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融合发展关系到祖国和平统一。而此二者的底色,又均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统一、文化传承、民族复兴相互联结、多元一体、相辅相成,为实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目标,就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动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藴。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这条道路筑基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沃土,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立场,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体现了海纳百川、天下大同的胸怀格局,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并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措施,而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文明形态具有高度的开放包容特质,主张以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共存互融超越“文明冲突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兼容幷包,既在理念上掌握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手段、具有对政治经济和阶级的充分意识,又继承了中华传统和儒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按照有机、和谐、共生的方式去构建社会,同时还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机制与要素,努力保证对个人的充分激励,努力保护个人的权利,诱发而非扼杀社会创新的活力,是源于更高层次认知、更高维度的文明形态,既是中华文明“日日新、又日新”的最新形态,又是超越了西方模式的文明形态,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唯一性,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新的参照,将会促进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变革,重塑世界文明的新格局,引领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台重大政策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祖国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都进行了深刻阐述,均与两岸融合发展密切相关。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走向民族复兴、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而和平发展本身,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然选择。又如,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论述表明,现代化的模式、路径是多元的。长期以来“现代化”被一些人认为等同于“西方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种包容性、开放性是其成功的关键,也是其魅力所在,同样也可以为台湾同胞在两岸融合发展中提供更好、更宽广、更自由的参与模式。再者,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随着两岸关系进入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将带来种种机遇,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台湾同胞不会缺席,也不能缺席。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台重大政策主张,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个领域发展战略同样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具体实际开拓创新,特别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走稳走深,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家也在不断适时推出支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政策措施。今年制定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顺应了两岸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践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从“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等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不断完善促进闽台融合发展政策措施,率先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持续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让台湾同胞充分感受到“融合有好处、闽台亲上亲”,努力在福建全域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显现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效应,让台胞“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以《意见》为蓝本,对于“在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下如何推进两岸融合发展”这一宏大命题,似可窥一二。
从“以通促融”方面来看,福建已经率先实现与台湾地区主要港口、海上直航全覆盖,常态化开通17条海空航线,每周往返高峰时达430个航班,建立了由“小三通”海上航班、“大三通”客滚航线、空中直航航线组成的两岸海空立体通道。两岸开启交流以来的历史和事实也证明,同胞的血脉亲情割舍不断,交流合作大势不可阻挡。要扩大两岸交流合作,让两岸交流更深、更实,让两岸同胞更近、更亲,“通”是前提,有助于鼓励更多从未来过大陆的台湾同胞来闽走访交流,瞭解大陆发展的实际情况。《意见》在推动闽台应通尽通方面迈出了更大步伐。交通物流、能源资源的互通,可以说是物质层面的“有形”基础设施互通;两岸行业标准互通,尤其是围遶冷链物流、养老医护、食品安全等领域强化标准共通和标准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这种从规范层面开展的“无形”基础设施互通工作,可以向两岸企业提供更精准高效、标准统一的服务,让台胞台商发展更顺利,同样是增进民生福祉所不可或缺的。
从“以惠促融”方面来看,福建发布了225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构建了较为系统完备的惠台利民政策体系,为两岸往来特别是台胞在闽生活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和更宽松的环境,目前已有数万名台胞在闽创业、学习、生活、定居。持续保障向金门供水,5年累计供水近3000万吨。闽台经贸合作基础坚实,现有18个国家级两岸产业合作园区,深入融合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精密机械等产业链供应链,1万家以上台企落户福建,实际利用台资超过320亿美元,每年实际利用台资、新设台资企业数量均居大陆各省市前列,闽台贸易额累计超1.4万亿元人民币。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意见》为支持台胞来福建求学、研习、就业以及便利在地生活、扩大社会参与等方面又进一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欢迎更多台胞到福建实现更精彩的职业发展和人生理想。另一方面,《意见》持续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支持更多的台胞企业参与闽台产业合作和科技创新合作,特别是欢迎广大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来福建扎根发展,共享大陆发展机遇,在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既实现自身发展,又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建设两岸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同壮大中华民族经济。
从“以情促融”方面来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同时,中华文明也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絶、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一水相连,是广大台胞最主要的祖籍地,具有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深厚渊源,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深深影响着两岸民众的日常生活。举例而言,作为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闽南文化,本身就是传承与整合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多元文化,这种多元性使其天然具有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特质,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的论断高度契合。闽台民众有着十分紧密的血脉联系和天然的亲近感,在社会人文、青年交流、文化融合等方面本就互动热络。《意见》进一步加大了这些领域的支持力度。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两岸融合发展的主题,福建作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文化着力点,有助于令地缘近、血缘亲、语言同的台湾同胞更易于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福建也由此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区域使命。这种时代叙事与家国情怀可望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现代化,发展成果由两岸同胞共享。随着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越来越多台湾同胞选择到大陆发展,把智慧和力量汇入两岸融合发展潮流。通过《意见》的落地见效,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闽台人员往来将更加便捷,贸易投资将更加顺畅,交流合作将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社会氛围将更加浓厚。“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关键在“融”。《意见》的最大亮点,就是突出“融”这个目标。推动闽台两地应通尽通、能融尽融,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畅通台胞表达诉求渠道,依法保障台胞权益,为台胞台企全面融入福建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让台胞在熟悉亲切的环境中投资兴业、安居乐业,享受主人般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学者认为,《意见》的核心精神是“国民待遇”,透过生活上的连接来促进融合,以融合来促进和统,是两岸从融合到统一的过程,是走向两岸和平统一的正式道标。新党主席吴成典率团参访大陆时提出10点两岸建议,与《意见》多有契合。新党发言人表示,只要认同“我是中国人”,两岸人民可以在示范区内产生互动,互相理解达到心灵契合,共荣共富。
应当注意的是,通过融合发展使两岸同胞共享经济发展红利固然重要,但以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文化等更高维度的视角观之,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统战工作,而是在两岸交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消解两岸长期隔絶形成的制度隔阂,建构并丰富两岸同胞共同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模式,进一步带动消解两岸同胞的情感隔阂,强化共同记忆和国家认同,有效联结共同利益,从经贸合作、经济融合迈向全方位的融合扩展,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深刻体认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显着优势,让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植内心,更好地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涉台公共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国家对台治理思维的创新与深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持续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两岸同胞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图景下,以中华文化为底色,持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和平发展,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前景光明,国家好,民族好,两岸同胞才会好。”
作者系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重新犯罪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