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代琉球启蒙思想家伊波普猷一生都在致力于冲绳史的研究,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冲绳学”,被后世誉为“冲绳学之父”。特别是伊波普猷在琉球王国时期的政治家向象贤和英国语言学家张伯伦的研究基础上,以冲绳古典作品《心愿集》(别译:思草子)为中心,运用历史学、语言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专业知识将“日琉同祖论”进行体系化。伊波普猷“日琉同祖论”的观点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观点主要出现在1911年出版的《古琉球》以及之前的论文中。早期,他主张琉球人与日本人为同一祖先,琉球语与日语为姐妹语,1879年的废藩置县是一种奴隶解放。不过,在经历了种种事件之后,伊波普猷在晚期又对其观点进行了修正。这一时期的观点主要出现在伊波普猷1928年至1929年间在美国所做的《冲绳啊,你要往何处去》系列演讲的讲稿以及1947年出版的《冲绳历史物语》一书中。他指出日本只不过是继萨摩岛津氏之后的又一支配琉球的帝国主义,冲绳要想真正的解放,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可以看出伊波普猷的“日琉同祖论”与日本明治政府的殖民同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之所以提出“日琉同祖论”,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寻求日本政府的扶助,促进琉球民族的解放。二是为了使冲绳人摆脱二等公民的地位,要求日本政府尊重冲绳人的民族性。虽然史学界对伊波普猷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伊波普猷所研究的领域涉及广泛,他对冲绳学的创立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研究向世人证实了琉球王国的存在。他不仅是一名学者,更是一名爱乡者。
【关键词】伊波普猷 日琉同祖论 向象贤 废藩置县
目前中国学界对伊波普猷及其“日琉同祖论”的研究非常薄弱,没有专门阐述此问题的著作。只有张崇根、徐勇在论述琉球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中稍稍有所涉及。张崇根在著作《万国津梁》中提到“被称为冲绳学之父的伊波普猷提出‘日琉同祖论’。他的初衷是想让琉球民族与日本人(大龢民族)拉上‘姐妹关系’,主张琉球人作为日本国民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他又将琉球人描绘成拥有高等文明和独特文化的民族,主张琉球人在日本国内的特殊地位。他向明治政府提出的诉求是,希望能尊重琉球人的民族主体性,争取公正平等的待遇。”徐勇在著作和论文中提出:“对于伊波等本土学者群来说,面对日本的殖民同化政策,无力正面否定日本提出的‘琉球人是日本民族之一部分、琉球文化是为日本文化之一部分’的强权逻辑,所以伊波普猷也提出了日琉同祖论等论述。但更重要的是,伊波以更多、更重要的研究成果,客观描述了琉球的历史存在,为近代琉球学的复兴奠定了成功的学术基础。所以从本质上说,伊波学问的笔底春秋,是要脱出日本的殖民文化,是保存和发展琉球的固有政治文化。张崇根、徐勇都提到了伊波普猷提出“日琉同祖论”的初衷和目的,但是仅仅将其作为将来的一个课题一笔带过,没有进行深入的剖析。
相比之下,日本学界有关伊波普猷及其“日琉同祖论”的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刻。具有代表性的专著有:森田俊男的《伊波普猷论》、比屋根照夫的《近代日本与伊波普猷》、我部政男的《近代日本与冲绳》、鹿野政直的《冲绳之渊:伊波普猷及其时代》、富山一郎的《暴力的预感:伊波普猷的危机》、石田正治的《爱乡者伊波普猷:作为战略的“日琉同祖论”》、尹佐真一的《伊波普猷批判序说》、金城正笃和高良仓吉合着的《“冲绳学”之父伊波普猷》等。这些专著主要探究了伊波普猷的生平、重要论著及其主要观点,并对伊波普猷与近代“琉球学”的复兴与发展贡献进行了评价,但同时亦对伊波普猷的“日琉同祖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本论文基于伊波普猷的主要著作,围遶其“日琉同祖论”的主要观点,分析伊波普猷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及其实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一、伊波普猷“日琉同祖论”的主要内容
