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附録2 京台服务业合作前景展望与设想

  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重要选择。在京台两地经济合作过程中,相较于制造业与农业合作,服务业领域合作更具资源要素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关键是北京要在新一轮台湾服务业向外转移中,抓住机会,结合北京服务业发展战略,以新的思维,新的做法,进行积极务实合作,将京台服务业合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第一节   京台服务业合作前景展望

  京台产业结构趋同,服务业是两地支柱性产业,发展各自优势,在未来新一波台商服务业向大陆转移过程中,将为京台服务业合作创造良好条件与机遇,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服务业在京台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为双方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与机遇。北京和台湾方面在未来经济发展战略中,均将服务业放在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全力推动。北京市委常委会日前召开会议,研究加强本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认为“十五”时期,北京市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促进了首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了“首都型”和“总部经济”特征。“十一五”期间,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重点,优先发展研发设计、动漫网游等新兴服务业;以促进产业融合为导向,着力推动金融保险、物流会展、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以消费结构升级为契机,着力发提升商贸流通、旅游休闲、医疗保健、房地产业等消费性服务业量质和层次,基本上确立了未来北京服务业发展方向。

  就现阶段京台两地产业合作观察,台商对北京投资与合作项目在各省市范围内总体上处于中游地位,北京吸引台资远落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沿海主要城市,北京经济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这与过去台商投资以加工制造出口为主的产业特征密切相关,北京内陆城市与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经济环境无法与沿海地区相比,自然无法成为台商首选。台商对北京服务业领域投资也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领域以及资讯服务业领域。据统计,目前台商对北京服务业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娱乐业、房地产业等行业,投资规模也不大。不过,北京庞大的服务市场与广阔发展前景,以及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导向,将逐渐成为台商进入的下一个主要目标,从而为台商进入北京服务业领域以及京台服务业领域合作提供了重要发展基础。

  目前台商投资趋势发生新变化。台湾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下降,其产值只占GDP的四分之一,而服务业产值达73%以上,揭示了台湾制造业外移基本完成,服务业向海外扩张将逐渐成为下一波台商对外投资的主流。事实上,近年来,台商对北京服务业投资步伐加快,在总体台商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台商对北京投资45件,投资金额6349万美元,其中服务业为4696万美元,占了74%,显示台商对北京服务业投资成为主要投资对象。2006年1月,台商对北京的投资733万美元,没有一项属于制造业项目,除一件小额建筑营造业投资项目外,其余为批发零售业与金融保险业。2006年6月,台湾新光三越百货公司与北京华联集团合作,投资7.5亿元人民币,成立华联新光百货(北京)有限公司,是台湾现代商业进军北京服务业的重要行动。这些投资活动充分显示服务业逐渐成为台商进军北京的主流产业,预计双方在服务业领域合作在下一个十年将获得迅速发展。服务业领域广阔,选择优势与具潜力的合作领域是北京市开展京台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京台金融保险领域的合作前景

  北京是国家首都,是中央政府所在地,因此也是中国大陆中央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这是大陆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优势,自然会受到台商关注。目前台商在北京设立了二家银行与多家保险公司的代表处,与吸引台资集中的华南、华东地区的数量相当,而距离台湾甚近的福建省尚没有台商银行与保险公司办事处,就足以证明,台湾金融保险企业看好北京金融保险业发展前景,有利双方未来合作。

  目前台湾金融业在岛内发展受到新的制约,急于到大陆发展。台湾制造业大量外移,尤其是将生产基地转移大陆,岛内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的生产性或企业性金融业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希望能到大陆设点,服务台商,同时进入大陆发展。不过,受台湾当局政策限制,迟迟不开放金融业特别是银行到大陆发展,加上两岸没有签署货币清算协议与金融合作监管备忘録,影响到两岸金融业合作。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台湾当局开始在两岸金融合作方面的态度转趋积极与务实,正在考虑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台湾金融业到大陆发展与两岸金融合作将成为一个新趋势,北京中央级金融机构的总部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北京大力建设金融区域中心(金融街)优势等,将是台湾金融业的重要选择,合作前景看好。

