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政治文化的核心

  一、文化与政治文化的内涵核心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人类积累的语言、文字记録的各种形态的文学作品和对历史的记述,包括不同的价值观。而政治文化是有关国家政治系统的信念、象征和价值及运作机制的组合,包括人们看待政府运作的价值观体系,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国民、公民的权利,以及各种对政府权力的制衡和监督等。中国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唐朝的宰相魏征提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治国理念。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并为国际法认可的关于国家主权价值观,主流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观,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历史的自豪感。

  对于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主要涉及的政治文化核心是,在国际社会中,哪一个政治实体是代表中华民族的实体,涉及政治文化中的国家主权,即如何认识中国当代历史中的国家政体的更替问题,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哪个政治实体代表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4亿中国人的根本利益与发展远景。今年的台湾双十节,蔡英文在讲话中说,“双十节”是“我们共同拥有、共同捍卫、共同传承”的节日,她还把这一天的英文名称改成了“TaiwanNationalDay(台湾国庆日)”,这是借英文改名搞文化“台独”,实质是搞“一中一台”。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时明确表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逥旋的余地。国家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而对南海岛礁的争端,邓小平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权在我”的主张。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他提出,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国名问题。可见,他是认为,国名与国家主权是不同的,是可以分开处理的。

  现在有一种舆论,要大陆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实际上是要大陆居民放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可,转而承认中华民国。这是一个政治陷阱。

  1993年4月的汪道涵与辜振甫在新加坡的会谈在中国当代历史中具有重大意义。最主要的积极意义在于,两岸的谈判代表认可了海峡两岸同属一中,这也是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事实。但是在哪一方代表中国,双方分歧很大,从而也留下了一个核心分歧。这正是当前两岸关系中的核心焦点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两岸最终实现统一难以完成。而中国不能完成国家最终统一问题,何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笔者认为,从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中国近代历史以来的演变,是能够解决两岸关系中,哪一个政治实体更能代表中国的问题。

  二、国际社会认同一个中国的代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个国家能够从其他国家获得越多的外交承认,它就越能够维持它的主权与合法性”,2023年10月17—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央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外交部长王毅说,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家有151个,41个国际组织,注册人数已超过1万人,可谓万人盛会啊!台湾媒体评论,世界三分之二的国家到一个国家去参会,世界历史上絶无仅有,体现出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

  1972年的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758号决议,代表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已经解决了一中的代表问题。决议要从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驱逐蒋介石集团的代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席位,这就是国际社会的共识。《环球时报》2023年7月27日报导,美国众议院日前通过了所谓的“台湾国际团结法案”,该法案称联大第2758号决议并未处理台湾与台湾人民在联合国或任何相关组织的代表权问题,也没有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上表明立场,因此要求美国呼吁各大国际组织,扺抗“中国大陆扭曲台湾”的行为。这是美方近来第三次通过涉台法案,是违背2758号决议的国际社会共识,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美国国会罔顾国际社会的共识,说联合国2758号决议没有解决国家代表问题,是把头埋在沙堆里的鸵鸟政策。

  在当今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有182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洪都拉斯是2023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第182个国家。这一数字表明瞭国际社会絶大多数国家承认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包括台湾在内的14亿中国人的唯一合法代表。目前“台湾当局”仅剩13个所谓的“邦交国”,分别为瑙鲁、帕劳、图瓦卢、马绍尔群岛、伯利兹、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危地马拉、海地、巴拉圭、圣卢西亚、圣基茨和尼维斯、斯威士兰、梵蒂冈。

  中美关系中的三个联合声明,也都承认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基辛格在1972年中美上海谈判中,他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个表述方案:“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持异议”。1978年12月15日(美国时间16日)的《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再次确认这一立场。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解决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方式,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政府声明,在1979年1月1日通知台湾结束外交关系,美国同台湾之间的“美台防御条约”也将在一年后予以终止,并在4个月内撤走在台湾的军事人员。这表明,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一贯坚持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废约,撤军。但是,就在卡特政府任内,美国参众两院在1979年3月搞了一个“与台湾关系法”,并在4月经总统批准,用美国国内立法的方式,在中美宣布建交之后仍留下干预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尾巴,凸显美国政治文化中的实用主义。

  在美国继续对台湾军售的情况下,在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下,中美又在1982年8月17日达成《中美八·一七联合公报》,美国承担逐步减少直至完全结束对台军售的义务。美国还表示,它无意侵犯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但是后来两国关系发展的现实说明,美国是言而无信的。

  现在美国拜登政府更是变本加厉,要开历史倒车,从国内单方面立法,否定过去美国尼克松政府和卡特政府的关于一个中国政治承诺,这只能说明,美国为了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改变立场,为自己的霸权私利,扶持“台独”势力,破坏亚太的和平稳定。国家无信,只靠强权,何以立信于世界?

