是过廊,穿过过廊,是中厅。中厅为立柱架梁结构的宽阔敞厅。过廊和中厅的左右两边是狭长的天井。天井外侧各有一排房间,房间内陈列着各种碑记,其中有两块是清朝干隆年间建造天后宫时记録捐款者芳名的石碑,一块上首落款为:“大清干隆二十一年丙子岁孟夏月启建 天后宫众姓捐助历年汇成银两芳名开列于左”,其下记録个人捐款者的名字和数额,最多的卢逊蒲捐壹百贰拾两。另一块上首落款为:“大清干隆二十一年丙子岁孟夏月启建 天后宫众姓乐输银两芳名开列于左”,其下记録卢姓各蒸捐银数,最多的有卢荣陂蒸、卢乐斋蒸、卢浯溪蒸各捐银拾贰两,而卢燕堂蒸捐神像树壹枝。登上中厅后面的走廊便是后堂大厅神殿。殿堂为梁柱构架,高大宽阔,雕梁画栋。殿堂后为神龛,神龛上妈祖神像面容慈祥,神光焕发,左右的顺风耳、千里眼神像情态逼真。神龛前有一张大供桌,供桌前左右各有一根浮雕盘龙石柱,巨龙盘遶,扬髯显爪,雕工极是精致,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到损坏。
坎市天后宫香火旺盛。坎市范围内及周边的卢、张、简、赖等姓人都来此祭拜妈祖。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妈祖生日最为热闹,来祭拜的人特别多,远地的还留在此吃午饭。现在有两个老人在此管理,一个叫卢春振(69岁),一个叫卢松镇(70岁),他们已经管理8年多了。善男信女捐给妈祖的香火钱,他们用来修缮庙宇和维持平时的开支。
坎市天后宫的对联
大门:天干逢壬十载一番行盛典;后德垂世万众三呼禳神宫
中间敞口厅前柱正向:曲水回澜滋圣泽;远峰高耸霭慈云
中间敞口厅前柱侧向:天上神光千秋贯;圣母普照万年兴
中间敞口厅后柱正向:水德配天海国慈航并济;母仪称后桑榆俎豆重光
中间敞口厅后柱侧向:神通远及云帆稳;功德长流川浪平
神殿前柱:后德钦天普盖灵霄昭日月;母仪雍圣功高寰宇镇干坤。 海晏河清。匾额:德孚广济
神龛前柱:天后布圣德普盖九天昭四海;圣母施隆恩功同二圣抚八方。匾额:圣灵民乐
抚市天后宫
抚市天后宫位于抚市镇社前村大洋段,坐西南向东北,是一座三堂式建筑。前向有三个门,中间大门的位置比两旁的小门收进约2米。
进入大门,门厅内搭戏台,从戏台下穿过,便是一个宽阔的河卵石铺砌的大天井。天井的两边是厢房。天井左右各有一棵古柏树,树干直径约有60厘米;右边一棵枝繁叶茂,参天耸立;左边一棵则树皮剥落,却仍有一部分枝叶顽强地生长着,古老沧桑。
天井后面是中厅。中厅为敞口厅,厅前向两边有人头高的隔栏;中间有4根合抱的石柱高接屋梁;后两根石柱上方中间悬挂着“景福堂”金字匾额。梁柱间的鎏金木雕装饰,仍然金光闪闪。中厅后为小天井。小天井两旁有廊道与后堂相连接。
后堂比中厅高两个台阶。中间是供奉妈祖的神殿,左右各有一间房间。后堂前面的走廊两端各开一个小门通左右厢房,厢房与中厅、后堂之间有狭长的天井。左边厢房前面一间供奉观音,对着后堂侧门一间供奉关帝;右厢房对着后堂侧门一间供奉武财神,旁边还有土地神。左右厢房走廊的西南端开一小门与前面的卵石天井大坪相通。
整座天后宫前低后高。屋顶为歇山顶,飞檐翘角。屋脊上的彩塑色彩鲜艳。
在前天井右边厢房的墙壁上镶嵌着几块石碑,碑上刻着建天后宫的缘由和捐资者的名字。摘録如下:
“水,为天一所生,故极之,断港潢流而浸淫者罔弗遍;为天生使独,故极之,来今往古而利济者靡不周。天子频念后德,祀典特崇;下逮闾巷小民,亦思肃肃穆穆以答神庥。吾族来往江湖,被泽尤深。爰合父老子弟共建庙宇于本境大洋段,创自干隆五十年岁次乙巳,越己酉春落成。其中经营构造,董事者,勤劳不息;襄事者,赞助有成。第见庙貌聿焕,后像如生,宫殿巍峨,洵极一时之大观也。因念题捐诸人,出所有而乐输将,固非为沽名而设;而集乃心以崇庙祀,不可无载笔以垂。谨将字氏镌石宫前,俾后之人摩挲碑碣,如见创立殷勤,且缘是跄跄济济,益思天后圣母之功德浩大,历千百世而常新也夫!