  二、京台物流会展业领域合作前景

  北京具有发展物流会展的优越条件,如果能够在政策上加以引导,积极与台港开展合作,将会成为北京服务业领域的一大支柱性产业。北京是华北或渤海湾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陆上与空中交通发达,又接近天津港口,可充分发挥物流中转优势。目前国际物流业已积极在北京布局,但台商尚未大量进入。目前北京物流企业除少数国营大企业外,民间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落后,存在不当竞争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何实现规范与管理,加强京台物流业合作,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最近,中央政府在促进物流业发展方面采取发一些开放措施,为地方发展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联运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取消了联运代理、铁路货运代理的审批或审核;商务部取消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民航总局取消了民航客、货运代理的行政审批,实现了由行业协会按照有关制度来认定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格。海关总署制订了对保税物流中心的暂行管理办法,简化、规范了跨区快速通关。这些都为台湾物流企业与内地尤其是北京进行物流合作创造了条件。

  目前北京市物流业务总量为3.87亿吨(主要为货物运输、储存量、配送量、流通加工量,不包括工业货储存量),其中货物运输量为3亿吨,主营物流企业1000家,资产1786亿元人民币,年营业收入107元,可见规模偏小,急需引进台湾物流业,加强京台物流业合作与发展。在北京现有作为全国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中心与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城市基础上,将北京发展成为北方物流聚散中心。

  北京空港经济优势明显,京台航空物流与运输前景看好。北京作为全国与区域性航空枢纽中心,为京台航空货运合作提出了巨大发展潜力。首都国际机场连接了境内外181个城市,2008年扩建后,年客运量将达到6000万人次,年货运量将达到180万吨,步入世界十大机场行列。目前北京货车物运输落后(整个大陆也是如此),缺乏足够的航空货运机。北京航空货运量占货物总量运的比例只有0.2%,台湾航空货运运力充足,华航公司是全球第五大航空货运公司,目前拥有17架B747-400F全货机,每周有76个全货运航班,全货机量几乎相当于整个大陆。台湾航空企业人士指出,2005年岛内航空客运量下降10%,2006年底高速铁路开通后,航空公司将流失30%的客运量,只有实现直航,才能救得了岛内航空公司。在台湾出货量趋于减少、航空运输面临困难情况下,台湾货运企业急于到大陆寻找市场,北京应抓住这个机会。在北京本身没有出海港口的情况下,应大力发展航空货运物流业。特别是随着高科技产业产品的迅速增加与交货时间的缩短,航空货物运输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海鲜、鲜花、时令水果等成为航空运输新亮点,尤其是在运能增加情况下,巨型工业机械制造设备、建筑车辆、卫星等超重货物也成为航空运输物品。民航总局预测,到2010年,大陆航空货运量将增加到470万吨,平均年增长10%,专家预计增长速度将超过15%。大陆主要航空物流大企业集中在北京,如中国货运航空公司(东航控股70%,台湾中华航空持股25%)、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中国邮政航空公司等总部都在北京,有利于将北京建成全球特别是东亚地区航空物流中心之一。同时北京顺义区也在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应以此为目标。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最新统计,2005年,大陆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在世界排名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航空运输大国。同年,大陆航空定期航班完成总周转量257.8亿吨公里,其中,客运完成2019.6亿吨,货运完成75.8亿吨公里,分别较上年增长14.6%与7.9%。相反,台湾航空运输业则面临着发展挑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航空客运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岛内航线客运量从1996年的1860万人次降到2005年的965万人次,10年降了近一半。

  就目前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观察,两岸货运包机将很快实现,未来两岸直航可能性甚高,其中北京将是重要的开放空港。同时,由于岛内航空业因客货运趋于下降,加上一年后南北高速铁路通车,将严重冲击台湾航空运输业,目前台湾航空公司寻求新的出路,北京应抓住这一机会,加强双方合作。

  会展业是一个年产值不断增加的行业。北京是全国最大的会展中心,是带动北京旅游、展示、酒店、交通、消费的关联性行业。台湾会展业由于受经济发展迟缓影响出现停滞现象,最近岛内重新启动会展业的发展。近年间,京台会展业合作获得一定程度发展,与台有关的各种会议与展销活动不断增多。在2006年北京科博会上,由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主力的“台湾品牌馆”首次落户第九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也首次以团队形式,展示台湾十大知名品牌,展示台湾企业的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和设计理念。但多是临时的会展活动,尚未有长期展会活动,未来应吸引台湾企业与机构在北京开展长期性的或定期性的各种会展活动,将北京打造成海峡两岸会展交流中心,重要的涉台贸易、产业、技术、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流动每年都能在北京举行,将北京发展成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会展中心之一。

