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台科技合作的大环境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在创造更多合作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重大科技发现与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成为推动产业革命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也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高新科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或地区都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确立了重点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微电子产业继续深化发展的同时,生物科技、纳米技术与新型材料等新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还处于在萌芽与发展初级阶段,跨国公司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新的合作与分工布局,这不仅为中国也为北京未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第一节 京台科技合作形势分析与判断
在目前世界范围内,国际政治环境的多变与恐怖、战争等不稳定因素的上升,世界范围内许多地区经济形势前景不明,增加了相关国家或地区高科技投资的风险,高科技产业对这些地区投资有收缩之势,而有意转向经济稳步增长的中国投资与发展,为北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合作创造了条件。
我国入世后,市场进一步开放,外商对华投资与技术合作持续增加,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寻找新的合作机会与伙伴,有利在北京在新一波对外投资与科技合作中找到新的机会与定位。同时,我国大力发展微电子、软件、生物科技、中医药与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北京较其他地区在这些领域占有较大的优势,将为北京这类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及与外商、台商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就两岸之间而言,台湾与大陆经济出现彼消我长的新格局,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岛内发展遇到新的障碍与困难,投资意愿下降,实际投资不断缩减,有意在大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与发展机遇。北京的科研机构、科技人才、信息资源与金融等优势,正成为台商大陆投资的重要选择地与合作伙伴。若北京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引势利导,未来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甚至华北地区有可能成为继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之后台商高科技产业在大陆投资与合作的重点区域。
与此同时,北京高科技产业发展及京台科技合作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首先是发达国家对高科技的转移限制依然严格,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跨国公司担心中国企业的发展成为其竞争对手而不愿转移核心或关键技术,必然影响到企图通过投资与技术合作推动北京本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其次是台湾当局在政策上加大限制台湾高科技产业到大陆投资,限制科技人才到大陆发展,限制高科技转移大陆,为两岸尤其是京台科技合作制造了新的障碍,要突破这种人为限制,可能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与代价,影响京台科技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再次是大陆各地都在集中力量发展高科技产业,又多将台资列为争取重点,加大吸引力度,努力提供超国家政策的种种优惠与条件,使得各地吸引台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变成恶性竞争,不利京台科技合作与有序发展。
第二节 京台科技合作设想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北京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确立北京作为台商在大陆区域投资的重要角色
在目前大陆各地均在积极争取台商投资特别是高科技投资及目前重心集中在珠三角与长三角这一背景下,北京应重新确立吸引台商投资的总体政策规划,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将北京建成台商在华北地区投资及连接东部地区的运筹中心。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充足,是与台湾进行高科技领域合作的最大优势,关键是要将这一优势转换为具体的合作行动。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鼓励台商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与信息处理中心,让北京成为台商在大陆的技术、人才供应源与信息源。
同时,北京地处华北,可以有效地将西北、内陆与沿海地区连接起来,即将周边的远郊县区与唐山、廊房作为生产基地,将天津与秦皇岛作为出海通道,从而使北京成为台商在华北与内陆投资的转运与运筹中心。
二、充分认识京台高科技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范围内的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与跨国公司对技术输出或转移管制甚多,特别是将中国看作经济竞争对手与威胁的背景下,中国通过与外商合作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做法就会受到影响,而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企图通过这一手段发展高科技产业就面临更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与同文同种、在高科技产业领域有一定优势与国际合作经验的台商合作,就成为一条重要途径。
