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故宫为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浪潮冲击,这座庞大的中华文化符号体系,纷纷积极扩充资源转化,更试图打造成超级IP,届时,故宫不再只是老旧的传统文化,其成功的符号营销使故宫成为“史上年纪最大”的时尚网红。故宫成功蜕变的超级IP传播模式,开启了传统文化涵养出创新灵感的新式传承大门,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发展中,故宫的符号营销策略成功为多数传统文化赋予新生命,本文将试分析故宫如何运用符号营销来做服务推广转化,朝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以利提供博物馆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发展依据,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故宫文化的符号消费资源基础
论及故宫文化的起源,最早是作为紫禁城这座明清两朝的皇帝居所。从明永乐十八年开始修建后,一直到清代结束之前,紫禁城一直被视为国家治理的皇权象征场域。1925年故宫以现代博物馆形态重新问世,开放公众自由参观,象征着故宫从威权体制走入民间。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録》,种种的荣誉冠名都彰显了故宫拥有极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特色。
诸如中华历史发展的文脉精神标志;皇权象征的絶对威严性;国家记忆的民族认同性;国家外交的文化软实力;中国宫殿式建筑的重要代表性;高等级清宫文物藏品居冠的珍稀性;文化原真的崇高神圣性;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荣耀性等等,这些丰富的特点推进了故宫文化能在今天成为超级IP的符号消费基础。
诚如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在其《消费社会》书中指出,消费是一个系统,其维护着符号秩序与符号组织完整,作为一种理想价值体系,是一种沟通体系,也是一种交换结构。在消费社会时代,“物的消费”成为公众满足需求或欲求的主要来源,消费者通过购买或付费,将其成为专属私人财产,通过占有物所表征的符号语言,来区分出社会地位、阶级、认同等。在消费社会时代,公众通过“物的消费”行为,将所有的“物”转为私有化的过程,也影响了今天故宫文化传承发展的表现形态。
在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新时代故宫应承担起新的使命,扩大故宫这个超级大IP的影响力,助力中华民族在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的展现,起到对海外增进国家形象建设的软实力输出。因此,本研究认为故宫IP是将其文化包装成具有商品价值、符号价值、象征价值的流通物品,故宫文化则成为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二、新媒体时代故宫文化的符号消费传播形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3年1月发布的《第52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20-29岁、30-39岁、40-4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4.5%、20.3%和17.7%;40-59岁网民群体占比由2022年12月的33.2%提升至34.5%,互联网进一步向中年群体渗透。新媒体时代环境改变了公众阅读的习惯,媒介环境的多元展现,促使公众使用互联网的日常趋于普遍化,也推进了故宫文化浅层式信息传播的趋势。
新媒体时代故宫的符号营销策略应具备老传统、新创意的趋势发展,故宫IP将以新的理念问世,重塑新媒体时代“OldisNew”的创新思维,将新技术和新思维融入故宫文化中,从而建构出线上到线下的双线联动,不仅聚焦以“用户为核心”的营销价值主张,更通过线上与线下互相引流营销的传播形态,朝向“O2O+B2C2C”的多渠道服务模式,致使故宫营销额度成功超过15亿人民币的可观收益,让故宫不仅以其IP大赚创意之财,更实现了故宫朝向网红的养成之路迈进。
(一)线上场景体验的传播形态
