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记忆+创意)=社会变迁“Museums(Memory+Creativity)=SocialChange”(ICOM,2013)。1925,紫禁城华丽转身为故宫博物院。1933,抗日战争爆发,文物南迁。1949,部分南迁文物及人员迁台,落地台中雾峰北沟15年。1965,故宫博物院在台北复院。2015,故宫南部院区扩建完成。故宫文物迁台已74年,迄今肩负着传播文化、推广教育的使命。这是一段近代中华文化传承可歌的历史,我参与其中,见证了它的力度。
我与故宫连线始于1972年,大学选修美术史前辈、故宫副院长李霖灿老师的“中国美术史”课程,启蒙了我对文物与博物馆的兴趣。不意研究所毕业竟进入故宫服务,前后38年,从基层做起,一步一脚印,历研究助理、副研究员、研究员、科长、处长、副院长、院长。2016退休迄今,我仍常去故宫陈列室看展览、图书馆借阅古籍档案,终生悠游其间,为故宫事尽心。
1978-2016,任职博物院期间,故宫经历了各种社会变化的挑战与冲击,起了很大的变化,我参与其中,从初期执行任务→提出具体可行建议→参与决策→领导决行→开创新局,充分感受到一座当代博物馆必须呼应时代脉动,作出应变,与时俱进,方能持续赢得观众的认同与喜爱,达成博物馆推广教育的核心功能。这正呼应着大会主题之一“现代化与中华文化传承创新”。近40年(1978-2016)来,由于信息科技突飞猛进、文化创意产业崛起、文化均富平权要求,以及人本思想社会服务的带动下,博物馆面对许多社会进步的冲击与挑战,台北故宫博物院均作出与时俱进的反应,本人参与、领导期间,全程历经了一座博物馆的现代化的过程。以下择三项重要议题分享我的博物馆经验。
一、“从传统中创新·艺术与生活结合”
故宫文创起飞、品牌确立、带动产业链、创新业绩、影响博物馆界。1983年秦孝仪院长到任,提出“从传统中创新,艺术与生活结合”的治院方针,这句话=文化创意=CultureCreativity,以副院长领军、出版组组长执行,起用我兼任执行秘书,结合各处研究人员,开始进行故宫文创,以生活实用出发,通过典藏文物,设计丝巾、领带、雨伞、桌布、餐垫、领带夹、袖扣、胸针、口红匣、镜子、布料、生活用具、文具等等,开启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发展,这一年是1983,早于英国政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CreativeIndustry)。同年2月创刊《故宫文物月刊》,迄今40载,487期,以简明文字、精美图片,艺术与生活结合,是一本休闲怡情读物,俗称“纸上故宫”,在故宫推动数位典藏前,《月刊》提供文创业界认识故宫文物最直接的文本,通过发行量打响、擦亮了故宫品牌。
台北故宫博物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做法有:
1.合作开发:扶持台湾小礼品制造业,共同开发文创商品,形成产业链。由于故宫礼品商店生意兴隆,制造商乐意参与,商品种类大幅增多。
2.品牌授权:故宫授权制造,制造业可在故宫寄售或院外贩售,收取权利金缴交国库。
3.品牌合作: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如意大利Alessi生活用品,全球5000多据点,故宫文化品牌也向世界传播,共创双赢。
4.配合展览出版图録、发行《故宫文物月刊》等各类书籍,在推广文化的政策下,薄利多销,反造就高营收,是故宫岁入的主力。
5.通过教育培训与竞赛,丰富故宫文创商品,带动文化传承与教育推广。
6.开放故宫典藏文物数字数据库,方便文创业界发展。
博物馆是公益事业,制造文创商品的目的在营运博物馆、推广教育。典藏文物带不走,将文创商品带回家,除了延续观众看展览的记忆,更有弘扬中华文化的功能。1983年在秦孝仪院长“从传统中创新·艺术与生活结合”政策带动下,故宫文创商店营业额快速成长,屡创新高,品牌确立。本人身兼文创执行秘书,结合各单位研究团队,悠游创意其中。
二、信息科技时代来临的挑战
台北故宫博物院蜕变:数字博物馆→无墙博物馆→新媒体艺术创作→行动博物馆→云端博物馆。