伊波普猷“日琉同祖论”的观点主要出现在其代表作《古琉球》以及之前的论文。“日琉同祖论”的观点可概括为:琉球人和日本人属于同一人种,是同一祖先的两支后裔。琉球语是日语的姐妹语,许多现在本土已经消失了的语言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琉球的通用语。1609年,萨摩岛津氏征服琉球王国,琉球民族在岛津氏两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下,经历了严重的民族衰退。明治政府在1879年废藩置县,将琉球并入日本帝国之中,是符合历史进化趋势的举动。半死的琉球王国虽然灭亡,但琉球民族却复活了,终于与两千年前分手的同胞相遇,然后在相同的政治体制下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关于琉球人和日本人属于同一人种的观点
所有版本的《古琉球》中的第1篇文章都为<关于琉球人的祖先>,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伊波普猷就引用了向象贤《羽地仕置》的内容,可见其在伊波普猷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2017年最新版的《古琉球》中写道“二百数十年前出现的琉球经世家羽地王子向象贤在其《仕置》中写道:在我看来,此国人的祖先无疑是由日本渡来的。因此,迄今为止,天地山川无形五伦鸟兽草木之名皆与日本共通。虽然现在语言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两国相隔甚远,幷且久未交流之故。五谷和人都是同时从日本渡来的。他是从语言上提出琉球人的祖先来自日本的第一人。”所谓“经世家”指的是拥有治理国家才能的政治家。在此,伊波普猷提出“(向象贤)氏是从语言方面提出琉球人的祖先从日本渡来这一说法的第一人”的积极评价。尤其可以从“第一人”这三个字看出伊波普猷对向象贤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此外,伊波普猷还在1916年的论文<三伟人及其背景>和著作《琉球五伟人》中甚至把向象贤评价为琉球的伟人。伊波普猷把《羽地仕置》中的这部分内容作为“日琉同祖论”的根据,在他之后的许多学者也沿用了伊波普猷关于向象贤日琉同祖论的观点。
(二)关于琉球语与日语为姐妹语的观点
伊波普猷提出日琉同祖论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是关于古琉球语的研究。伊波普猷在论证琉球语时,写道“其(琉球语)与日语一致或类似之处,存在于琉球本来的面目。琉球语是日语的姐妹语这一点,没有必要反复说明。”可以看出,伊波普猷认为琉球语与日语相近,是日语的姐妹语。
虽然伊波普猷认为“向象贤是从语言上提出琉球人的祖先来自日本的第一人。”但他并非一开始就是这么认为的。幷且,向象贤也没有从语言学理论对琉球语进行具体、系统地分析。相反,伊波普猷从语言学角度科学地论证“日琉同祖论”时多次提到张伯伦的语言学理论。
伊波普猷在第三高中1901年3月所发行的杂志《岳水会杂志》第9号上发表了<琉球的历史及语言>一文。他在文中论述对琉球史以及琉球语的见解时,就引用了张伯伦的观点。文中写道:“多年研究琉球语的语言学家张伯伦曾说‘比较日本和琉球的语言,可以发现其一致性就好比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关系,如果说这两种语言的祖语都为国语,那么一部分祖语存在于大多数的日语中,另一部分祖语存在于琉球语中,与其说现代日本语代表古代日本语,还不如说琉球语代表着日本的古语,特别是在动词变化方面表现地更为显着。’正如张伯伦所说,我认为许多现在本土已经消失了的语言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琉球的通用语。”此处可以看出伊波普猷早在1901年3月就已经赞同张伯伦的语言学观点了。伊波普猷在张伯伦的观点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现在本土已经消失了的语言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琉球的通用语。”这也是其从语言方面论证“日琉同祖论”的最初依据。