当前故宫线上场景体验主要以多渠道服务形式来进行推广,微信主要以“微故宫”作为公众服务号;微博以“故宫博物院”作为官方运营平台,截至2023年10月,故宫官方微博粉丝共有1028.6万人次;故宫淘宝“来自故宫的礼物”亦为官方售卖文创主要网店,截至2023年10月,粉丝共有920.5万人次。为扩大吸引粉丝关注,精准定位用户群体,提升用户黏性,建立用户对故宫文化的品牌忠诚度,故宫自媒体平台以文案推广模式积极推进较大的转型升级,希望能实现用户转化目标,让流量转化为留量,从文案的推广及粉丝的用户增长成效来看,侧重内容运营的推广模式,故宫在用户粘度的增长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收获。
故宫文化从现实走向网络,推进了线下到线上的O2O融合模式,打破了传统线下对于故宫文化的单一化推广形态,让故宫逐渐成了新媒体时代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更能通过线上平台所建构的场景来瞭解故宫文化。本研究认为当前故宫大致通过两个方面来构建线上场景体验:一是制造热点话题提升用户黏性;二是制作具有大众影响力的影视作品。
1.制造热点话题提升用户黏性
此前,公众对于故宫文化的传统理解是以神圣性、权威性、历史性、知识性等特点所组成的,2013年以后,故宫开始通过新媒体进行推广,年轻化的转型过程,公众对于故宫文化的理解再也不是趋于传统的认知,更多是如何借用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环境来重新打开传统,将原本缺乏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等特点的故宫传统,重新融合公众现实需求来转型推广。
2014年微信公众号《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文章发布后,“无厘头”的雍正卖萌形象,10万+的阅读量成功引起一波热点话题,让雍正成为第一个圈粉无数的清代皇帝,也让历史画中静态的雍正帝“活”了起来。而后,创意文案层出不穷,关于雍正IP的内容创作,诚如“朕亦甚想你”“朕就是这样汉子”“朕实不知如何疼你”等文案编写,让严肃的皇帝原貌走向诙谐幽默的亲民形象,雍正热点话题成功突显了雍正皇帝人物形象的睿智与幽默。公众也能以全新视角重新理解故宫文化,从而降低对故宫文化的权威性和距离感,取而代之的是对故宫具有“情怀化”的文化认同。
2017年中秋节期间,故宫凭藉着拥有大量粉丝的用户影响力,以故宫IP打造“网红月饼”热潮,发起一波对清宫饮食文化的售卖宣传,通过创意文案同时在微信、微博上进行推广。活动主题为“朕收到一条来自你妈的微信”,微信方面,制作H5宣传,以皇帝之名向用户推广,通过搞笑的幽默方式,为用户营造良好的线上场景体验效果。
微博方面,同样为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刻意制造热点话题,将“朕收到了一条来自你妈的微信”进行标签管理,进行口碑传播,用户通过对话题活动产生兴趣而进行帖子的转发、评论、关注,更加推进了故宫文化平民化的传播。
2017年故宫以“千里江山—历代青緑山水画特展”策划主题,展出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成功再次引领了一股高度的话题热潮,从文案的推广,成功吸引了公众对《千里江山图》及其故事内容的关注。
2.制作具有大众影响力的影视作品
故宫文化结合影视传播的推广模式,让故宫更加具有影响力地走入大众。诚如2005年,由央视制作并拍摄《故宫》大型纪録片,片中记録着故宫的珍贵文物,兼具艺术、收藏、文化、历史等价值,并讲述帝王人物的命运及其起居的宫廷生活;2016年,作为故宫90周年的献礼纪録片,片中讲述关于故宫的工匠们为准备大庆而修复文物的故事,片中强调了工匠们专注修复文物的敬畏精神,同样由央视开播,纪録片的播放作为诱导公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并寓情于其中,加强公众对故宫文化的深刻印象。又如名人效应的传播现象,2017年由央视打造的纪録片大型文博节目《国家宝藏》,邀请知名演员如王凯、李晨、梁家辉作为“国宝守护人”协同登台,共同演绎国家宝藏背后的传奇故事。再如邀请知名演员拍摄明清两朝电视剧,例如2011年出品的《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以及2016年出品的《如懿传》等作品,公众通过观看知名演员对其剧本卖力的演艺过程,进而对清宫文化产生好奇、兴趣、好感度、认同感。
(二)线下共创体验的传播形态
1.跨界联名合作的品牌引流