董事:赖文进
襄事:文、文绣、清蓉、荣、钟益、聚川、赞扬、利庄、斐英、王州、焕旺、璋
时
龙飞五十五年岁在庚戌季秋月沐恩弟子郡廪生赖天华谨撰。”
从以上碑文可知,抚市天后宫建于清干隆五十年(1785),已有220多年历史。
天后宫对联
大门:宫殿九重瞻凤翥;梯航万里沐鸿慈 天后宫
中厅前柱:天上尊神世上亲;后身圣母前身佛
中厅中柱:德配干坤博厚高明弥覆载;恩同父母慈祥恺泽仰尊亲 景福堂
中厅后柱:圣德并九如到处苍生欢颂祝;母仪齐六合登堂赤子乐帲幪
后天井左右柱前向:普天厚德坤为载;率土覃恩海不波
后天井左右柱后向:圣祀馨香弥六合;神恩浩荡堪三春
后厅前柱前向:泽国波臣趋跄故命;海天民主陟降生春
后厅前柱侧向:绩着古今允矣熙朝宏翊赞;德备天地休哉水国庆清宁
后厅墙头:圣功显赫万里海航波不兴;后德无量百年宫殿灯长明
神龛前:圣德并九如到处苍生欢颂祝;母仪齐六合登堂赤子乐帲幪 灵昭佑顺
关帝神位:心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 忠义参天
观音神位:万朵莲花涌宝座;千层贝叶霭琼楼 慈航普渡
文溪张屋天后宫
文溪张屋天后宫坐落在文溪田心张屋的田野之中,坐亥向巳,建于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在宫内的墙上有一块关于建宫的石碑,记载了建造此宫的缘由及机构。碑文为:“上古开天,山河缺漏。人力补之,风水攸关。塞山缺以御风,镇水口为关栏。吾文溪一乡,溪南之水口,南河东河,虽交会一,浪泊长空。岁逢嘉庆乙亥,斯地也,山方骏利,数姓咸邀,建立一罗心,抑为之理阖,称气和逢。齐□金,赠其木石,踊跃戮力,拨鸠工建造,丁丑落成。于八月有六日安奉 天上圣母元君尊像,上层安奉 文昌帝君神位。宫之建也,士庶经商者、庆季者皆得其所以诚敬,敬其所尊,人喜神欢。将来殷实有家,人文蔚起,敢云乎哉!谨将题捐开列于后。是为序。
总理:饶道显
副理:张廷俭、李崇阑、林日青
协理:李秉常、严椿兆、张文志、林世洪、林祥玉。
大清道光贰年壬午岁季秋月众姓敬立。”
另有一块石碑,立碑时间比前一块石碑迟五年,记録了60个捐款者的名字及捐款数额。上部两排每排各有12个名字,为捐款较多者;下部两排每排各有18个名字,为捐款较少者。碑的最上头刻着“田心张屋”四个大字,碑右上款文为:“嘉庆贰拾年乙亥岁启建宫宇捐银并助金身芳名列后”,碑左下款文为:“道光柒年丁亥岁孟夏月吉立”。捐款最多的为“廷彦公银三拾贰元半”,最少的也有壹元。除了个人捐款外,还有季会捐银的,其中列了关帝季、湖广季、家兴季、五福季。从这两块石碑的碑文,大致可以看出当初建天后宫的情形了。至于总理、副理、协理九人中,有七人不姓张,他们的情况,如今则无从瞭解了。
这座天后宫规模较大,是一座三堂二进的建筑。前面开三个门,中门屋面建得华丽壮观,飞檐翘角。中门内是一个宽敞的门厅,门厅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门厅两边和天井左右有厢房,构成前堂,主要是厨房和住房。中堂是立柱架梁的大厅,厅中间有一个小天井。中堂比前堂高三阶。天井后为后堂,后堂前走廊两端各开一小门通左右的横屋。后堂中厅为神殿,安奉妈祖木雕神像。神殿左右各有一间厢房,左厢房前走廊的梁上悬挂着一座大钟。大钟上有铭文,记録着捐钱铸钟者的名单,还有“照耀神宫”、“千载光隆”、“有灵则鸣”、“感而道通”等文字,以及“匠人江西吉安胡祥发造”、“道光甲申四年冬月吉旦”等落款。钟的下沿还铸着八卦的图案。后堂又比中堂高二阶。左右横屋为卧室和杂物间。
