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弘扬中华文化 提升祖国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台工作重要论述中多次指出,两岸同胞要加强文化交流,共同传承中华文化。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2年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纽带。近年来,尽管在外部势力与岛内“台独”势力勾连下的台海局势跌宕起伏,两岸关系亦经历反复的曲折冲荡,但两岸同胞始终保持人文往来不停、文化交流不断。大陆方面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两岸文化交流平台,致力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产生广泛积极影响,对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心灵契合、深化与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产,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其藴含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亦是两岸同胞的主流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熏陶之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等哲理,已构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维度。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就是要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传递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久久为功,必定能达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新时代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需要根据两岸关系新情势新格局,构建契合新时代的新格局,实现新发展与新飞跃,从而不断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最终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用六句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概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一概括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人类的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意义。而且,不仅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文明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极具现实意义。

  二、中华文化亟待两岸同胞共同弘扬

  大陆著名作家王蒙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提倡“道法自然”“造化为师”“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讲究风骨、气韵、境界、器识,并将这些美学原则寄托于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中华文化还得益于汉语汉字的形象性、综合性与浑一性,有它特殊的感染力、表情性与微妙性。中原文化的优胜与各兄弟民族文化的多元,推动中华文化不断扩容、融合出新、绵延不絶。王蒙还坦诚认为: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风度,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处之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絶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高瞻远瞩,凛然大义,塑造了一代代中华民族脊梁。

  由此概况,中华文化的核心特征是兼容并蓄,更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文化具有启迪思想,教化培育、沟通心灵等功能,但文化的价值体现具有方向性,关键看如何引导。

  观当下台湾岛内“去中国化”戾气横行,中华文化传承面临空前劫难,“台独”当政之恶行可谓罄竹难书、擢发难数。尤其自“台独”大佬李登辉主政起始,再及陈水扁与蔡英文民进党主政时期,惯用权势的“台独”势力恶用传播和教育等手段,以普及宣扬“台独史观”为核心,在大专院校强行采用“台独”历史课纲毒蚀洗脑青少年,强权推动“去中国化”并大搞“文化台独”,妄图割裂台湾与大陆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已严重误导并贻害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祖国认同。为实现梦寐以求的“去中国化”阴谋,蔡英文还于2017年亲自披挂上阵强势抢夺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一职,实则是口是心非、反行其道,她不仅以权谋私竭力渲染“台独史观”杜撰与编造者史明提出的“台湾民族论”,亦违背历史真相大肆宣扬“殖民有益”等亲日论调,更利用行政权势有计划地试图全面消除台湾社会具有中国或中华文化特征等的一切符号与标识。近年来,在民进党主政下的台湾岛内,充满戾气的“文化台独”愈演愈烈。

  毋庸置疑,蔡英文当局推动的“文化台独”不仅直接冲击和危及台湾社会对中华文化的正确认同,更对台湾青少年的精神思维与祖国意识毒害甚大。所以,当务之急,两岸同胞应携手共勉、集思广益、齐心协力,不断加大弘扬中华文化的力度,岛内民众更应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与祖国意识,唯有这样,才能在台湾岛内遏制“文化台独”的恶潮毒素的蔓延和泛滥。

  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引下,近年来,两岸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高质量开展弘扬中华文化工作。通过两岸同胞共同追忆中华文化曾有的辉煌,共同铭刻历史的记忆,塑造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通过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文化深层结构中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把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成员黏合在一起。总之,就是要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同胞沟通情感的桥梁和纽带,从而拉近心理距离,实现心灵契合,促进两岸实现和平统一。

  为此,面临新时代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呼唤,更是顺应两岸融合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历史大势,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化系统思维,加强统筹规划,形成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内容为主线,采取与内容相统一的多种形式,选择适合传播的多种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以我为主、两岸同胞共同参与的弘扬中华文化新格局。

  文化的力量在于凝聚人心,它植根于我们心灵深处,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创造和传承的,不断为我们提供精神寄托和归属感,这种凝聚力可以促使我们一起面对挑战和压力。中华文化更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今后弘扬中华文化应成为两岸同胞的崇高使命,要共同形成多形式、多平台、深层次弘扬中华文化的格局,把两岸同胞联结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三、台湾文化永远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并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省以及附属岛屿行使主权。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出现所谓的台湾问题,台海两岸亦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也决不允许分割,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也絶不可能改变。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二条更明确截然阐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毋庸置疑,不论是历史或现实,闽南特色的台湾文化必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否定的客观事实。因为两岸同胞本来就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关系,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由此,无论从历史脉搏还是从史实演进、表现形式上,台湾文化都深深地浸润在中华文化之中。

