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
(一)历史视角
2023年6月初,习近平总书记于中国国家版本馆与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发表了对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相关看法,强调“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华民族拥有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明,随着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不同时代的统治形态、制度精神发展与完善,儒家思想在内的社会大众日常价值观逐步融通,演变与总结出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厚德载物、修齐治平、选贤任能、讲信修睦、革故鼎新等历史经验与文化理念。
早在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谈道:“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过秦论》也记载道:“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作为5000年文明史未曾断代的国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现,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明的精华,也要通过创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变革和全球发展的需求。
《尚书·五子之歌》中记载:“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民作为国家的根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保民、重民、爱民思想在中国历史的国家治理理念中曾一度成为主流,是现代中华民族文明以民为本的前身。
(二)现代化视角
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华民族文明更多融入了历史文明、经验内核与文化研究理论,斯宾塞在综合哲学体系中认为,社会文化的一切进步都属于“适应”的结果,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发展,都呈现出“出现问题、适应问题”的循环状态,每当新问题出现,人类社会则会进一步改变,以此适应新问题变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与“文化进化论”相似,照搬西方文明思想内涵、文明形态理论或者资本文明,并非“走得通”的道路。
在现代化视角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仅关注科技、经济和制度等现代化因素,还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早在近代社会中,1918年,李大钊的《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谈道:“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第三新文明”立足于旧时代的中华民族文明,幷且不同于单一的西洋文明,李大钊对于西方现代化问题与西方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预见性指导。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也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关于文明断裂与文明更新两个概念,习近平总书记也进一步解释道:“中国式现代文化是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并非照搬照钞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中国民族的现代文明发展与建设提供了新依据、新内涵与新理论。
(三)文化视角
在文化视角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强调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保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目标,以全体人民为中心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形式,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追求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生态文明、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强调精神追求,注重培养国民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品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鼓励创新发展,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努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强调文化自信,鼓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有益成果。
(四)全球化视角
在全球化视角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仅关注本国的发展,也注重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注重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互鉴,倡导文化多样性和平等对话,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此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也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即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推动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
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原则
(一)时空统一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保护历史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和凝聚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人们对文明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现代社会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要求文明发展与时俱进,服务于现代社会的经济、科技、教育、艺术、社会关系等各个领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保持历史血脉和文化传承的必要条件,而融入现代社会需求则是应对时代变化的必然要求。
(二)传承与创新统一
文明传承与文明创新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文明的发展。首先,文明传承指的是对历史上优秀文化遗产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中医药、汉字书法等。其次,文明创新强调在传承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一方面要求创新精神和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敢于打破陈规旧习,开辟新的思路和道路。文明创新涉及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艺术创新等各个领域,文明传承与文明创新相辅相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而创新则为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传承与创新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文明的持续发展。
(三)自觉与自信统一
文明自觉与文明自信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思想和态度,二者在文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文明自觉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明传统,深入挖掘其内涵和精髓,保持文明的纯粹性和多样性。其次,中华民族的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文明自觉为文明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只有认知和自省自身的文明特点,才能更好地展现和发展自身优秀文化。而文明自信则是在自觉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展现文明自信,为全球文明多样性和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四)交流与互鉴统一
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对于推动文明的发展和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和谐共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明交流可以是通过人员互访、文化节日、艺术演出、学术研讨等形式进行,也可以是通过媒体传播、网络平台等间接交流。在文明交流下,不同文明可以最大程度相互瞭解彼此的历史、文化特点、价值观念等,促进相互认知和理解,消除或减少误解和偏见,为建立和谐互信的关系奠定基础。其次,文明互鉴是指在交流的基础上,双方借鉴和融合各自优秀的文明成果,互相学习和吸收对方的有益经验,实现多元文明的共同发展。
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
(一)基于多元一体实施建设
多元一体是指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时,坚守多元一体的原则,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首先,多元意味着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民族、宗教等多样性。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各个地区、民族和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塑造“大格局”需要保持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和发展各个地区和群体的文化特色,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共享。其次,一体意味着强调全国各地的协同发展和合作。中华民族是一个众多地区龢民族组成的整体,各地区、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差异。塑造“大格局”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消除地区间的发展鸿沟,实现共同繁荣。
最后,可持续意味着要建立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塑造“大格局”需要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推动緑色发展、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践中,塑造“大格局”需要加强多元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各个民族、宗教等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同时,要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和区域间的合作,推动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发展;另外,还要基于历史根源对历史的全面梳理和分析,以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历史,从而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获得历史主动性。基于历史根源意味着要瞭解和研究中华民族的整体历史进程。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历史,这段历史包含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也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根基。
(二)明确文化使命建设
明确文化使命是指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现实的深入分析和梳理,构建起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宏大叙事,以担负文化使命的方式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首先,明确文化使命需要深入瞭解和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理清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探索其中藴含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在明确文化使命时要注重反思和批判,客观评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包括其积极贡献和不足之处。通过深入分析和批判,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明确文化使命还要关注当前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等全球议题相结合,形成对于当下和未来的战略思考和规划。在明确文化使命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坚持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也要注重传播和分享,向内外传递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理念和价值观,以此激发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意识,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基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需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其他国家龢民族共同构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求我们保持对其他文明的尊重和包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多元文明共存的过程,我们应该欣赏、学习并借鉴其他国家龢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同时,要摒弃任何形式的民族主义和排外思想,树立起对多元文明的包容心态,构建一个开放的文化交流平台。其次,心灵汇聚共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还需要结合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来实现。两岸拥有共同的历史、语言和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帮助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交流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理解,还能促进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文化交流也有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瞭解与友谊。两岸人民可以通过文化艺术、音乐、电影、文学等领域的交流,深入瞭解彼此的文化特点、生活习俗与精神内涵,进而减少误解和偏见,促进友好关系,为和平稳定的海峡两岸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龢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展现文化胸怀,关注全球挑战和问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龢民族以及人类共享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华民族应该与国际社会一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贫困与不平等、传染病流行等全球性挑战,共同为人类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系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