现在,守天后宫的叫黄建莲,49岁。她8岁到此,在这里生活了41年。她热心宫内的建设,近年,她引来了自来水,供全村人饮用。据郑仰周(81岁,离休干部)先生说,原来这里的主持叫郑拔荣,曾经在铁道部工作过。他会木匠、泥水,还懂得风水,会“看日子”,经常方便群众,很多人都很敬仰他。他住持的时候,各地都有人来,香火特别旺盛。郑拔荣1998年85岁时去世,才由黄建莲负责管理。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天后生日,湖雷、抚市、上杭等地的信众还会来进香。
文溪张屋天后宫对联
大门:圣德遍万方上下尊卑共景仰;神光同六合士农工贾尽输诚 横披:海不扬波
记昔湄洲昭圣迹;即今寰宇付慈云
寰中慈母女中圣;海上福星天上神
中堂门:海不扬波隐渡星槎远迩;民皆乐业遍歌母德恩深
中堂中柱前向:四海龙鱼归圣化;千秋士女仰慈仁 横额:德孚广济
中堂中柱后向:世间无水不朝宗岂止黄河一脉;天上有妃能降福何愁碧浪千重
中堂侧柱前向:海筮恩深恰似阳春有脚;江湖浪静炯然秋水无私
中堂侧柱后向:辟地为宫庙貌宏开胜境;回澜作障慈恩远播文溪
后堂前柱:虔意焚香何须远朝南海;诚心礼拜即此便是西天
后堂侧柱:战水火以成功德高北阙;忘顶踵而济世威镇南离
后堂前:度出众生不学佛;恩周四海直同天
海静波恬共仰神光普照;民康物阜咸沾德被无私
后堂右厢房前壁,中为“福”字:顾渚云香端溪玉润;右军书法中散曲情
神龛:英风远届江天外;坤德常垂泽国中
每从海岛渡慈航万里烟波成彼岸;亦向人间看玉燕千门弧矢祝西天
后堂右侧门门额:殊宫;门扇联:觉路;金绳
后堂左侧门门额:玉宇;门扇联:宝筏;迷津
高头天后宫
高头天后宫坐落在高头圩场后面小溪对面的豀边石壁上,坐巳向亥,背靠石壁,面临山溪,名为石泉宫。因地形所限,此宫规模较小,总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2层,每层3间,楼上中间一间为神厅,名为“聚福堂”,安奉妈祖神像。据说,“聚福堂”三个字,还有一番故事。天后宫建成后,筹建者在高头圩场上请乡绅耆老题写“聚福堂”匾额,老者们谦让一番,这时一个乞丐过来凑热闹,见大家谦让,便毫不客气说:“你们不写,我来写了!”大家见这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口出狂言,有人便轻蔑地说:“你会写?”有人说:“让你写,只是徒费纸墨。”乞丐听了,脱下草鞋,蘸上墨水,写下“聚福”二字,扔掉草鞋扬长而去。众人看了目瞪口呆,确实是一手好字,等回过神来,乞丐早已不知去向。“聚福堂”三个字少一个“堂”字,怎么办?各人只得都写一个,但谁写的都比“聚福”二字稍逊一筹,也只好将就制于匾额上。后来,那几位老者看着这个匾,都自觉羞愧。
高头天后宫虽小,但它是永定最早的天后宫之一。据清干隆版《永定县志》记载,“天后庙专祀者一在高头乡,一在鸭妈潭(干隆十六年众乡合建)”。高头的天后宫是江姓人建的,当时是何人、何故建天后宫,又是怎么建起来的,现已无从查考。高头江姓人的族谱记载,在清朝康熙、干隆年间,江姓就有很多人渡海去台湾谋生。妈祖是海神,江姓人为求渡海平安,将沿海地区信奉的海神迎到山区来敬奉,也就可以理解了。