此文章经过修改之后,改名为<琉球史之瞥见>,于1901年10月21、22日刊登在《琉球新报》上。其中写道“我看见许多单词现在在日本实际上已经变成死语了,但是在琉球仍然作为通用语存在,据此,可以推测我们天孙人中的祖先与琉球人曾经居住在共同的土地上。张伯伦提出两种语言的祖先都使用国语,可推测现在大多数琉球人是在天孙人种大迁移时与之分开而残留下来的后裔。”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此时伊波普猷在语言学方面论证“日琉同祖论”时就已经借鉴了张伯伦的观点,可以说,这是伊波普猷首次明确提出“日琉同祖论”的观点,幷且试图将语言作为论证“日琉同祖论”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即1901年的论述中,伊波普猷对向象贤却只字未提。幷且伊波普猷在1906年《琉球新报》所刊载的文章中认为“(向象贤)氏从语言类似这一点就直接认为冲绳人属于日本人种”未免过于武断。从这两点可以推测伊波普猷最初赞成的是张伯伦的观点,在写了<琉球史之瞥见>文章之后的某一时期才得知了向象贤及其《仕置》里的论述。幷且,伊波普猷最初对向象贤是持批评态度的,后来也许出于向象贤的历史地位,才把他作为“日琉同祖论”的依据,幷且推崇向象贤为琉球的伟人,称其为“从语言方面提出琉球人的祖先从日本渡来这一说法的第一人”。这也可以说是伊波普猷“日琉同祖论”发生内在变化的一个方面。
(三)关于琉球处分和废藩置县的观点
伊波普猷在多篇论文中都有写道关于琉球处分和废藩置县的看法,其中,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接下来就论文中出现的琉球处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伊波普猷的“琉球处分”观,并探寻它与“日琉同祖论”之间的关系。
首先,伊波普猷在《古琉球》的第1篇文章<关于琉球人的祖先>的末尾写道:“我认为明治初年国民统一的结果是,半死的琉球王国虽然灭亡,但琉球民族却复活了。与在遥远的两千年前分手的同胞邂逅,在同一政治体制下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段话中,伊波普猷认为,琉球处分和废藩置县是将琉球人统一到日本国民中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琉球王国”灭亡了,但“琉球民族”却重生了。这句话说明伊波普猷选择抛弃封建的琉球王国,接受加入近代的日本国家,成为日本国民的一员。不过,这一选择的目的不是要放弃民族主体性,而是要寻求琉球民族的重生。可见伊波普猷最关心的是琉球民族的重生,他认为能使琉球民族重生的,不是落后的封建王国,而是进步的近代国家。而此时,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跻身于资本主义列强,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在伊波普猷看来,日本就是那个能够拯救琉球的进步国家。因此,他为了保存民族,不惜放弃母国,选择新的国家。而伊波普猷所说的“国民统一促使琉球民族的重生”,虽然看似谬论,但可以推断伊波普猷所认为的日本新国家的形式,应该近似与“统一的国民之中包含复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以及相应与此种国家的高度地方分权自治体制。
接着,伊波普猷在《古琉球》的第2篇文章<琉球史的趋势>中写道“朝鲜人和日本人是远亲关系,但日本人和琉球人是由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姐妹关系。……琉球处分实际上是将迷路的儿童带回父母的膝下”。可以看出,伊波普猷对“琉球处分”的看法是建立在“日琉同祖论”的前提之下的。在他看来,日本人和琉球人是由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姐妹关系,同一祖先的人在同一个国家中生活是理所当然的,琉球处分只不过是促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契机。
伊波普猷在《古琉球》的第4篇文章<从进化论看冲绳的废藩置县>中论述了冲绳人的性格之后,接着继续写道:“欢迎废藩置县,讴歌明治政府”。这篇文章曾被1909年12月12日的《冲绳新闻》所载,1910年5月31日至6月1日被连载,1911年又被收録于《古琉球》初版中。对照年谱,可以发现这一时期伊波普猷受到了基督教、优生学等各种思想的影响,其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进化论”,特别是“社会进化论”的思想。单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出,在伊波普猷看来,废藩置县是一种进化。伊波普猷根据鸟居龙藏的人类学调查结果,指出与日本其他地方的人相比,冲绳人的平均身高较矮,其主要原因在于“久居絶海孤岛,不怎么混有其他血液”。但是,废藩置县后,“冲绳被混入了(其他血液)”。最终,“随着旧制度的瓦解,冲绳摆脱了长时间的压迫,一直以来蜷缩着的冲绳人的身高增长了。”从此处也可以看出伊波普猷认为冲绳人“蜷缩”的原因在于萨摩藩的压迫。