80年代台北故宫博物院年轻人都在学计算机(Computer),我的第一台计算机是286(官方名称iAPX286,Intel英特尔发布于1982年)。1987,故宫成立“信息中心”,开始与信息科技对话,应用于文物典藏,从建置数字数据库→推动数字教育→创作新媒体艺术→3D→4G→VR→8K→元宇宙,都作出快速的应变,结果:几乎改变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原有的运作与营运方式,蜕变为无墙博物馆→行动博物馆→云端博物馆。本人参与其中,是第一个在故宫推动、执行数字典藏数据库的人,最后成为主持者。
2002-2012,故宫通过:数字典藏计划、数字博物馆计划、数字学习计划、U计划、文创计划、行动博物馆计划、4G计划等支援下,前后共建立21个数字数据库。奠定博物院数字化的基础,彻底改变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作业方式与思维。2012,本人主编、主撰,总结了信息科技对话的成果,出版《十年耕耘·百年珍藏:台北故宫数字典藏成果专刊》,成为博物馆数字典藏的标杆参考读物。初设的“信息中心”的组织不断扩大,最后蜕变为“教育展资处”。
以下顺着时序简列台北故宫博物院蜕变为:无墙博物馆、云端博物馆、行动博物馆的经过:2002-2005,架设9国语言全球信息网、发行中英文电子报、推动数字学习、建设33个主题网站环场虚拟展示。2006,开始以创新科技制作故宫藏品新媒体艺术,第一件作品“名画的当代诠释·百骏图(耶稣会士郎世宁作品)”在陈列室中展出,也通过故宫官网线上传播,加大了文化传播的力度。同年,故宫网络商城设置。2007-2013,开始以3D技术制作动漫影片,以“北宋婴儿枕、黄玉鸭、汉玉辟邪”创造了三位国宝娃,拍摄了第一部动漫“国宝娃娃总动员”,讲述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极受好评,于是一系列动漫影片接续出品:2008“国宝娃娃入宝山”、2011“国宝娃娃入宝山-山水篇”、2013“国宝娃娃历险记-游台湾”,备受各方肯定与喜爱,屡获美国休斯敦独立制片与国际影展大奬,影响博物馆界深远。本人全程参与其中。2012-2013,全面开放数字典藏数据库,建置APP导览系统“带着故宫走NPMInSightAPP”,以中、英、日三种语文呈现,是台湾第一支文物互动APP,使用者可透过智能型手机各项功能,观赏故宫文物。本人时任副院长,亲率同仁完成规划。2013,“故宫教育频道”开播。故宫文物是不轻易出宫展览的,但在数字典藏、新媒体艺术、文创产品基础下,2008-2021推动“行动博物馆TheMobileMuseum”。
2008-2012在台湾桃园国际机场第二航厦设置“未来博物馆”,以各种新式科技数字载具,将各式数字新媒体艺术及动漫影片,服务往来旅客,得到极高的回响。2010-2013,进驻台北华山艺文园区作定点展出。由于极受欢迎,各地政府邀约前往,逐以“故宫潮”为展名,在全台各地巡逥展出。经验告诉我,博物馆迎接信息科技,并非请一两家科技公司为博物馆制作几支影片,或设计几件声光装置即可。首先要培训既有的博物馆人员,引进科技人才,更重要建设博物馆信息基础-数字典藏,有了典藏数据库,便可更广泛应用到博物馆的典藏,从事研究、策展、教育、保存、文创、音乐及公共服务上。
台北故宫博物院很幸运,拥有高瞻远瞩跟着时代脉动的领导人、启动早、经费到位,随着信息科技的进程,一步一脚印走来,成果斐然,得奬无数。
三、南北平衡,文化均富的挑战
完成嘉义太保故宫南部院区兴建、完善文物不分散兼营南北两院制度。筹建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原是政治议题,缘起80-90年代初,当时台湾的高速铁路未通,南部居民到台北看展确实费时不便,非一日生活圈所及,许多中南部学生多是在毕业旅行之际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游,于是成为在野政党攻击执政党文化政策重点,提出“南北平衡·文化均富”的诉求,承诺若大选得胜执政,定筹建“故宫南部院区”。2000年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翌年故宫杜正胜院长提报《故宫博物院南院筹建规划》,2003年选定嘉义县太保市70公顷土地为南院基地,定位“亚洲艺术文化博物馆”,预订2008年5月落成开馆,兴建目的:平衡南北、文化均富、文化观光、带动南部经济发展。结果历经杜正胜、石守谦、林曼丽三位院长,仅完成整地工程37%,且因工程进度延宕,陷入多起履约纷争。
