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和合共生文化基因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和合发展属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有着和谐共生、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相互尊重的文化基因,讲求天人和谐、道法自然、和而不同、美美与共……面对世界各国对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的殷切期盼,中国文化中的和平基因与和合智慧,不仅彰显了中国现代化的和平性,也突出地显示出中国现代化道路之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藴含的东方智慧,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系统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属性,也为世界的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深邃思考和实践探索,为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文明新形态提供文化启迪,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棘手问题提供有益参考,对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求“和合共生”“美美与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理念在中华民族价值体系中一直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和”有“和睦”“和谐”“和平”“协调”“祥和”之意,“合”则指向“结合”“合作”“融合”等。“和合共生”体现着古往今来中华民族追求的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内在的和谐状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包容文明和共同繁荣。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其含义都是“和”,是崇尚和合共生、睦邻友好。中华传统文化讲求“命运相连、休戚与共”,有着对人类社会共同关切的高度关注,反映出身处同一个世界,当面临同样危机、面对共同挑战的时候,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置身事外,只有各国携手合作,和平才能持久,发展纔可持续,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才能得以实现。这也从思想文化层面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历来有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精神追求,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遵循“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价值取向,追求“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立己达人、共同发展、命运与共的人文理想,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文化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之中,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脉络里。中华文化传统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与和合共生的路径指向,深刻地阐明瞭构建人类命运与共的共同家园才是当今社会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中华文明“和合共生”“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演进,世纪新冠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速了变局的进程,增加了变局的不确定性,俄乌冲突、中东战事等地区冲突,都给这个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面对人类遇到的变乱危机,人们在深入地思考并呼唤着一场新的文明,这种文明既包括物质上的富足,也包括精神上的富有,并能够实现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中华文明讲求“休戚与共”,追求“世界大同”,倡导构建人类“美美与共”的共同家园,目的是实现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这正是人类又一次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时,所呼唤的符合正确历史发展方向的人类文明。

  现阶段,面对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复杂多变因素的影响和困扰,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主席2023年4月6日在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式时明确指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加强团结协作是唯一的出路。”“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就是希望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十年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的共同期盼和美好愿景,昭示着人类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和必然选择。现阶段,现代化作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变革,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如何走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现代化,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中华文明中的亲仁善邻、立己达人、协和万邦的文化思想,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贯穿于中国现代化道路对外关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开放包容、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命运与共的团结合作进程之中。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絶不仅仅为了中国而谋划,而是中国直面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艰困复杂问题的深邃思索,是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共同愿景和行动指南。

  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和合共生”“互利共赢”理念的伟大实践

  中华文明从来不是封闭的,这也是中华文化生命力之所在。中华文化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创造,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国的丝绸,丰富了西方的穿着,西域的物产也丰富着中国人的日常。中国的儒学影响了周边的文化发展,南亚的佛教也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凡此种种,在历史的长河中俯拾皆是。当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不仅因应着人类的共同关切,也在着力探索可行的现实路径。回望历史,千年古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交流合作的经典范例,带给当今时代的深刻启迪在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聚焦现实,丝路精神的文化基因向世界昭示着“丝路精神与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万国咸宁的美好理念相契合,与中国人一贯的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立己达人的处世之道相符合,与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相适应。”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2013年秋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各参与国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平台,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十年间,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为共建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现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十年间,共建“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打造新的经济发展引擎,创建新的发展环境空间,增强了共建国家的发展能力,提振了共建国家的发展信心,改善了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为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推动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作出贡献。”十年间,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发展了中国,更造福了世界,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为这个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的稳定性和正能量,在百年变局的历史当口,坚定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践行着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核心意涵,奏响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交响曲,书写着新时代相知相交、团结共荣的“和合共生”的壮阔历史画卷。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和合共生”发展理念的新型文明现代化