伊波普猷认为废藩置县不仅促进了冲绳人“身高的增长”,还促进了冲绳人“思想的增长”。因为废藩置县,以前对朱子学中毒很深的冲绳人“接触了佛教、阳明学、基督教、自然主义以及其他许多新思想”,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思想的增长”,因此,伊波普猷才“欢迎废藩置县,讴歌明治政府”。
此外,伊波普猷还有一篇名为<琉球处分是一种奴隶解放>的论文。顾名思义,伊波普猷把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兼并琉球王国看作“一种解放”。竹内太郎认为伊波普猷此处用了“一种解放”字眼,而非“解放”,是因为伊波普猷认为琉球处分只是形式上的奴隶解放,并非真正的精神解放,琉球的政治、产业、教育之所以不发达,究其原因就在于精神上没有达到完全的解放。此外,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在1916年、1922年版的《古琉球》中被收録为第5篇论文,但在1942年及其之后的《古琉球》版本中都没有收録。竹内太郎认为这篇文章之所以没有收録,是因为1924年伊波普猷倡导的启蒙运动遇到了瓶颈,意味着“精神上的解放”以失败告终。而导致启蒙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世界大战导致的经济萧条,以及冲绳人在旧制度中养成的惰性不会因为制度的改变而突然消失。同时,这也可以看成是伊波普猷“日琉同祖论”,特别是“琉球处分”观发生变化的一个方面。
二、伊波普猷“日琉同祖论”的实质
以上概括了伊波普猷“日琉同祖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它和“废藩置县”论与日本政府所提出的“同化论”有着本质的区别。日本吞并琉球之后,就试图对琉球社会进行非常彻底的同化、移民政策。尤其是在语言方面,琉球本来有自己的语言,但在今天已经很少人会说琉球语了。如果伊波普猷一味地主张接受日本本土文化的话,那么也许可以认为他是日本政府在冲绳的代言人,但是伊波普猷虽然写道“明治十二年的废藩置县,是改造变得衰弱的冲绳人的好时机”,但紧接着又写道“尽管废藩置县去除了政治压迫,冲绳人却像是被冲到岸上,不再受浪潮冲击的贝类一样受困。然而即使经过三十年,生出了双足,睁开了双眼,却不由感到更加不自由。我认为,对这个三百年来逆来顺受的人民施以产生自主意愿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吧。” 可以看出,虽然伊波普猷一开始认为废藩置县是改造已经变得衰弱的冲绳人的好时机”,但是对于日本政府所推行的“同化”政策,伊波普猷是不认同的。此外,伊波普猷认为冲绳人的个性是“无双絶伦的,如果冲绳人丧失个性,就相当于精神自杀。”这也充分地表现出伊波普猷对故乡琉球的热爱,以及强烈的民族自信心龢民族自尊心,迫切要求明治政府平等对待,同时还要求尊重琉球人的民族性。
(一)为了寻求日本政府的扶助,促进琉球民族的解放
伊波普猷之所以肯定日本吞并琉球,是以进化论为前提的。同时,也藴含着一种乐观的进步主义信念。伊波普猷认为1609年萨摩藩入侵琉球之后,琉球人陷入退化或衰颓的精神状态,因而想要寻求琉球民族的再生。而此时,伊波普猷选择了日本这一新国家,自然包含了对这个新国家的期待。因为日本近代国家的形成确实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运动,因此,伊波普猷相信其必然能够促使琉球民族的解放。而“日琉同祖论”可以说是伊波普猷从琉球民族的立场出发、为了琉球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提出的论述。
伊波普猷之所以提倡日琉同祖论,既是对明治维新的真诚信念,也是加入明治国家的交换条件。换言之,“日琉同祖论”是对琉球并入日本的有条件的肯定:要证明兼并琉球的正当性,日本国家必须满足琉球民族对解放的期待;反之,如果日本无法满足琉球民族追求解放的期待,那么兼并琉球将完全丧失正当性,成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