从前,天后宫还是高头的“八景”之一,名为“石泉胜境”。“文化大革命”时,天后宫被毁。现在的天后宫庙宇是改革开放后一位旅居国外的华侨江伍娘集资在原来的位置上重修的。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高头江姓人都要祭祀妈祖,十分隆重,从廿二日至廿四日,还要在高头圩场上连演三个晚上的戏。
天后宫的对联
大门:石居天宫众仙聚;泉映神堂万民福
二层门:石扉藏洞府;泉脉输醍醐 横披:石泉胜境
二层神厅前柱:石君天宫众仙香火结缘三百万;泉映神堂显灵星移斗转九重天
中柱:四海龙王归圣化;千秋士女仰慈仁
后柱:天泽无私圣德常照高头;后民有感母恩永耀全乡
陈东天后宫
陈东乡共星村的水尾冈聚真楼内,有一个房间供奉妈祖神像。其实它不是庙宇,而是一户人家,住着许东瑞一家人。
据当地的人说,陈东原来的天后宫,其位置就在聚真楼那个地方。原来的天后宫建得非常壮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庙中供奉着大尊的妈祖神像。1950年代初“破四旧”,基本上毁坏了。到1970年代,连木料、砖头也被拆卸下来,用来建学校。原来看守天后宫的和尚姓许,是坎市许家山人,即许东瑞的祖父,便落户到当地的生产队,成了普通的社员,于是结婚生子。后来,许家人多了起来。1977年,他们便在天后宫的原址上建起瞭楼房,并在楼中用一个房间来供奉妈祖神像。把妈祖神像供奉在家中的特殊现象很少见,这是特定的历史环境造成的。
聚真楼坐西南向东北,后向8间2层,妈祖神像安放在后向底层南头的第三间。聚真楼左右横屋与前面的围墙包围出一个天井,倒也宽敞整洁。
由于妈祖的神像供奉在一户人家里,据住在这楼里的人说,除了过年过节有人来祭拜妈祖外,平时连初一、十五都很少有人来上香。
洪坑天后宫
洪坑天后宫位于洪坑村入口处的金丰溪畔,巽山干向,由洪坑林姓第十七世发佑、活佑兄弟合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洪坑天后宫平面为长方形,前向面宽约15米,前后进深约26米,宫前有一草坪,共占地约650平方米。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单层,最高的屋顶达10米。
1940年代初,林霭民、林蔚民等人重修了天后宫。1950年代初土改时,宫内的神像被毁坏,到“文化大革命”时,天后宫屋顶上的雕塑、彩塑被当作“四旧”砸毁。改革开放以后,1984年,洪坑村旅居香港的林哲民牵头,募集资金重修天后宫,旅居香港的洪坑人纷纷出钱,寄回家乡重修天后宫。重修天后宫的具体事务则由林日耕和林汀开牵头落实。
