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近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

  经贸合作与交流是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百年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进提速换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两岸经贸关系也因此出现新变化。掌握两岸经贸合作新动向,总结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新态势,研判未来趋势,对于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牢牢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主动权具重要现实意义。

  一、两岸经贸合作新特征

  2018年来,经历中美博弈、新冠疫情等多重风险考验,大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对两岸经贸合作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两岸供应链再链接正日渐形成,民间交流进入数字时代。

  (一)大陆提升对两岸供应链演变话语权

  长期以来,两岸供应链附属于美西方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下,两岸产业间、产业内、产品内的竞合关系多取决于品牌方决策。在两岸合作最紧密的信息通讯产业领域,随着联想、中兴、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大陆品牌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对产业供应链布局的话语权与主导权也不断增强,同时带动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环旭电子、闻泰科技等本土代工厂商及京东方、舜宇光学等零组件供应商快速成长,与外资同行形成一定竞争替代关系。其次,近年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大陆发展前景,对华投资信心、力度不减,对华直接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增加其对大陆产能与市场依赖,吸引其台资供应商扩大在大陆投资。再者,近年大陆的新能源汽车、风电、太阳光电等再生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相关核心技术全球领先,对台商的引力与两岸供应链的塑造力也不断提升。

  (二)两岸第三地利益链接加强

  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分工发展的规律,大陆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然促使部分劳动密集型与能源密集型产业外移,但并非完全移出,台商在东南亚等第三地投资布局多为补足大陆产能缺口、分散布局。目前,台商外移第三地的产能与大陆成熟供应链体系形成新的链接与合作。一方面,第三地布局台商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及材料仍多来自大陆,加工生产的货品除内销当地市场外,外销除美西方市场外,部分仍回销大陆内地市场。另一方面,部分台商跟着中国大陆供应链体系一起入驻大陆在东南亚地区建立的产业园区,将两岸产业链合作进一步延伸到第三地,共同拓展海外市场。如台商投资的越南万邦鞋业有限公司(APACHEFOOTWEARVIETNAMLTD.)入驻由中国大陆主导建立的越南龙江工业园。

  (三)大陆顺应民意排除干扰深化两岸民间交流

  2016年以来,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大肆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2019年基于选举考量,民进党当局打造以“国安五法”及“反渗透法”为主的“民主防护网”,制造“緑色恐怖”,持续限缩两岸民间交流交往。2020年2月民进党当局以防疫为藉口,全面禁止大陆人员赴台,单方面暂停除往返北京、上海、厦门、成都四个城市以外的两岸其他空中客运航班及“小三通”,对两岸人员往来与经贸交流合作产生不利影响。相比于民进党当局的政治操弄与惰政,大陆方面排除各种干扰阻挠,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采取线下线上结合方式,打造两岸民间往来新空间和新渠道。一方面,坚持举办两岸企业家峰会、海峡论坛、上海台北城市论坛、海峡青年论坛等一系列两岸重大交流活动,持续发挥品牌效应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结合当地特色也举行“云签约”“云招聘”“云展览”“云祭祀”等形式多样的特色主题活动,持续为两岸交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走深走实。2023年以来,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小三通”客运航线及两岸直航部分恢复,但蔡英文当局仍编造各种藉口对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实行禁限封堵,阻扰两岸各领域交流交往正常化。大陆方面顺应民意,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积极推动恢复、扩大两岸交流合作,邀请台湾主要工商团体来大陆参访、洽谈合作,续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恢复部分台湾农渔产品输入,广大台湾同胞深感认同。

  (四)美台企图搞全面“脱钩断链”行不通

  近年美意图主导制定全球化新规则,坚持“美国优先”推动全球供应链重组,大打贸易战、科技战企图全面削弱中美经贸链接,但事实上中美贸易额却不断创下新高,2022年更刷新2018年创造的年度最高纪録,毕竟经济社会发展不只需要半导体。中美已全面融入世界经济,2018-2022年中美间贸易变动说明,当前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着增强,执意“脱钩断链”只会让自身及更多国家(地区)利益受损,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对台湾地区而言,从李登辉“南向政策”到蔡英文“新南向政策”都失败了,30年间两岸经贸合作日趋密切,执意与大陆“脱钩”,不仅意味着经济衰退,更意味着与机会脱钩,与未来脱钩。特别近年来,美台联手通过巨额补贴、政治施压等手段逼迫台积电、环球晶等高科技企业赴美投资建厂并提交核心数据,意图全面掌握台湾半导体产业,使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的外来政治干预与市场竞争风险不断加剧。事实证明,开放融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人为“筑墙”“脱钩”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损人不利己。