但是,日本吞并琉球后,并没有满足琉球民族的期待。琉球民族非但没有获得国家的扶助,反而被昭和期的军国主义动员卷入战争之后,不仅民族语言文化受到摧残,最终更遭遇了几近灭族的惨祸。如果说伊波普猷初期把“日琉同祖论”作为一个要求日本政府扶助、解放琉球民族的方法,那么从大正、昭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所发生的一切,足以证明瞭这个方法的失败。冲绳比日本内地各县晚了三十年才获得了参政权,琉球人所期待的国家扶助也迟迟没有实现。不仅如此,日本竟然还对琉球人进行战争动员,使其惨遭战乱之苦。至此,“日琉同祖论”丧失了之前所想象的民族解放功能,而是变成了日本近代国家动员、压迫琉球民族的幌子。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冲绳被美军占领。目睹了这一切之后,伊波普猷的观点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变化,演变成了废藩置县否定论对此,伊波普猷在《冲绳历史物语》中写道:“生活在什么样的政治下重生人才会变得幸福呢?这个问题在冲绳史的范围之外,所以我决定完全不去碰触,在此,谨以一语附记并搁笔:只有当帝国主义在地球上宣告终结之时,冲绳人才能够从“苦世”获得解放,享受“甘世”,并充分发挥其个性,为世界文化做贡献。”可以看出,伊波普猷认为明治以后的日本近代国家,只不过是继萨摩岛津氏之后的又一支配琉球的帝国主义罢了。此时,他已经完全放弃了之前对外来力量的期待,认清了弱小民族终究难以逃脱强权支配的命运。但即便如此,伊波普猷也没有指明琉球今后的道路,他认为“我们是处在自己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境遇之中的。……除了将一切委之于后来者的意志之外别无出路。”从此处可以看出伊波普猷的无奈与消极的态度,他认为只有等待某一天当帝国主义消失,冲绳人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因此,伊波普猷之前提出的“日琉同祖论”和“欢迎废藩置县,讴歌明治政府”观点可以看作是当时为了寻求日本政府的扶助、促进琉球民族解放的一种方法和期望。当日本政府在废藩置县后非但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使琉球进步,还处处歧视冲绳人,甚至在冲绳战役失败后将冲绳视为“弃子”,极力推动将美军基地设在冲绳,使冲绳人同时受日本和美国的统治时,伊波普猷自然而然就对日本政府失望透顶,于是对之前所提出的“欢迎废藩置县,讴歌明治政府”观点进行了自我修正,甚至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和否定。
(二)为了摆脱二等公民的地位,要求日本政府尊重冲绳人的民族性
日本政府在废藩置县后并没有积极地采取措施促进冲绳的进步,还处处歧视冲绳人,推行皇民化运动,对冲绳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这一背景下,伊波普猷“日琉同祖论”的目的则是为了主张冲绳人作为日本国民的平等权利,使冲绳人摆脱二等公民的地位。
伊波普猷由始至终一直反复称赞冲绳人辉煌的历史和“无双絶伦”的个性。1903年1月《琉球新报》所刊载的<海上的冲绳人>一文叙述了萨摩藩支配以前的冲绳以及在冲绳所建立的海上王国。文中写道:“推测一下祖父时代的冲绳,可见海上停靠着暹罗、婆罗洲、菲律宾的商船和那霸市内频繁往来的南方商人。放眼望去,南方马六甲海峡附近,可见几艘琉球的船只正在扬帆向本国驶来,上面满载金、银、绢、磁器、胡椒、香料、象牙、檀香等物品。”此处,伊波普猷不仅只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对琉球王国时代的繁荣景象的赞美。此时的伊波普猷怀着作为冲绳人的骄傲自豪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伊波普猷对琉球民族的称赞还可以从比嘉春潮1911年4月29日的日记中得以证实。日记中写道:“伊波老师一直具有民族自尊心。他认为琉球人作为文明人是不应以此为耻辱的人种,不,而是一个创造了特种文明、并在将来也能继续创造文明的人种。这是我佩服老师的地方。”这也充分表现出了伊波普猷对琉球民族的赞美之情以及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伊波普猷始终热爱着琉球,并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所以,伊波普猷的“日琉同祖论”可以看成是他力求摆脱冲绳人二等公民的地位,要求日本政府尊重冲绳人的民族性,争取公正平等的一种方法。