当时,请湖坑黄泥石坝的阿瑞师雕刻神像。他先把神像的尺寸开列出来,一共是五尊:妈祖、顺风耳、千里眼、金童、玉女。雕刻神像要用樟木,当时哪里去找樟树?说来也真巧,林洪华的姐姐嫁大溪和顺堂,她得知要重修妈祖庙,雕刻神像要用樟树,特地回到洪坑告诉林日耕,说她那里有一棵大樟树。她带林日耕等人来到山上,四周一棵大树都没有,唯有孤零零的一棵樟树挺立在山坡上。这棵大樟树在主干上分出两个大枝枒,一枝枒长,一枝枒短。主干连同根部,刚好可以雕刻妈祖的神像,顺风耳、千里眼、金童、玉女则从两个大枝枒裁取,长的可以雕刻两尊,短的只可裁取一尊,仍少一尊。林日耕他们又犯难了。当年,山林经过几番乱砍滥伐的浩劫,几乎已经不见什么大树了,何况樟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棵樟树,已经是十分幸运了。还少一尊神像的樟树到哪里去找呢?他们在回家的半径山路上,林汀开突然眼睛一亮,叫了起来,“大家看,路坎边有一丛樟树叶!”几个人跳下路坎,拨开草丛,见有一截樟树头,拿尺子一量,雕一尊神像正合适。大家高兴极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阿瑞师把神像雕刻好后,要从湖坑运回洪坑,当时,搬运神像还不敢从乡政府的门前经过,而是绕了一个大弯,从赤朱甲抬回洪坑。
1985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妈祖升座,请了和尚、道士前来开光。当晚,还请了木偶戏班来演木偶戏,戏台就搭在天后宫前面的草坪上。演出开始之后,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只是雨没有落下来。待演戏结束,石灰坑来看戏的亲房回到家后,才下起了倾盆大雨。
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妈祖的生日,九月廿三日是妈祖升天日。洪坑村林姓人每年三月廿三日和九月廿三日都要祭祀妈祖,特别是九月廿三日,祭祀活动十分隆重。各家各户都要准备斋蔬、三牲等祭品到天后宫祭拜。村里还设主祭,主祭的费用近二三十年来全都由侨台胞从外面寄回来,本村村民也有自愿喜出的。
洪坑天后宫是一座前低后高的单层方形建筑。前向开三个门,开门处向内收进约90厘米。中间的门为方形,立石门框,石门槛有48厘米高,门枕石上有一对抱鼓石。门枕石除前向雕刻麒麟外,外向两侧有“四角”“葫芦”浮雕,内两侧为卷云浮雕,下边框内饰有花纹。两个抱鼓石上的雕刻很精细,前面为“寿”字图案;左边一个前下方为松鹤,内侧为荷花;右边一个前下方为竹鹿,内侧为梅花;两个外侧均为卷草。中门左右各有一个拱门,稍小。
进门是前厅,与左右的过厅组成“凹”字形的前堂。凹字形的中间是天井,天井前方置一大香炉,天井后方中央设坛与后堂地面相连。坛前设五级石阶登临,左右过厅后方也都设五级石阶登后堂。坛前的石阶左右各有一棵古柏树,坛左侧的天井中有一个焚烧纸钱的塔炉。后堂地基比前堂高约90厘米。后堂前面为走廊,走廊两端左钟右鼓。后堂中间为神殿,神座上,妈祖神像金光闪闪,神像前牌位上书:“安奉勅封护国庇民九天天上圣母神位”。神牌左边有一小牌,其上书:“安奉林积庆公积庆夫人位”。神像两边是金童玉女。神像前方为神案,神案上,左为千里眼,右为顺风耳。神案前面是供桌。神殿的左右各有一间厢房。
洪坑天后宫装饰华丽。宫内雕梁画栋,漆门彩柱。大门扇上是神荼、郁垒漆画。前厅、后堂前向的石柱挺拔,左右过厅前为圆形砖柱。宫内地面全用三合土铺设,檐廊边上镶青石板。屋顶为断檐歇山顶,层层叠叠,瓦口溢翠,檐牙高悬。屋脊端朝天笏高翘,前堂屋脊上彩塑双龙鲜艳夺目。大门左右两边的墙上,还各有一个圆形的花窗,花窗的图案美观大方。
