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从1949年分别由不同的体制管理至今,已近75年。如果以25年作为一个世代,到2024年刚好是3个世代。1949到1974是第一个两岸分裂分治的年代,在台湾地区对应的世代就是50岁以上的资深公民;1974到1999则是第二个世代,目前大约就是25岁到49的中青壮年;而自公元2000年到现在,目前24岁以下的年轻朋友们是第三个世代了。这三个世代相对应的年代,分别有着至关重要的且具有支配性的政治社会情境及氛围,在媒体建构、宣传推广之下,形成相对应世代民众的心理意识,以及与两岸有关的文化整体现象。在政治文化以及经济上的两岸关系,对于这三个时代以及相对应的世代民众,他们对两岸关系的心理构图,也会因为种种变迁而发生变化。本文先从追寻探索这三个年代,民众在两岸关系文化面向上逐渐产生变化的过程与原因、效果上评析。
一、台湾地区两岸文化认同的断层
在第一个世代相对应的年代,台湾地区在政治上是以单一体系的威权体制主导整个社会的政治格局,台湾被倡导成为一个复兴基地,朝向以回归中国大陆,复兴中华文化为目标。虽然当局所宣传的中国大陆种种,其实已经跟1949年实际运作发展的体制与社会大不相同,但是台湾社会大部分群众,在心理上对于中国大陆的关注以及理解,在文化的认同上,应该是三个世代最高的!
在第一个世代的后期,因为国际情势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台湾在西方因冷战布局的变局下,其重要性跟影响力快速下降。单元政体的威权领导,也理解到主张回归中国大陆的行动难以实现,两岸分裂分治成为定局,大量的经济基础建设开始在台湾地区出现,成为管理部门新一轮的治理重点,第二个世代时期台湾地区的经济成长与社会发展,成为那个世代民众的普遍记忆。有相对多数的民众从贫穷发展到普通小康,因为投入到大量的轻工业及国际贸易,再叠加政府部门鼓励的重化工业,这些总体的经济效应,让台湾社会多数民众逐渐走向富裕。
此阶段台湾社会多数民众对大陆的看法,被简化或被单纯地理解为大陆是贫穷落后的。而非常独特的却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大陆在国际政治环境上却日渐重要,逐渐地在国际社会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台湾当局”刻意忽略或无视这个趋势现象,台湾多数民众反而对此根本没有认识。
在最后的也是最接近现在的过去25年,台湾社会民众对于两岸关系及对中国大陆的看法,却有着过去不曾有过的重大分歧。
2000年后,中国大陆实现了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国家社会的全面进步与整体综合实力的全方位提升;其国际地位,经过四分之一世纪之后,已经成为世界二极管系里的主角。而在同一个时期,台湾政治体制上从单元政党体制,演变成为多元政党体制与相应的社会文化。其中一个现象便是随着任期制度的常态性选举,成为90年代之后台湾社会最令人瞩目的生活印象之一。因为选举竞争、政党轮替,需要炮制足以吸引足够选票的短线题材,某些未必有深刻正面效益,但是足以创造短期效应的雠恨、恐惧、愤怒、嬉闹,或具有敌视中国大陆意味的政治诉求或理念,充斥着历次选举。某些政治意见刻意疏离,分隔关于中华文化和大中国氛围的结果,导致了新生世代的台湾年轻人,对两岸曾经共有的,共享的文化历史冷漠与无知。这种存在于台湾年轻世代,与50岁以上台湾民众对于中国大陆文化历史认同与理解的重大裂缝,有如断层。
75年来,1949年从大陆移迁的民众,应该是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在文化上认识最为深刻的一群人了,即使这些人理解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国民党当局宣传的。25岁年轻世代的台湾居民,已经不太称呼大陆这个词彚了,对他们来说,中国是中国,台湾是台湾,足以黏着他们与中国,在文化上产生认同的事物,相当贫乏、薄弱,与中老年世代有明显的差距。至于夹在中间的中壮世代,很明显地摆荡在两者之间。从这个现实的结果来看,中老世代在台湾将会渐渐凋零,年轻世代成为中壮世代之后,如果没有新的重要因素和情境,可以加深他们对同属中华文化的交流及融合,台湾居民在这个文化认同的巨大断层将会越发扩张。如果没有一些相对有效或改善的措施,对两岸文化融合的前景,实在没有任何乐观的理由。
二、大众文化的特性及其影响