  三、政治体制变化与国际法主体的关系

  从历史的长河看,国家的政体和国际法主体地位也是随着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动态地变化的,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解体,沙皇俄国被推翻,诞生了新的苏维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相继解体,新兴民族国家大量崛起。冷战结束后的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出现15个主权独立的国家。1992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解体,分离为6个国家。苏联与南斯拉夫的解体,都增加了国际社会的新的成员,并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的成员国。捷克斯洛伐克在冷战后和平分手,成为两个主权国家。但是从中国历史看,尽管历经王朝更替,国家政体多次变化,但中华民族积累起来的价值观道德观,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历史,都是主观认定世界上一个中国的国家主体地位。

  以法国历史为例,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国家的政治体制多次发生变革,从法兰西王国,1789年建立法兰西共和国,拿破仑上台之后建立了拿破仑帝国,在1812年拿破仑帝国瓦解之后,法国回归法兰西王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体。无论法国政治体制如何变化,领土范围几多改变,法国只是一个国家主体的事实没有改变。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必须承认并尊重中国近代历史以来的沿革。在1945年中国取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胜利之后,建立联合政府是举国上下的愿望。为此,毛泽东接受蒋中正的邀请,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的谈判。虽然达成了双十协议,但是很不幸,这一协议被蒋介石政府所推翻,从而开始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经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国历史命运的大决战,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蒋介石集团不得不在1949年12月败退台澎金马一隅。蒋介石集团曾经幻想藉助朝鲜战争机会反攻大陆,但美国杜鲁门政府坚持战争范围限于朝鲜半岛,不允许蒋介石集团插手朝鲜战争,更不要说反攻大陆了。当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经过五次战役和金城战役,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緑江边推回到三八线以后,并于1953年7月27日签订了朝鲜临时停战协定,蒋介石集团虽然还坚持中华民国的国号及领土范围,但再也不轻言反攻大陆了。反而是两岸通过秘密渠道商谈国家统一问题。如果不是大陆发生十年的“文革”动乱,两岸的和平统一早已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功盖千秋的伟业了。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也给两岸关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尽快实现“通商、通邮、通航”。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2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代表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向新华社记者发表《关于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政策》(简称“叶九条”)。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总结出“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并经1982年12月的五届五次人民代表会议决议,写入国家宪法,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的根本依据。2005年3月,大陆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从国家立法层面对“台独”势力形成震慑的法律。

  四、两岸必须认同“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1992年10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商谈,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2000年时任台湾陆委会主委苏起总结为“九二共识”。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经授权,在新加坡举行两岸授权民间机构领导人的会谈,达成四项协议。1995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提议:“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就是相互走走看看,也是有益的”。李登辉对两岸领导人会面提出许多大陆难以接受的条件,如“要在国际场合”“要以中华民国总统身份”等。为了避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大陆方面对台湾方面的过分要求没有答应。2000年5月,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两岸会谈的政治基础,两岸领导人也就失去了会面的前提条件。1979年以来,大陆积极倡议“三通”。2008年5月马英九代表国民党在台湾主政以来,直到2012年马英九第二个任期的总计8年时间,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阶段。两岸“三通”得以实现,两岸经济交流不断深入,海协会和海基会恢复商谈,签署了23项协议,各阶层的互动日益频繁。2014年两岸交流约800万人次,每天往来于两岸的航班近120多个。这为两岸关系的突破打下了强大的经济基础龢民意基础。

  两岸交流进入深水区,两岸领导人共商和平发展的大计,是推动两岸保持良性互动的关键举措。由于台湾方面的严格限制,大陆领导人多次表示愿意与台湾领导人会面没有成行。马英九一直小心谨慎、提出在国际场合会面等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与台胞接触频繁。他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强调“两岸一家亲”,“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马英九的回应是:“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如果两岸领导人要会面,一定是在我方有需要、人民能支持,同时是在一种对等尊严的状态下才有可能。”两岸领导人会面已经有了政治基础,就是“九二共识”。为显示平等地位,两岸领导人又都有意会面,故选择新加坡作为见面地点,此前有先例,曾是1993年“汪辜会谈”的地方,体现了对等包容、相互尊重。2015年11月7日,两岸经历66年的风风雨雨,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第一次握手,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进程,为两岸化解历史恩怨、共谋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留下历史浓重的一笔。

  随着蔡英文上台以来,不断在“台独”道路上挑战大陆的底线,大陆舆论对原来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相应调整的呼声升高。实际上,大陆方面为了打击“台独”和国际反对中国统一的势力,始终没有放弃使用武力的手段。因此,实现两岸之间的完全统一,未来方式的前景,可以是和平统一,也可能是武力统一,最终方式的选择,完全要根据岛内“台独”或“台独”力量触碰反分裂国家法的红线具体情况而定。

  国家的统一大业势不可挡,任何外部势力也无法阻挡,蔡英文当局要挟洋自重,以武拒统的图谋不可能得逞。岛内的緑蓝白政治竞选人也不要企图在台湾地方选举中两面下注,藉助西方大国提升自己选票。两岸认同一个中国的核心焦点,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两岸都属于一个中国。据台湾“独家新闻网”10月17日报导,马英九美东时间16日下午,在美国纽约大学发表演讲,建议美国与国际社会应鼓励两岸和谈,敦促台湾执政者寻求与大陆回到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避免战争,而非让台湾变成“第二个乌克兰”。他还说,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这表明,两岸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一个中国。中国的完全统一,外交与国防必然统一,台湾不可保留外交权,岛内的军队必须改编,这是大陆对台湾政策的底线。岛内各派政治力量候选人必须认清这个底线,切不要把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各种善意政策当作是可以切割的蛋糕。是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国家最终的统一的促进派,还是做拖延统一的拖派,还是搞“一中一台”的独派,关键还是在台湾执政者观念的转变,也在于台湾的选民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中,投给赞成“九二共识”的候选人,还是选择坚持“台独”立场的人。笔者认为,只有承认中国近代以来政治体制改变的历史,承认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认清国际社会关于一个中国的大势,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实现“一国两制”的政治安排。

  作者系外交学院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