要通过台商吸引或转移国际高科技产业与技术,就要将吸引台湾高科技产业与外商高科技产业投资结合起来。外国跨国公司与西方国家对中国高科技输入仍实现较严格限制,而对台湾限制相对较少,台湾企业较容易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与高科技,同时与外国跨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北京可以通过台资、外资的联合或者借用台商的中介角色,引进所需的高科技产业技术,以推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同时,面对台湾当局对科技产业赴大陆投资的管制与诸多相关限制政策,特别是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的投资不足问题,对于未来吸引台湾科技产业及京台科技合作,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京台科技合作虽具潜力与空间,但也不能寄于过高的期望,必须实事求是,从两地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一些切实可行的科技产业合作。
三、确立京台高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
京台高科技合作要实现大发展,首先需要充分瞭解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及两岸本身高科技产业发展优势与政策。目前大陆与台湾均确立瞭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点与鼓励政策,为京台两地高科技产业合作创造了条件。
就未来两岸科技发展观察,如下领域应是京台科技合作的重点。一是IT产业领域,尤其是微电子领域。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这一领域仍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点与核心,也是京台两地合作的重点。北京在微电子领域基础好,尤其是在设计与材料方面具竞争力,台湾在制造技术方面较有优势,可以加强该领域合作。目前两地企业已经实行某些代工合作,但合作方式比较单一,合作范围有限,潜力尚大。二是加强生物科技领域合作。生物科技产业是未来继IT产业之后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北京在这一领域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台湾也将这一产业列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并有意推动两岸合作,北京应就此一产业合作制订新的方针与政策,推动两地在这一领域合作。三是纳米科技领域。这是一个涉及面广,又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两地都处于发展初期,各具优势,应大力合作。四是中草药与医药领域合作。这一领域市场前景良好,北京在技术力量与人才方面有较大优势,对台商有较大吸引力。五是高科技服务业。这是伴随高科技产业发展而来的一项新兴高科技产业,对高科技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台湾在这方面已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并逐渐成为一项颇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北京应充分发挥信息、人才与市场资源这一优势,将这一领域列为两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重点。六是能源与环保科技领域的合作。另外,北京应利用台湾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术经验与优势,推动台商对北京传统制造业的技术革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抓住机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形成群聚效应
要推动京台科技产业合作,首先要瞭解台湾高科技产业与高科技企业在岛内的发展动向,通过现有的台商管道鼓励在台湾发展受挫或有意外移的台湾高科技企业到北京发展。由于台湾岛内投资环境的不佳特别是水源、电力供应及政治等因素影响,不少原在岛内投资的科技厂商或外商有意撤资及转向其他地方,就应及时抓住这一机会,吸引其到北京投资及进行合作。
对于吸引台湾高科技产业,最好是重点突破,争取台商投资的几个关键性大项目,带动台湾岛内相关与周边技术、产业前来投资形成“群聚效应”。或者通过先引进台湾下游厂商带动上游厂商或通过上游厂商带动下游厂商的做法,达到“以台引台”的合作效果。
在政策上不应再是泛泛的鼓励台商投资,而是有重点的鼓励与推动京台高科技合作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为避免台湾当局政策限制与影响,宜多做少宣传,以免给台商造成被动。
五、将金融、人才、知识创新与高科技产业合作充分结合起来
扩大两地高科技合作,应采用多种模式。一是台商提供技术专利,大陆提供资金,进行合作;二是大陆提供技术专利,台商提供资金;三是大陆提供技术与资金,利用台湾高科技人才。四是台商投资与提供技术,大陆提供科技人才。或者将台商、外商与内地企业结合起来,采用多种交叉持股合作方式,加强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其中,目前应以下三方面作为合作重点。
一是在吸引台湾高科技产业中,要充分将金融与高科技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未来吸引台商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诱因会逐渐降低,因此要逐渐将吸引台商的高科技投资与金融资本相结合,要在金融环境与融资方面下功夫,创造条件,特别是采用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模式,以降低高科技投资合作风险。要跨越的一个重要障碍是突破台当局政策限制,其办法之一就是通过间接或巡逥办法吸引台湾资金或技术。
二是吸引台湾科技人才到北京发展,通过两地高科技人才合作机制推动两地高科技产业合作与发展。事实上,在以前台商到大陆投资发展过程中,就有不少地方通过吸引台湾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达到促进投资与合作效果。近两年来,台湾经济形势不好,台湾高科技人才有意到大陆发展,因此应抓住这一机会,积极鼓励台湾高科技人才到北京发展,使北京成为两岸高科技人才的聚集中心。在政策上,应向到北京发展的台湾高科技人才包括在海外的台湾高科技人才在创业、居住、生活等方面提供与吸引海外大陆留学生创业相等的机会与待遇。
三是重视知识创新,加强两地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台商极为重视知识产权,在大陆申请专利性的知识产权案越来越多,远超过大陆企业本身,而且在美国的专利申请案也居前三位。北京及整个大陆知识创新体系落后,专利申请量严重不足,北京应多关注与研究台商在这方面的优势与合作机会,建立起一套新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技术市场与专利交易吸引台商投资或技术转移,提高北京高科技产业发展水平。
(2002完稿)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