  三、京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前景

  京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优势更为明显,潜力巨大。

  北京与台湾均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全力推动。在今年初北京召开的两会期间,北京市长王岐山特别强调,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为960亿人民币,占北京市GDP的14%以上。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了今后重点发展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文化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文化会展以及古玩艺术市场等。北京目前已形成了海淀园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石景山数字娱乐产业基地、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等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另外计划再兴建8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市政府投入5亿元,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按照目前北京市文化产业年平均增长15.1%计算,到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

  不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整个大陆文化创意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在全球所占地位不高,在诸多方面落后于台湾。据报导,目前全球动画片的直接发行收益是268亿美元,全球动漫市场规模是750亿美元,年产量大约是18万分钟,全球近90%动画是在亚洲地区加工生产的,而全球三分之一是在中国加工制造的。台商在电子游戏、动漫与视讯等方面远走在大陆前面,而且在北京市场也有所发展。目前大陆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日前首次发表的文化产业发展统计显示,2004年,大陆文化产业单位34.6万个,个体经营者36.2万户,总计从业人员996万人,当年实现增加值334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2%。尤其是上海、深圳等地方也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北京形成竞争关系。不过,北京应充分利用北京作为首都与文化中心这一优势,结合台湾、韩国在这方面的资源,将北京建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重镇。依北京市政府的资料,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最需要两类人才,一是内容创意从才,二是将内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教育领域设立专业,培养人才;二是积极引进人才。同样,台湾也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为此在政策上采取支持措施,包括文化产业优惠贷款、研发优惠贷款政策及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计划。因此,京台之间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进行人才培训、技术引进、内容交流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第二节  对京台服务业合作问题的几点观察与思考

  发展服务业以及加强吸引台外商服务业逐渐成为大陆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共同目标,北京如何在新一轮台湾服务业转移中,充分发挥优势,找到京台服务业合作基点,促进北京服务业发展,是京台经济合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要将京台服务业合作推向一个新高度,需要一些政策性的思考与建议。

  一、促进京台服务业合作,要做好“四个结合”

  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促进京台服务业领域的广泛合作。目前在北京与其他地区发展报务业及吸引外资进入服务业领域问题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更多的强调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各地均出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这一现象必须改变。现代服务业是发展方向,但传统服务业却无法取代,不论是批发零售、餐饮、商业,还是运输服务等,在服务业领域仍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本身需要不断求新求变,藴藏着巨大商机。因此,北京要加强京台服务业领域的合作,需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同时并举,只要对北京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有所帮助,北京有需要的,都可进行合作,尤其是传统服务业领域更需要引进台湾资金与管理经验,改进北京传统服务业领域相对落后的发展水平。

  将台资与外资相结合,将台商作为北京服务业发展与京台服务合作的一个平台,实现“以台引外”。虽然促进京台服务业合作是我们的目标,但不能就台资论台资,而应通过台资扩大对外合作,实现以台资拉动外资的联动效应,以台资结合国际资本、人力进入北京,实现北京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这种多元合作格局,更有利于北京服务业发展。目前日本企业积极与台商合作,有意通过台商进军大陆市场,这是值得关注的信息与动向,北京应利用此机遇,吸引台资与日资等共同进入。

  尤其是,北京还应重视通过香港来实现京港台三地经济与服务业合作。日前大陆企业在香港上市,引发台资企业的抢购,这对北京通过香港市场引进台湾资金也是重要途径。在台湾不允许大陆企业在岛内招商的情况下,可通过市场运作,在香港举行针对京港台三地服务业合作专项招商活动,推介北京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与项目,实现跨地区的多方合作模式。

  服务业引进与制造业相结合,扩大京台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发展京台服务业合作,不应就服务业而谈服务业,应将服务业领域合作与制造业领域合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与推动。如果能够吸引台湾大型高科技企业在京投资,就会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特别是技术性服务业与相关物流业发展,形成一种包括制造、加工、运输、物流、服务、销售等更大范围的产业链。特别是引进大型制造业的项目意义重大,不仅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驻进,而且会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

  目前北京“临空经济”发展规划,不只是航空运输物流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相关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发展,而高科技制造业发展又为现代航空运输与物流业发展提供条件,因此要将生产型经济与服务型经济相结合。

  将吸引资金与人才相结合,提高京台服务业合作效益。京台服务业领域合作,不只是吸引台湾资金,更重要的是还要吸引台湾服务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可以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