  面对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历史之问,中国共产党以百年大党的历史自觉,努力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探索和创造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也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历史局限和迷思,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带来更多的参考、借鉴和启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发展逻辑之中,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里。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到目前为止,中国是唯一一个在现代化的高潮时期没有对外扩张的大国。”与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强必霸”的思维逻辑完全不同,中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面对有心人抛出的所谓“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荒谬论调,中国文化传统历来主张文明交流而非文明冲突,倡导文明互鉴而非文明优越。中华文明倡导的是“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百花园,期盼的是在各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与个别国家热衷于搞“筑墙”“断链”“脱钩”不同的是,中国更愿意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为他国提供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的机会,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始终贯穿于我们的发展理念之中,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了“一带一路”这样的属于全球的实践平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着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这一系列指向“和合共生”的主旨意涵,始终贯穿着包容性发展、互联互通、全球共赢根本指向,这也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平发展的文化基础和内在逻辑。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访美期间明确表示:“中国一直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不意味着另起炉灶,而是要推动它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在立足自身发展的进程中,通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高质量合作平台,为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范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可行的实现路径、注入了更多的现实可能,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之所在。

  中华文明历来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化传统,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人。零和博弈、你输我赢不符合中华文化的思维逻辑。中华文明的宏阔胸襟和国际视野,早已走出文化的狭隘和局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里,历来倡导不同文明的包容互鉴和相互成就,鼓励文明的和谐共生和相互尊重,主张文明的丰富多彩和交相辉映。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从未谋求什么世界领导地位,也从未想过要替代什么国家,中国只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承担自己的大国责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主题。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的设立,出发点也是为了更多地让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会。

  在这个交织变乱的历史当口,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明确指出:“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向世界表明,只有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目标。林毅夫等在《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一书中认为,“具有中华文明根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彻底打破西方中心主义世界观”,“世界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仅仅是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展之路,同样也是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动力的现代化之路,它的成功,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龢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的现代化经验也将极大地推动全球的现代化进程。

  五、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緑色发展方面,中华民族历来有着“天人合一”发展追求,强调在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緑色转型更为迫切。在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中,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探讨资源、环境的可持续问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緑色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提升。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2016年195个国家签署的《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相应安排。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气候问题,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不仅是中国向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标志着中国的“双碳”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必将内在地驱动着中国发展方式的系统性变革,加速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緑色化、低碳化转型升级的进程。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经历的发展路径,是资源的有限性与发展的持续性的必然选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更多地承担起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以创新、协调、緑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把握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规律,不仅实现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高质量发展,也为世界的緑色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经济合作,更是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完善全球治理模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进程中,也制定了《“一带一路”緑色投资原则》、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等,把緑色发展同步纳入“一带一路”主旨领域,同步建设更加紧密的緑色发展伙伴关系。中国秉持“开放、緑色、廉洁”的理念,倡导緑色发展、健康发展、开放包容发展、廉洁发展等。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并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得到贯彻,产生出越来越多的标志性成果,使得共建“一带一路”在緑色高质量发展方向上稳步行进,为未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中国倡导共建緑色“一带一路”必将对实现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4月22日在世界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緑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緑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緑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进一步阐明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緑色底色和中国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大力推进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天更蓝了、水更緑了,但环境问题还需要继续推进,作为目前当期碳排放最多的经济体,中国做出实现“双碳”目标的承诺,将大大促进全球减碳行动。中国提出这一目标的原因,一是,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需要大家来保护,这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二是,我国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本身是不可持续的,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由于环境问题在当今发展进程中日益凸显,环境治理问题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追求和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对未来全人类的发展就显得愈发重要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在怎样谋求发展方面,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是更加明确的,那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是建立高标准市场经济的现代化,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现代化,是实现緑色发展的现代化。聚焦气候变化、緑色发展、人类健康、能源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中国与包括“一带一路”国家、欧洲、美洲等在内的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在新的历史时代,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实现普遍和平和共同繁荣的正确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才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同心同行。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