三、对伊波普猷 “日琉同祖论”的评价
伊波普猷提出“日琉同祖论”后,引起了学界以及社会的极大关注。琉球和日本本土的报纸纷纷转载其文章,有些学者赞同并沿用其观点。但是,也有学者对伊波普猷的“日琉同祖论”提出了质疑和批判。早在1913年6月4日的《琉球新报》上,志贺进就指出伊波普猷的观点缺乏阶级立场。他指出“伊波氏在为琉球逃离了萨摩藩残酷的剥削和严苛的监视而欢欣鼓舞之余,却没有注意到随之而来的资本压榨,反而对冲绳民族落入资本之手大加讴歌。”新里惠二在其论文<对冲绳历史的思考>中对伊波普猷的“琉球处分”观进行评价时,指出伊波普猷无视了或者说没有正确把握“琉球王国内部的阶级矛盾”。这些批判主要认为伊波普猷缺乏了阶级的自觉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伊波普猷并非政治家,只是一名自由主义启蒙思想家。因此,也许伊波普猷的思想中确实难以上升到“阶级性”的高度,这些带有政治性的批判未免显得过于苛刻。
作为一名琉球人,伊波普猷由始至终都深爱着自己的故乡琉球,幷且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虽然伊波普猷最初欢迎废藩置县,但实际上是站在琉球的立场上,希望琉球能够脱离萨摩藩的残酷统治。“日琉同祖论”也只不过是伊波普猷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为了促进琉球解放和发展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目的性,它与日本政府所提出的以殖民同化为目的的同化论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当伊波普猷意识到日本只不过是对琉球进行殖民统治的另一个帝国主义时,及时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这一点从他晚年的作品《冲绳历史物语》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所以,上述对伊波普猷的阶级观所进行的批判显得有些片面。
幷且,作为一名学者,伊波普猷一生着有300多篇论文和20多册书籍,他将关于冲绳的研究领域扩展到语言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多个方面,尤其对琉歌大集《心愿集》研究颇深,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冲绳学,被后世誉为“冲绳学之父”,可见其文学造诣颇深,对后世的影响颇大。
伊波普猷の「日琉同祖论」について
刘 丹
【要旨】近代琉球启蒙思想家の伊波普猷は一生にわたって、冲縄史の研究に力を尽くしていて、新しい学科「冲縄学」を创立したので、后世に「冲縄学の父」と称される。特に伊波普猷は琉球王国时期の政治家向象贤、イギリスの言语学者チェンバレンの研究に基づいて、冲縄の古典作品『おもろさうし』を中心にして、歴史学、言语学、人类学、民俗学などの専门知识を活用して、“日琉同祖论”を体系化していた。伊波普计画の「日琉同祖论」の観点は早期と后期の二つの段阶に分けられる。初期の観点は主に1911年に出版された『古琉球』及びその以前の论文に现れた。琉球人と日本人とは祖先を同じくする者同士であり、琉球语と日本语とは姉妹语であり、1879年の廃藩置県は一种の奴隶解放であったと伊波普猷が主张した。しかし、様々な事件を経験した后、伊波普猷は后期にその観点を修正した。この时期の観点は主に伊波普猷が1928年から1929年の间にアメリカで行われた「冲縄よ何处へ」という讲演と1947年に出版された「冲縄歴史物语」の中にある。伊波普猷は日本はただ萨摩岛津氏の后に次ぎ、琉球を支配するもう一つの帝国主义に过ぎないと指摘し、冲縄が本当の解放を実现させるには自分の力を必要とすると考えた。伊波普猷の「日琉同祖论」は日本明治政府の植民地同化政策とは本质的な违いがあると见られる。彼が「日琉同祖论」を唱えたのは、二つの目的があると考えられる。一つ目は日本政府の援助を求め、琉球民族の解放を促进することである。二つ目は、冲縄人を二等国民の地位から解放するために、日本政府に冲縄人の民族性を尊重するように求めたのである。伊波普猷に対する史学界の评価はさまざまであるが、伊波普猷が研究している分野が広く关与していることは否定できない。また、伊波普猷は冲縄学の创立と発展に非常に重要な役割を果たし、彼の研究は琉球王国の存在を世间に确认した。伊波普猷は学者でもあれば、爱郷者でもある。
【キーワード】伊波普猷 日琉同祖论 向象贤 廃藩置県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