当两岸分裂分治已达75年,“台湾当局”有意识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融合持续削弱,日益贫乏的同时,两岸之间在文化的交流上却有着非常微妙的,持续进行中的相互影响跟融合现象。这个现象与趋势,却是发生在与上述所描绘的建制性文化截然不同的大众文化上面。
大众文化(massculture),又叫做流行文化(popularculture,popculture),通俗文化,简单地说是一种产生于人口聚集的城市社会,相对于社会管理阶层建制部门和统治阶级宣传和建构的文化。因为它相对于管理阶层,所以大众流行文化就具有去中心化的,扁平化的,涵盖大多数平民的,快速变迁的而且形式多样的特色。它通常覆盖的是中低阶层的教育与文化程度的民众群体,因此它显现得更加的通俗化、普及化与多样化。通常它以简约到复杂的形式,轻松愉快的特质,更多地满足着感官需求,更是以娱乐休闲,任意随性的表现方式,不断地变化流转在庶民生活中。
大众流行文化的内容,产品和思想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吸引力,通常是因为两个原因,首先是利诱因素,关于这些文化内容物的宣传制造与传递的机构会强调这些事物在社会上的接受性并从中获取利益,而参加其中传播的民众也可能因此获得引领身边人知悉的话语权,从而形成具有主导的地位。其次这类数目众多的大众流行文化本身也会依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社会上散播发展,存在某一个社会上最受欢迎或者最有效益的大众文化产品内容,才能够生存下来继续流传。
关于大众流行文化在台湾地区于两岸关系和文化交流融合上的功能与效应,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和趋势,第一,现代西方基于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所形成的大众流行文化,很明显的是跟经济扩张与现代化等等的社会过程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大陆在近四分之一世纪的经济扩张跟现代化,具有絶对优势,可以产生甚至引导,主导区域性的,甚至跨区域的,扩散范围包括港澳台地区大众流行文化。第二,因为大众流行文化跟传播媒体之间有着交互影响的特质,在数字化与信息化科技快速发展成长而且进化的现代社会,通过数字化信息渠道而传递扩散的大众文化产品内容物,在像是现阶段已经与大陆地区文化形成断层的台湾地区,将会产生相当大的效果。
三、台湾地区大众流行文化登陆
在70年代后,虽然两岸体制上的重大差异,导致台湾对大陆的文化隔阂越来越明显,但是非常微妙的,随着台湾地区开放赴大陆观光,投资以及探亲,两岸之间的大众流行文化,却因为某些关键因素,反而开始有着互相影响甚至交互融合的现象。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台湾制作播出的爱情电视连续剧开始进入大陆地区,各种描绘男欢女爱的连续剧集,在大陆的电视屏幕上出现。这些连续剧随即带来了两岸三地之间演员的合作,并传递得家喻户晓。台湾剧进入大陆流行娱乐生活中之后,台产电影自然也会逐渐走入大陆地区民众的视野;而各式流行歌曲音乐等等,也就随着这些影视节目,进入中国各地传唱。因之,除了影视文化之外,台产流行音乐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邓丽君开始,由香港跟台湾向大陆大量输出。成百上千条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传遍大陆的大街小巷;而数以百计的台湾各类型演唱歌手,成为当年大陆民众追捧的对象。同时,攸关庶民生活一日三餐的饮食文化,从台湾地区开始向大陆推进,而在各都市及城镇里遍地开花,例如在永和豆浆、各种茶饮料、蚵仔煎、牛肉面、卤肉饭、炸鸡排等等,分别以不同的规模与形式在大陆落地生根。这个现象其实非常明显地反映了大众流行文化在经济上较为强势的一边,影响着较为弱势一边的融合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陆地区对于流行音乐,影视作品相对比较不那么懂包装宣传的时代;在庶民小吃还不是那么丰富和口味多样,或不知如何营销的时代,台湾以及香港地区因为较早时期经济的成长与扩张所形成的优势,在这些事物上形成对大陆地区的文化同化。大陆地区的流行音乐影视作品以及各式小吃,包容了幷且吸收了台湾及香港地区这些具有优势特色的生活现象。这个时期大陆地区对于台湾大众流行文化融合现象,应该是两岸分裂分治,政治体制上分隔对立之后,最为普遍而广泛的文化交流。
四、大众流行文化对台湾地区的反向传递