  二、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新趋势

  进入后疫情时代,大陆经济短期虽仍面临下行压力,但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逥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两岸经贸合作将全面进入由大陆主导的提质增效阶段,两岸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持续破解经贸转型升级中碰到的“硬骨头”。

  (一)两岸经贸合作进入大陆主导的提质增效阶段

  当前,大陆正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持续提升大陆对两岸供应链的话语权,两岸经贸合作进入大陆主导的提质增效阶段。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框定大陆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也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一方面,持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有助台商拓展大陆内需市场。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目前大陆扩大内需的“顶层设计”已经出台,在继续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适、持续落实同等待遇背景下,台商可根据自身实际,准确把握产品市场定位,借“东风”深耕大陆内需市场。另一方面,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吸引台商加码布局。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表明瞭大陆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定支持自由贸易。近年大陆利用外资不断创新高,这是外商“用脚投票”的结果。对于台商而言,既可嵌入在陆跨国公司供应链,也可与内地企业一道合作拓展第三地市场。未来的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提质增效已取代稳增长,新发展格局建构将进一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大陆强劲引力对引导和塑造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有利促进两岸命运共同体形成。

  (二)数字经济促两岸供应链日趋现代化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且数字化转型正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2020年疫情爆发后,成为对冲疫情影响、提振全球经济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两岸在信息通讯产业领域合作由来已久,数字经济相关货品占两岸贸易约七成,对稳定两岸经贸关系及带动台湾经济发展具重要作用,也为深化双方数字经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大陆数字经济优势体现在虚拟产业集群、海量数据及丰富应用场景等方面,台湾数字经济集中在电子零组件、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机械设备等制造业领域,两岸产业优势互补,构筑起完整的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为持续推进两岸经贸合作互利共赢注入新动能。与此同时,两岸数字经济合作促进台中小企业拓展大陆市场。当前,传统要素诱发投资动能下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资本市场提供丰富的优质资产,已成为决定国际资本流动的关键因素。未来台企在大陆的投资将呈现出轻资产化、重技术、低负债、高流动性等特点,海外投资额与海外营收相关性逐步剥离,有利于中小微台商拓展大陆市场。两岸数字经济合作有助推动两岸供应链数字化及构建数字化供应链,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加快两岸市场主体间组织重构与融合,创新驱动将成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第一动力。

  (三)两岸经贸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

  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双向投资、贸易及人员往来由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政治接触与经济制度化合作都取得丰硕成果。但两岸间仍存在诸多结构性障碍,制约着进一步深化双方经贸合作。其一,两岸经贸合作在认知面缺乏统一的愿景与目标。截至目前,两岸政党及民众未能在两岸政治定位议题上达成共识,直接限制两岸经贸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岛内政党及民众既希望借大陆助力台经济发展,又担心大陆“以民逼官、以商围政、以通促统”的经济统战,结果就造成两岸经贸关系越密切、两岸经济实力差距越大,岛内社会担忧的负面情绪累积越多,最终造成两岸政治对话交点越来越少,对立成为常态。其二,两岸经贸合作在制度面与执行面上缺乏有效协调。一方面,双方负责协调经贸对话接触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参与部门层级较低,对于协调解决两岸间关键经贸议题的权限不足。另一方面,两岸法规与制度间落差大,限制两岸产业分工逐步水平化背景下的合作模式创新。其三,美西方外来干涉力度持续加大。近年来,美持续强化对台经济社会影响,力推台优势产业深度嵌入美产业体系,增加美打“台湾牌”遏华能量,打造对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阵地,将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作者刘佳雁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台湾研究》编委会执行副主任、主编;王子旗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