天后宫的门厅等处有不少对联,兹録于后:
大门:垂母范以济慈航西方有佛西河有圣;膺龙纶而光谱系九天为后九族为姑
左小门门额:宝筏
右小门门额:金绳
门前左右墙壁:女中豪杰恩泽天下;西河之神光昭后世
后堂前中柱:自晋安锡爵以来有母亦称天上圣 (辛巳仲春月吉日)
溯湄屿飞升而后无人不拜海中仙 (裔侄孙霭民敬书)
后堂内柱:巾帼有英灵护国庇民历代褒封光梓里
裙钗多浩气降魔荡寇普天瞻仰切葵忱 天上圣母
后堂神像前:圣德配天阅宋元明清以祀隆大典
母仪称后奠江淮河海而庆溢洪川 德孚广济
下洋汤子阁天后宫
从下洋镇沿着金丰溪的东岸往下走大约2公里,河水在这拐了一个大弯向东南流去,拐弯之处形成一个深潭,叫做蛟潭。河对岸悬崖壁立,名为旗山。緑树葱郁的陡峭山腰间,贴着峭壁有一座庙宇,便是汤子阁天后宫。其左下方是建得富丽堂皇的西觉寺,寺前有一大桥飞架,连接东西两岸,往来十分便捷。
过了大桥,沿着西觉寺旁边的水泥小路上天后宫。虽是初夏五月,火辣辣的太阳蒸得人汗流浃背,而一踏上小路,顿感凉气袭人,舒爽极了。
天后宫的庙宇紧贴山崖,由于地形所限,规模不大,占地约200平方米。主殿两层,坐西向东,殿前是在崖壁上用水泥梁柱悬空托起的狭长院坪。院坪的北端设一山门,山门外紧靠着山有一块流芳牌和一座迎圣亭,其上都有碑记。流芳牌和迎圣亭前有小坪,连着上山的小路。院坪的南边为一座两层的小舍,对着院坪的是厨房,厨房后面是房间,西头连着山体设置楼梯。主殿一层有3间,前面有走廊。中间正殿较为宽阔,供奉天后妈祖,门的上方有一块“天上圣母”的匾额,其上落款为“乙丑年春月吉旦 弟子胡庆湘敬奉”。殿内立四根大柱,前柱间摆供桌。神龛上妈祖和顺风耳、千里眼都为木雕神像。正殿右边一间放置一些杂物,左边一间内设有楼梯登临二层。二层只有一间,内供奉魁星神位,为读书人求功名而设,据说慕名前来朝拜者不少。站在二楼前的走廊上,放眼望去,远处青山叠翠,近处緑水逥环,令人心旷神怡。难怪民国时的教育次长顾毓琇到此游览会写下“溪有蛟龙山有虎,如此溪山第一溪山”的感叹。
汤子阁天后宫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经历数次重修扩建,都有碑文记载。兹録四则碑文如下:
一、重修天后宫记
乡之东南有汤子阁,因温泉而得名。其上有宫曰天后,据旗峰之腰,临蛟潭之畔,一泓环绕,万石嶙峋,洵吾乡风景区也。只以年久失修,墙颓梁坏。值此升平伊始,举国咸新,乡中父老有函致月梯叔与余,以修复为请者。余首善之,盖童年钓游之地,又为先辈手泽所遗,虽萍踪远寄,亦未尝一日去怀,爰邀族侨共襄盛举。不期月而善款集,不一年而工事竣。此叨建设诸君之擘划,亦赖吾乡福地有所感召也。从此俎豆千秋,岂仅神庥共耶?而莺花三月,游屐可追,更使海外旅人前思有托,异日秋风江上相竞来归,则兰亭可续,岂必持羲之重作乎?特勒记之,且励来者。
胡曰皆识于怡保旅次 □□一九五七年秋月
二、天后宫修复碑记
吾乡天后宫位于汤子阁旗山之腰,漫山怪石嶙峋,松竹相间,匝地浓荫,苍翠欲滴。俯视蛟潭,一湾碧水自八头排蜿蜒而来,喷珠溅玉,浪花频起,深得山石水木清华之极致。且与双湖书院、犹兴学校、西觉寺鼎立,大有集儒释道共冶一炉之概。惜自本世纪以还,灾祸迭乘,或震或火,悉遭毁屺。今西觉寺首先恢复旧观于前,而本宫亦得海外乡侨之助,于今春修葺竣事。从此,緑瓦红墙足为河山生色。所憾者,双湖书院与犹兴学校埋没于荒烟蔓草中。但愿有力者亦出而倡修,使前人手泽一一重现眼前,是不特吾乡胜景,亦将为吾乡文化中心。衰老如余,不禁馨香以祷兹,为崇德纪功,谨将修复本宫热心人士,不论出钱出力,罗陈如下,借励来兹。