  沧海桑田、云谲波诡,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中华文化精神与共同的历史记忆。回顾近代以来,台湾同胞不甘屈服于外族入侵与残酷统治,曾多次掀起反抗美英法以及日本殖民统治者的顽强抗争。尤其在漫长的日据台湾五十年时期,英雄无畏的台湾民众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过程中,涌现出罗福星、余清芳、简大狮、柯铁虎、林少猫等无数英雄豪杰。即使面对台湾总督府凶残的暴力镇压,但至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心系祖国的广大台湾同胞依然想方设法,竭力扺制台湾总督府全面推行的“皇民化”,为保持中华文化传统与日本殖民统治者进行了坚韧抗争与坚决扺制。

  祖国意识永远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纽带,日据时期台湾民众的坚决扺制和英勇反抗,便是这种意识使然,台湾民众更视祖国意识为激励其为回归祖国而奋斗的精神动力。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长期实行民族差别待遇龢民族歧视,但不仅没有将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意识打压下去,反而更强化了台湾民众的祖国意识。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在异族文化的压迫中,台湾民众始终坚持强大的祖国意识,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强大的凝聚力。

  如上所述,日据时期的台湾同胞蒙受日本残酷殖民统治,但台湾民众的思想意识始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决定了台湾社会意识必然呈现中国意识为主体意识的特征。祖国意识不仅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心理基础与精神推力,更永远是坚强阻止“台独”势力的最深厚扺抗力量。

  2023年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他的思想曾影响了当时正处在日本殖民高压统治之下的台湾社会以及林献堂等一大批台湾精英。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康有为、梁启超等学子发起“公车上书”,反对割让台湾。“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避走日本,创办《清议报》鼓吹变法。1907年6月,林献堂游日时特意求教于梁启超,最终选择了以争取台湾民众权益为主的民族民主运动新路。

  林献堂从小在家族私塾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国学造诣深厚,这成为他后来长期坚守中华文化本位的源泉。1945年林献堂受邀前往南京出席日本投降仪式。1946年,台湾光复一周年时,林献堂与台湾各界推举的14位代表组成“台湾光复致敬团”回到祖国,前往南京拜谒中山陵,以及到陕西祭拜黄帝陵,向两岸共同的祖先报告台湾回归祖国版图的史实。

  四、砥砺前行、开拓弘扬中华文化新格局

  我们在回顾历史与面对现实的当下,要认清历史大势与险恶环境,更要旗帜鲜明有所作为,开拓弘扬中华文化新格局。一是根据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总要求,秉持客观、科学的态度,提炼、进一步深入研究两岸关系史与台湾历史文化,厘清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探索其历史本源,全面阐述台湾历史文化与大陆历史、中华文化的渊源关系,用事实从根本上对“台独”史观作出彻底批判。二是两岸合力加强对台湾青少年的中华文化教育。近三十年来的“台独”历史课纲严重毒害台湾青少年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因此,大陆应根据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认知规律,与台湾统派文化团体合力协作,有计划地组织两岸青少年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把中华文化内容全方位融入各项交流活动中。如积极开展台湾民众通过家谱家庙等到大陆寻根祭祖,亦可以多种形式安排台湾青少年到大陆学习中华文史知识,组织他们参观体现中华文化特点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等,让他们在实践中认知中华文化与祖国意识。三是大力开展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构建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新格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就是互动传播的过程,广泛开展两岸文化界的交流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岸交流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而且,更重要的要把中华文化融入台湾民众生活,增进两岸基层民众之间的情感联系。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颁布,今后将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善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昭示着两岸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非常及时亦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以为,以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福建作为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弘扬中华文化的示范区更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亟待各方面合力推进。首先要加强相关议题的深入研究,深入研究两岸共同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内容,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同时研究制定福建示范区构建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具体规划等。其次就是应充分发挥大陆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发挥中央部委和地方对台文化优势资源,调动社会各相关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以规划内容为引导,协同推进弘扬中华文化工作。加强宏观调控和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的体制机制。

  2022年8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指出:中华民族在探寻民族复兴强盛之道的过程中饱经苦难沧桑。“统则强、分必乱”,这是一条历史规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和势所决定的。

  作者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