近年来,故宫陆续与各企业品牌进行跨界合作,从腾讯NEXTIDEA、卡地亚、百雀羚、内联升、必胜客、Kindle等品牌,进行不同主题的创意联名合作,诸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安踏与故宫联手打造限量商品;彩妆品牌M.A.C与故宫联名,推出新年限定系列。此外,针对饮食文化方面的合作推广,故宫看准了用户年轻化的特质,制作符合年轻用户喜爱的口味,重新赋予传统老字号新生命。如故宫淘宝网店和天猫旗舰店推出的清宫御用小点心,这是继故宫IP开发周边文化用品的实验尝试,拓展延伸到食品领域的创意项目,作为精致宫廷饮食文化的平民化里程碑。
2017年故宫淘宝网店与北京稻香村合作推出老字号糕点,如《极好的·点心》糕点礼盒,内容分别有抹茶酥、枣花酥、贵妃酥和蛋黄酥。糕点的创意命名引自2011年《后宫甄嬛传》中的甄嬛体,其著名台词:“真真是极好的”,礼盒的设计则以干隆帝生母、甄嬛原型钮祜禄氏为创意来源,整体的商品设计皆体现了故宫贵气的皇家品位。此外,故宫“朕的心意”也于2017年进驻天猫旗舰店,目前与故宫合作的老字号共售卖15款商品,如浙江老字号寿全斋的“妃常暖”姜茶姜饮;天津老字号杨鸿年师傅生产的“贵妃饼”;经由燕山古法制作的贡栗商品“亭亭御栗”板栗,其他商品如开口笑板栗、八珍粥、贵妃饼、一品芝麻烧饼、海错图饼乾等等,为做到精确传递清宫日常饮食的复苏与再现,故宫对食材的挑选进行多方严格的把关。
2021年中秋期间,由故宫与知名网红李子柒联名合作的饮食文化,主打“新传统、慢生活”理念文化,以东方传统饮食文化为背景,推出限量版李子柒月饼礼盒,故宫跨界联名合作的品牌引流,深入食衣住行各个方面进行商品开发,推进了故宫IP联名合作的成功案例。
2.博物馆“文旅化”升级转型
故宫作为明清两朝宫廷文化的重要场景,也作为公众感官碰触的巨大载体,故宫IP通过文旅赋能的模式,提升了博物馆的功能性,通过博物馆景区化的设计转型,让公众能通过文旅的方式亲临现场感受昔日皇权的伟大宫殿。故宫作为昔日皇权所在的紫禁城,其代表的是清代帝制文化的立体化、符号化、图像化载体,也是集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之精华杰作,堪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皇权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融合的重要特征。今天,昔日君主集权的皇城场域辗转为具有公众特点的人民博物馆,故宫的发展正体现了多元体制的流变,提供了公众欣赏与解读的各种可能。
公众以文旅的视角来体验故宫文化,瞭解到故宫整体的历史意义与流变现象,通过器物展示的观看,瞭解到清宫生活等礼仪制度,并对故宫整体的宫殿式建筑审美有了初步认识,其作为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代表作品,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关于布局、造型和色彩的分层讲究,都呈现出建筑师对其精美雕琢的工匠精神,公众经由旅游的过程瞭解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进而产生对故宫文化的情感共鸣。
三、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使用网络的阅读特征从web1.0过渡至web3.0,加上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提倡以用户为核心的发展态势。碎片化阅读与学习成为当前主流,这些具有快餐化、去中心化、低俗化、娱乐化的阅读形态,恰恰使得故宫对于网络运营的推广模式有了精准定位的升级需要,加上传播信息皆具备快速、及时、交互性强的内容特征,因此,这种打破权威、颠覆传统的深度化阅读特征,正是移动互联网环境所带来的改变,也引领公众对故宫文化认知趋向浅层化瞭解,缺乏深度阅读耐性。本研究发现故宫文化推广不仅须通过博物馆转型“文旅化”的服务模式,更应通过线上及线下“场景化”体验环节,同时进行线上到线下的双线联动推广形式,通过与公众简单化、趣味化、娱乐化的互动体验过程,达到将故宫文化有效地传播,公众也能通过体验的过程,加强对故宫文化的品牌印象,进而达到普遍认识故宫文化的精致特性,以及将故宫文化做有效的二次传播,达到故宫饮食文化的平民化传播效果。
作者系台湾高雄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博士。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