旅星华侨胡浪曼敬撰
建委 胡瑞东、胡梦贤、胡敏开、胡果芳、胡禄湘仝敬立
一九八六年丙寅岁秋月
三、碑志
一九九六年八月八日,一场百年不遇特大洪水,金丰溪两岸村落山崩地裂,房倒路垮。洪魔肆虐,天后宫也惨遭损害,宫门倒,围墙塌,天井、门坪大面积滑坡,险情严重危及主殿。蒙海内外侨胞和港澳台各界热心人士关心,慷慨解囊,捐资修复扩建。众擎易举,曷以告成,面貌全新。功德无量,立碑纪念。
天后宫妈祖会敬立
二零零零年冬月
捐款人芳名列下(略)
四、芳名碑
妈祖圣母威灵显赫,天后宫香火兴旺,游客络绎。然天井狭窄,每逢盛典,拥挤不堪。经热心人士发起扩宽天井倡议,荷蒙各界人士积极响应,慷慨捐资,共募集人民币三万玖仟元。现大功告成,凡乐捐资伍拾元(以上)者镌刻芳名,以志纪念。
二零零四年冬月立
以上碑记表明,近50年来,下洋人以及下洋的旅外乡贤对妈祖的崇敬没有间断,对天后宫进行多次重修和扩建,使天后宫具有现在的规模。汤子阁天后宫是下洋各姓人共同敬奉的神只,附近乡镇包括广东大埔的临近乡镇的百姓也会前来朝拜。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妈祖诞辰纪念日,这里更是香客如云,络绎不絶。
汤子阁天后宫有许多对联和诗歌,兹録于后。
山门:门近洪涯千尺浪;恩覃淮海一家亲
山门墙前檐口:莺飞有屈地;鱼跃水中天
山门墙后檐口:幽静陶人醉;神怡万念空
山门前右壁:一扇旗山半掩宫,元君清殿月明中。
香烟浮作寒林帐,流水声停刹木风。(李白心乩笔)
山门前左壁:一潭秋水月当中,倒映云天一色同。
仿佛石矶清静处,广寒宫接水晶宫。(李白心乩笔)
山门前左壁外上:溪有蛟龙山有虎,如此溪山第一溪山。(民国顾毓琇 庚辰岁冬月)
山门前左壁外下:初夏游天后宫
小径松间屈曲通,楼台倒影碧波中。山无仙境知何益,水有龙居自不同。
此地尚能消夏日,兹游仍似逐春风。短桥流水无人处,一角夕阳分外红。
(清·贡生胡少云诗)
正殿内前柱:毓秀自湄洲灵贶常昭河海已符清宴颂
化身原大士慈航共济梓桑犹起敬恭心
正殿内后柱:
……天之功海可宴河可清屡代褒封重旷典
……水而起波复平浪复尽千秋颂祝庆安澜
神龛:水德配天海国慈航并济;母仪称后桑榆俎豆重光 诚求必应
二层魁星殿门:万丈红光腾紫气;一支文笔点青云 文明正气
神龛:足踞鳌头探尽海湖经赋;笔冲南斗转移天地文章
仙师务田天香阁
据民国版《永定县志》记载,务田的天后宫“在溪南务义坪水口,嘉庆初江临海、江渭川、江升腾倡建”。现在的庵堂已不是当初所建的了。当地83岁的老人江大贞说,原来的庵是2层的小楼,后来开公路从庵址经过,庵则迁到公路后边的山坡上。1950年代初期,庵内的神像毁了,庵也拆了。改革开放以后,务田村中崇拜妈祖的善男信女,募集资金,重建庵堂,重刻神像,恢复了天香阁。1990年代,公路扩大,天香阁再一次往后迁移,便是目前的庵堂。