公元2000年之后,甚至在近10年或5年之内,前面所叙述台港澳地区因为经济与产业优势,大量进入大陆地区的如流行音乐,影视作品甚至饮食小吃等大众流行文化,出现了明显逆向交流现象!中国大陆地区在2010年以后快速高度的经济成长与发展,已经使得社会各个层面总体提升,其社会与民间的综合实力相较于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已经完全不是同一个境界了。而从现在的台湾观察这个现象,猛然发现,大众流行文化已经自大陆地区倒流逆转,而这个现象来得如此之快又悄无声息,已然形成一个重要且持续的趋势。
以流行音乐这个文化现象上来看,大陆地区长期地接受港台大众音乐文化的熏陶,在经济实力日益强盛之后,流行音乐整体产业的实力已经全部提高。近年来在多个地方电视台举办演唱竞赛类型节目,大陆地区出现了一批批的歌曲表演者,同时并伴随着整个产业的营销制作以及培育养成的队伍,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产业链。以现时台湾地区流行音乐与歌曲的制作地区分析,从台湾在线音乐KKBOX在2023年7月在台湾在线点播率最高的前10首歌曲当中,有5首的表演或创作者是来自大陆地区;再从本文撰写的10月中旬,经笔者搜集台湾地区三大KTV华语点播歌曲排行榜,分布全台湾共52家的视听娱乐龙头好乐迪KTV,于10月中旬的点歌排行榜中,前十名中就有四位大陆籍演出者的作品;共有13家分店的钱柜KTV的当周点歌排行前十名歌曲中,则共有五首大陆籍演出者的作品。台湾中南部地区共有十余家店面的连锁KTV享温馨,在十月份K歌排行的国语歌曲前十名点播中,也有五首来自大陆籍表演者的作品。南部地区高雄市大帑殿KTV十月的新歌排行榜前十名中,大陆籍演出者的作品更多达七首,而且这个现象仍然持续深入、渗透到社会各层面中。短短不到十个寒暑,万万不曾想到曾经是世界华语流行音乐与歌曲产业最大的创造地–台湾,已经全面遭遇大陆地区流行音乐与歌曲的反登陆。
相对比较不容易观察的饮食流行文化,台湾地区近10年来也充分展现大陆流行饮食小吃反登陆的现象。重庆与四川、湖南麻辣风味的各种小吃和菜品,早就在大陆地区流传北中南地区各个省份与城市;而在台湾地区,近10年来各种单店和连锁餐饮品牌不断地开设包括川湘口味的各式餐厅菜馆,幷且都以修改自大陆传统口味改良为揽客诉求,在台湾的流行饮食消费市场上形成一套特定的菜系!而就在最近这5—6年,很明显地受到网际网络与流行应用程序宣传影响的几种知名小吃或大品牌连锁餐厅,例如重庆小面、海底捞火锅,在笔者生活的城市,已经一家一家地开设!而在大陆这几年才开始流行的螺蛳粉,亦已在这两年跨海到台湾地区,在台湾传统的美食小吃版图里面攻占了一席之地,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商品的受众在台湾地区明显的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世代。
总结地说,从以上两岸间流行文化相互影响的历程,可以得出三个相当重要的结论:
一、无论是过去港台流行文化进入中国大陆地区,或者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大众流行文化反向流入台湾,其实都是反映了这类大众流行文化是以经济发展与进步产业的社会为基础,进而对相对较为弱势的地区发生文化融合或变迁现象。这也说明瞭近十年大陆地区经济社会高度成长快速发展进步的事实,只要大陆地区综合实力继续维持和提升,台湾地区在各种大众流行文化上受到大陆更广泛更深入的浸润,将是必然的。
二、因为大众文化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优势经济发展社会的特色,所以它的流行与传播,相当程度地也会受到经济上利诱作用的影响。当接受强势大众流行文化的社会一方,在以比较低的成本接受,或者是伴随着有获取利益的因素在其中时,在其文化的传递与整合将更为快速而且稳定。举例来说,台湾地区近年来大量的大陆流行音乐传遍街头巷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许多终端服务业并不需要对使用大陆地区流行音乐支付任何费用,这比起台湾地区流行音乐的终端使用必须支付费用给音乐著作协会等等的组织,有着明显的诱因。当大众文化结合经济因素的时候,更可以对人类行为有着强烈的诱导作用。
三、大众文化是非同于社会建制与管理部门宣传倡导的非权威性文化,所以通常不会通过主流的和正式的传播媒体推广。这反而让台湾地区一般大众可以更充分而且广泛地通过最新的网际网络渠道,获得可以数字化的讯息,包括影音信息以及其组合体。数字信息化科技快速而且持续进步的现象,恰可以加速这个过程的实现
五、以新媒体为渠道的文化交流