  北京服务业发展,可能通过吸引台湾充足的资金,促进北京服务业发展。但北京服务业发展最缺乏的并不是资金,而是优秀的服务业领域人才以及其由这些优秀人才所掌握的管理经验与创新精神。尽管北京高校集中,是全国教育中心与人才中心,但在实用人才、服务业管理优秀人才与现代服务业领域高端人才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相对的,台湾服务业发展相对发达,管理水平高,尤其在金融、保险与技术服务领域优秀人才多,在台湾经济发展趋于收缩而大陆经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台湾这些优秀人才有意在大陆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北京要抓住这个机会,吸引台湾服务领域优秀人才到北京发展,并给予相应优惠,这将对未来提升北京服务领域管理水平与服务品质发挥积极作用。

  据报导,大陆航空货运发展迅速,各国航空公司积极进入大陆货运市场,引发对航空机师的需要,外界预计大陆一年需增加1200名机师,而在台湾航空运输停滞与裁员的情况下,台湾机师成为大陆与国际航空公司争取的对象。继2005年有8位台湾机师到四川航空公司服务外,今年以来已有数十名台湾机师到韩国、加拿大等外国航空公司服务。这对北京迅速发展的航空运输业而言,也是重要启示,应抓住机会,吸引台湾机师到北京发展。其他行业,北京也应注意吸引台湾有经验的各行各业的人才到北京发展。

  二、正确定位北京服务业发展,寻找京台服务业领域合作的结合点

  在京台服务合作问题上应与大陆其他都市或地区有所区隔,发挥北京的独特优势。上海、天津、深圳与广州等经济发达都市都将服务业列为发展重点,尤其是上海市服务业发展规模在北京之上,同时积极吸引台资,加强与台湾服务业合作。目前北京在诸多方面的竞争力落后于上海甚至深圳。从对台商一项调查发现,主要城市消费市场潜力、劳动力供应理想程度与融资环境,北京均居第三位,均落后于上海与深圳;在土地成本与税务负担方面,北京仅次于上海,居第二位。

  附録2-1   北京与主要城市消费潜力与经营环境比较

  项目 北京 上海 深圳 武汉 成都

  消费潜力 3.33 4.28 2.25 3.40 2.39

  基础设施 3.39 4.41 3.60 2.08 2.22

  劳动力供应 2.98 3.54 3.22 2.77 2.89

  融资环境 3.31 4.30 3.53 1.87 2.20

  土地成本 4.17 4.53 3.15 1.92 1.83

  税务负担 4.19 4.31 3.33 1.97 1.74

    资料来源:“2005年台商大陆投资现况调查”(大陆城市潜力),《大陆台商简讯》,2006年1月。

    注:数字表示理想程度,最好为5,最差为1。

  北京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己优势,扩大京台服务业合作非常重要。北京要在改进上述竞争力不足方面下功夫的同时,要总结过去吸收台资相对不足的经验,确立京台服务业合作优势领域与项目,特别是要发掘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发挥北京人才、科技资源优势,发挥北京地处华北地区核心地位优势,积极争取与台湾服务业在相关领域合作。

  实现“京津区域联动”,扩大京台服务业合作。北京在区域物流与运输发展方面,尽管有连接全国的航空运输空港与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但属内陆城市,缺乏出海港口,成为制约北京发展跨区域以及连接海外直接运输通道的障碍,这也是多年来台商对北京投资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北京距天津港口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北京缺乏港口的不足,因此在京津新交通道路系统完工后,将大大缩短京津之间的距离,加上以“大北京经济圈”为核心的渤海湾经济圈建设,对北京服务业发展将带来新机遇。北京应在此区域经济合作范围的基础上定位北京以及京台服务业合作与发展规划,扩大京台服务业的合作,尤其是物流业合作。

  将“奥运经济”作为扩大京台服务业合作的突破口与平台。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商机庞大,涉及诸多服务业领域,已引起包括台商在内的海外企业关注,积极争取进入,希望通过合作,参与奥运经济,以便从中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日前台湾中华电信公司赴北京,有意与大陆协商争取奥运相关业务合作,包括奥运转播等业务。其中,京台电信业合作具有广泛前景。台湾中华电信公司在香港、大陆等地设有台商服务据点,为扩大在大陆的发展,日前(2006年6月)兼并经营两岸三地电信整合服务最大公司的四方公司,有意为扩大两岸电信业务,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后,计划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与中国移动协商两岸台商“一机双号”国际漫游服务,在未来台湾开放大陆民众旅游后,市场需要更迫切。北京应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奥运会机会,进行规划,吸引台商,加强京台服务领域合作。