务田的天后宫名叫天香阁,坐落在务田村水口公路后坎上。从公路登上5米多高的石阶,便是天香阁的大门,大门朝东,上方写着“天香阁”三个大字。进门是一个小天井。天井后边是一座三间的单层建筑,坐干向巽。中间一间稍高,是敞口间,后方摆放着天后妈祖和顺风耳、千里眼的神像。左边一间为厨房,右边一间为守庵人的住房。天井左右为搭起的敞口厅,供上香者休息和用餐。厨房旁边开一小门,门外就着地形建了一个不规则的亭子,亭内可供人休息,向前远眺,层峦叠嶂,阡陌纵横,近处永定河从跟前折向西南,好一幅自然优美的田园风景画。庵堂的后面有一涧山泉流过,山泉切割出一丈来深的山沟,使天香阁有一种突兀峰颠的韵味。
民国以前,天香阁每五年要迎天后一回,十分隆重。江大贞说,他年轻时就见过这种热闹的场面,最后一次迎天后是在1947年正月,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举行这种活动了。现在,天香阁每年都有三次祭祀活动,是务田村江姓人举办的。一是每年的正月,选择一个好日子,在天香阁敬祀妈祖,祈求全村人丁兴旺,万事如意,谓之“启福”。一是在农历十二月,选择吉日敬妈祖,叫“还福”。还有就是在农历三月廿三日妈祖生日,也要举行敬拜妈祖活动。三次活动,各家各户都会参加,费用各户自愿喜出,参加者在天香阁聚餐一回,一般有10来桌。如果费用有余,则当作庵堂的维修费用。棉花滩水电站建成后,移民到葛布段、恩前村的人,也会来祭拜妈祖。
天香阁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有的人管理了一段时间,就走了。现在看庵的赖月华是恩前村人,60多岁,看庵的时间也不长。
仙师瑶上水口庵
据民国版《永定县志》记载,炉下坝有一座天后宫,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如今,当年的天后宫已不复存在,只是在仙师瑶上村的水口有一座“水口庵”,是座极小的庙宇。据今守水口庵的78岁老妪王成娣说,此庵是8年前建的,因原来的天后宫(即炉下坝天后宫,在今水口庵上游约200米处)位置上要建一个铁厂,当时由建厂者给予一定的补偿,作为重建的费用。现在庵堂位置的东头约30米处,原有一座“水口庵”,炉下坝水电站已在其遗址上架设变压器。水口庵原奉祀观音。重建的天后宫被叫作“水口庵”,不过在庵内既奉祀观音,又奉祀天后。庵门前的一副对联把这里一庵两祀的情景贴切地表达出来:南瞻紫竹参佛境,海国慈帆济世人。
瑶上水口庵位于仙师至炉下坝的旧公路旁边,永定河南岸的山腰上,坐南向北,永定河从前面由东向西流去。水口庵后面4间。其中间2间,东间供奉天后,西间供奉观音;旁边2间是住房。前面有一堵矮墙,围出一个极小的天井,天井的东头是一间厨房,厨房与矮墙之间向东开一门。
王成娣说,如今仅有瑶上村的老人在农历正月廿日、三月廿日、五月廿日、八月廿日等日子前来烧香。妈祖生日农历三月廿三日,来烧香的人也不多。平时,就连初一、十五也很少人来上香,跟以前是没法比了。她说,以前,永定河上有通航,炉下坝天后宫的香火十分旺盛,永定河上游的高陂、坎市、抚市、湖雷等地人都会来拜妈祖,连广东也有很多人来,特别是那些在水上往返运输的商人、艄公,拜得最勤。现在,没有水运了,加上这里又比较偏僻,香火就冷落了。
庵内妈祖殿对联:渡出众生不学佛;恩周四海直同天
(本节除署名外,作者为苏志强)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