2008年政党二次轮替,深恐故宫文物分散的国民党再度执政,但南院建案已启动、经费到位,势在必行,遂有改建别的博物馆之议,周功鑫院长提建“花卉博物馆”,结果引来南部民众、嘉义县乡亲强烈抗议,台湾南部民众要的就是故宫博物院,最后周院长承诺依原定计划兴建“亚洲艺术文化博物馆”,本人全程参与其中,深悉其中之难。
2013年2月6日,本人任院长时主持了故宫南部院区博物馆建筑工程动工典礼,由姚仁喜大元建筑团队设计监造。建筑设计理论基础:结合中国书画艺术“浓墨、飞白、渲染”三种技法,建构虚实两座相互交叠的流动量体,象征亚洲文化交流。
“浓墨”是一座外墙镶嵌有36000枚、大小5种尺寸铸铝圆盘的实量体,如青铜器般厚实稳重,是博物馆的典藏与展览空间,取名“墨韵楼”。“飞白”是一座底辐射双层玻璃帷幕建筑量体,耸立于面积广达14公顷取名“至善”与“至德”两座人工湖之间,穿透明亮,定名“飞白馆”,是博物馆的公共服务空间。“渲染”是一座双弧形桥,配合不断变化的拱柱,仿佛一首序曲,取名“至美桥”,贯穿湖面、博物馆建筑与70公顷园区。
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历经杜正胜、石守谦、林曼丽、周功鑫及冯明珠五位院长,终于在2015年12月28日故宫90周年庆之际正式开馆营运。开馆第一年,参观人数达147万7186人,超越2012年12月11日罗浮宫朗斯分馆LouverLens开幕第一年创下的82.5万人次。有趣的是当故宫南院金字招牌“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亚洲艺术文化博物馆”悬挂出现时又引来嘉义乡亲抗议,最后被迫取消了“亚洲艺术文化博物馆”,南部民众要的就是故宫博物院,在我看来正是中华文化深植民心的折射,也反映出故宫博物院推广教育、传承文化的力度。
兴建故宫南院期间最大的压力来自民进党“立委”要求分散故宫文物,本人坚持:组织不分开、文物不分散、全宗管理、专业营运。一个组织、一套制度、全宗典藏、分处管理,文物不分散、营运南北两院。南北故宫、相辅相成、相互辉映。
故宫南院于2015年12月28日开馆营运,我勒碑亲撰《故宫南院兴建记》及“平衡南北·文化均富”,是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庆压轴巨献,更是故宫落地台湾传播中华文化的里程碑。目前南院业务蒸蒸日上,参观者众。
四、结语
1975至2016年5月20日(本人退休),台北故宫博物院不断接受各种社会变化的冲击,也不断作出各式因应。本人有幸参与其中,通过故宫前辈给我的专业培训,终使我有经验、有能力、有机缘,引领故宫在各项指标上臻至高峰。
1987,我是第一个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执行数字典藏的人。1995,我是第一个以清宫档案在故宫策展的人,回应关怀本土,编辑《院藏清宫台湾史料丛编》。2008协助周院长推动“跨越障碍、欣赏美丽”服务身心障碍、乐龄长者、偏乡学童、更新人、新住民等。2013,故宫教育频道开播,中华文化随着新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应用,传向遍乡。
“从传统中创新·艺术与生活结合”领先世界推动文创,在文博界缔造惊人业绩与影响,更带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链发展。迎向信息时代,典藏数字化,应用各项科技,活化展览、推广教育、传播中华文化。台北故宫博物院更从传统博物馆→无墙博物馆→行动博物馆→云端博物馆→名列世界十大博物馆。因应文化均富,故宫南院出现。我接受挑战,应变、悠游其中。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