  以“总部经济”为立足点,吸引台湾大型企业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华北管理中心与区域经济总部等。北京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而且在华北地区尤其是渤海湾经济圈正在迅速发展背景下,可以政策优惠与鼓励措施,吸引台湾企业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大陆营运总部、华北地区管理中心等,将北京发展成为台湾在两岸及亚太地区重要区域营运总部。台湾在发展企业营运总部方面的政策与做法可以借鉴,就是通过税收与其他优惠鼓励措施,鼓励海内外企业设立营运总部或研发中心,北京就此可制订专门政策。

  三、京台服务业领域合作的三个重点

  加强京台知识型服务业的合作。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服务业成为服务业发展新方向。台湾近年大力发展知识服务业,主要包括“传统专业型”(金融服务业等)、“研发支援型”、“技术报务型”等。特别是为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税收优惠措施,如公布“制造业及其相关技术服务业所得税奬励办法”,对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技术服务等提供优惠。在大陆尤其是作为大陆科技中心的北京大力提倡知识创新的背景下,为两地知识型服务业合作创造了机遇。目北京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有限,2003年,包括教育、信息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不到10%,在政策上应鼓励台商到北京发展软件、研发设计、电信网络服务、金融分析等服务外包业务。北京在诸多科技园区基础上,选择一、两个科技创新园与台湾科技园区结成合作对象,展开针对性合作。台湾在知识服务领域发展显着。2002年起,台湾将资讯服务业列入产业高值化重点发展计划,发展知识型服务业,2004年资讯服务企业达到5000多家,产值达到861亿元新台币,从业人员6万人。2005年,包括内容软件、数字游戏、网络服务等在内的台湾数字内容产业产值达到2900亿元新台币,超过韩国的2400亿元,预计2006年达到3366亿元。台湾数字内容产业急于到大陆发展,北京又大力发展这一行业,而且有诸多优势,应大力合作。

  加强京台文化、教育与医疗等产业领域的合作。北京是全国文化教育与医疗事业最发达的地区,市场规模巨大,但市场化发展不够成熟。台商在新一波产业转移中,也看好北京这些领域里发展前景,逐渐进入北京的出版、培训、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市场,但规模不大。目前大陆正在依入世承诺持续向台外商开放这些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北京应鼓励当地教育文化机构与台商合作,加强医疗领域的合作。据台湾联新医疗事业公布的调查,有70%以上的台商认为在大陆需要台商门珍医院,以及回台快速就珍转珍与医疗谘询等服务,2005年一年有六成受访台商平均在大陆就珍达4次。台湾保险公司也积极争取大陆台商或往来两岸的台胞医疗保险业务。北京应加强京台教育、医疗领域合作,引进台湾在这些领域的优秀人才、管理经验,提高北京文化、医疗领域的发展水平。

  引进台湾房地产与物业管理经验,提高北京物业管理水平。台湾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物业管理相当规范,相对北京地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进入与退出机制不完善,物业管理更是不够规范,纠纷问题严重,制约着北京物业管理发展。未来北京市应就加强与台湾房地产企业、物业管理企业交流,推进北京房地产市场尤其是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目前台商在北京房地产投资与发展已有多年,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但远比不上港资,总体规模不大。目前台商对北京房地产市场仍抱有很强的期待,日前台湾房地产知名企业到北京参观,为未来进入北京布局,北京市政府应引势利导,加强合作,在规范台商房地产投资与开发的同时,重点加强物业管理领域合作,尽快提高北京物业管理水平。

  四、加强京台服务业合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京台服务合作前景广阔,有利于推进北京服务业的发展。不过,在京台服务业合作中应注意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要解放思想。要让京台服务业合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有要具体规划,特别需要解放思想,改变官僚作风,改变只“重外资轻台资”、“等客上门”的做法,而是要有积极主动、甚至“走出去”,进行宣传、引导,变被动为主动。

  调整吸引台资的思路。在推动京台服务业合作方面,不仅要有宏观政策与规划,更要有针对台商的具体措施,需要对目前北京市及各区县吸引台资办法进行适当修改,要从过去“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思路调整为“以服务业为重点,全面发展”的思路。

  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服务业领域广泛,涉及部门众多,政策性又强,因此在推动京台服务业合作中,要加强各部门协调与合作,避免各自行使,做到“全市一盘棋”,不同行业分工管理。

  防止负面影响的出现。服务业领域广泛,特别是涉及许多较为敏感的领域,如文化、教育、出版、医疗、卫生以及信息技术等,因此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观与经济安全观念,防止一些负面影响的出现。

  (2007年完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