台湾居民在公元2000年以前的电视节目中,以非常狭隘而且片面的视角,认识并瞭解了当时的中国大陆。通过台湾地区电视台播放像是大陆寻奇、八千里路云和月等旅游行脚类节目,非常片段的、细碎地知悉了改革开放前后大陆人民的生活面貌,风土民情。而在近10年,数字信息化科技在网际网络速度,计算机运算能力以及微型存储系统,匹配的软件应用等技术超高速发展进化的成就下,人类过去不曾遭遇过的传播方式及媒介习惯,例如自媒体、Vlog、UP主的出现。以互联网作为传递基础的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平板,桌上计算机等方便的终端设备上,大量地以鲜活立体的影音视频,记録,编辑并以最快的速度传给受众。特别在那些对智能手机或者是携带型装备使用上非常熟悉的群体,也就是本文提到的年轻、中青世代民众,通过利用这些应用程序获得大众娱乐,吸收流行文化,以及获得包括两岸有关的一切消息,将日复一日持续且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想法认知,此将在两岸文化是否能够进一步融合的前景上,起着关键而且巨大的作用。
基于上述,我们对于这些影响年轻一代人想法与观念至关重要的新媒体,其覆盖的范围应有基本的认识。根据今年年初一项统计数据,大陆地区使用的应用程序,依日常活跃使用人数,前10个分别是微信;抖音,QQ,百度入口站,新浪微博,爱奇艺,快手,腾讯,今日头条。在分类上,这些使用人数惊人的应用程序,又可以区分为社交通信类,短视频播放分享类,娱乐性长视频播放类,知识和新闻信息分享类等等。部分大陆所开发,且不会受到地域限制的应用程序,性质上符合台湾社会的需要,或者因为已经实现了全球化扩散进而反向进入台湾地区,因为在台湾并没有同类型、同功能产品,反而有非常多的台湾民众下载使用,逐渐有扩散燎原的趋势。
大陆地区自身创造的,广为大众所使用甚至已经影响到国际社会的应用程序中,本文认为有许多仍然在台湾地区可被民众下载使用,且从性质跟需求的特性来看,有着非常大的开拓空间。首先就是流行文化或娱乐性视频或音乐,或者是他们的综合体。这类APP包括有:网易云音乐、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跟优酷TV视频类应用程序。然而同时具有多种不同功能,可以传递知识,点评新闻事件,销售商品,又能够播放音乐,介绍各种新鲜事物,也可以利用来进行社交活动的多功能性质App,例如新浪微博,百度入口这两个将近6亿使用者的多功能应用程序,更能够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跟效果!此其中已经广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多数民众使用的中国大陆版,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有8亿5千万的抖音,更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龙头;另外性质近似的,有4.5亿用户的快手、1.5亿的B站(Bilibili)等。以上这十类相对在台湾地区仍然有相当扩展空间的应用程序,根据媒体所做的分析,在大陆地区的使用年龄及相对应的世代,大约45%~50%是18岁到35岁的民众,可以见得,这类应用程序如果在台湾地区拓展使用,所覆盖的群众面貌应该也是类似的。这很明显地突出了通过网际网络数字化渠道,可以实现对台湾新生世代民众产生不同以往的、更新颖的,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效果。
六、结语
海峡两岸持续繁荣安定,和平与成长,毫无疑问地是两岸群众共同希求的目标。因为两岸社会民众所共享的中华文化底藴是数千年来所积累的,因此虽然分裂分治的历史现实情况仍然存在,事实上,两岸民众仍然在热烈,而且持续地交流着。大陆地区经济上卓越的成长进步,国家社会总体实力的提升,不但影响了全球各地区,也包括台湾;而日新月异的新传播技术,正足以提供给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更好的条件跟契机,期待能够在最新的传播技术与科技辅助之下,两岸民众能够藉助着大众流行文化,进行更频繁、更多元、更多层次的交流跟融合,让新世代民众对于未来繁荣、持续生活的期待,得以继续实现。
作者系台湾高苑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专任助理教授。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