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试析冼玉清教授创作的三帧水仙图特色



  1936年春节(丙子春)冼玉清教授案头清供水仙花,爱其逸韵幽香飘然,仿古法画了三帧不同风格的《水仙图》,并题诗一首:

  约素含娟总自然,不矜香色不争妍。

  自怜时世留清照,别许闲身托净禅。

  罗袜凌波珠作佩,缟衣湔雪阆风圆。

  兰幽菊淡输清艳,独捧擅心洛水边。

  五十九年前冼玉清教授创作的《水仙图》诗画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后人研究她的人品、画品、艺术修养和学术成就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资料。

  诗情画意咏水仙

  中国历来有“诗情画意”一说,中国画史中最能说明诗画结合者莫过于文人画。中国文化史上将诗画熔于一炉始于刘褒为《诗经》中的《北风》和《云汉》二诗配了两幅图,到了晋代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了《洛神赋图》,但这还是偶尔为之,尚未形成风气。至晋末陶潜开始倡田园山水诗,之后宋代谢灵运、谢眺等也作山水诗(陶潜、谢灵运也都善画)。于是宗炳、谢约、王征等相继作山水画,山水田园诗画由萌芽而逐渐发展起来。这些诗人画家开拓了新的领域,到了唐代诗画结合已日趋明朗。画题诗,诗配画,越来越多。《全唐诗》中,题画诗人有八十多位,题诗一百五十多首,可见诗画结合,至唐代已蔚成风气。宋代的诗画发展到成熟阶段,苏轼提出了“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美学原则。之后,诗人和画家都以此为最高的审美追求和创作目标。以致诗配画、画配诗、画上题诗、自画自题,成为诗画创作普遍的形式和标准。

  宋元两代,文人画家辈出,米芾、苏轼开其端,赵子昂、倪云林踵其后。明清以来,董其昌、文征明、唐寅、徐青藤、八大、石涛、恽南田、郑板桥影响亦人,为世所重。

  文人画的特色,就是在精神上与诗相近,着重意境,铸溶印象于情趣。题画诗随心抒写,不拘绳墨,或自寓怀抱,或讽刺时弊,既别开生面,又与画面融合无间,成为画面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

  文人画花鸟,强调“深、远、婉”,寄妙理于笔墨之外,有寓意、有寄托,才会有画意,画竹能见出“霜根雪节”;画松能见出“君子之德”;画鹰能“势可呼”。冼玉清教授继承发扬了中国历代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写出了水仙花“约素含娟总自然,不矜香色不争妍”的清艳逸韵,吟唱了“自怜时世留清照,别许闲身托净禅”的内心独白。

  冼玉清教授用一首诗系三帧画,诗情画意带给观众不同反响的艺术感染,同时这三帧形式各异的水仙图,又反映出三位不同时代的画家鲜明的风格和精湛的笔墨,说明冼玉清教授对中国美术史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用黄筌法

  《水仙图》第一幅中冼玉清教授采用黄筌的笔法。五代西蜀画家黄筌,字要叔,四川成都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唐天复年间习画,集各家之善,学力博赡,遂成一家法,任西蜀画院“翰林待诏”,并主持画院。花鸟、山水、人物俱精,尤以花鸟为最。作品多描绘宫廷中的异卉珍禽,画花秾丽工致;画鸟羽毛丰满,其画法多淡墨细钩,然后重彩渲染。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黄筌作画“妙在傅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但以五彩布成,谓之写生。”黄筌的画法被称作“双钩填色”,是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主要手段,形成了以富丽、浓艳、工细为主调的宋画院风格。

  冼玉清教授用黄筌的“双钩填色”法,描绘了水仙花的端庄和高贵的气质,金黄的水仙花蕊和青翠的叶瓣造成色彩的鲜明对比,她精心刻划了白色透明的花瓣,如同待嫁的公主纯洁无瑕明艳照人,给新春佳节带来了喜庆和欢乐的气氛,再现了宋画院富丽的格调。

  二学徐熙法

  在《水仙图》第二幅中冼玉清教授学用徐熙的画法,五代南唐画家徐熙,江苏南京人,自称“江南布衣”,为人宁静淡泊高雅自任,专心绘事。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常游林园圃,细致观察动植物情状,蔬菜茎苗,亦入图画。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彩,使色不碍塞,不掩笔迹,一变黄筌细笔钩勒,填彩晕染之法。北宋郭若虚赞徐熙“学穷造化,意出古今”,苏轼题其《杏花图》云:“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当画到天涯,却固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对徐熙的艺术造诣评价极高。自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以后,徐熙以“野逸”的画风垂名画史,并自领一派,继承者众多。徐熙创造的以“落墨花”着称的花鸟画,实际上就是写意花鸟画的先驱,徐熙被誉为花鸟画的一代宗师。

  冼玉清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徐熙“落墨花”的用墨,而是学习徐熙“野逸”的画风,用轻松的色调,透明的淡墨,逸笔草草点染出水仙花在东风中飘逸的姿态,似湘娥无语,风情万千。

  借鉴赵子固

  《水仙图》中的第三幅采用富有特色的白描技法,冼玉清教授把两株水仙布局在大自然之中,以流动的溪水作背景,使画面有活跃的生活气息。冼玉清用细如蚕丝、刚中有柔的线条,勾画出水仙婀娜多姿的仪态,用淡墨染出叶面的阴阳向背,似古代仕女的裙带缓缓舒展,把水仙花叶子和花瓣迎风翻仰、带露含香的秀骨清姿,刻画得淋漓尽致。与南宋画家赵子固的传世作品《白描水仙图》卷(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神韵十分相似。

  赵子固,号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晚年隐居秀州(今浙江嘉兴)。赵子固能诗、善书法,工画水墨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笔致细劲挺秀,赵孟俯曾评他:“所作墨花,于纷披侧塞中而就条理,亦一难也。”赵子固为人修雅博识,冼玉清教授对他的诗、书、画都有借鉴。

  赵子固在他的《白描水仙图》卷的题诗中把水仙花比作一个“金肌玉肤”、“淡净妆”和“翩翩翠袖”、“步袜无尘”的凌波仙子,这一絶妙的奇想和生动的比喻,对冼玉清画水仙花的立意命题起了“点化”的作用,赵子固和冼玉清都把画中的水仙花的艺术形象拟人化,将水仙花纯情高洁的气质、玉润冰清的秀骨和幽妍芳香的风姿描绘得分外动人。

  冼玉清教授和赵子固一样,不仅仔细观察、精微刻画水仙花的形态、特征与生机。而且讲求诗意比兴,将自己的感情也融化在其中,更加以丰富的想象力将盆景中水仙花置于大自然的清泉岩石之中,再现水仙花蓬勃的生命力和内心健康的审美情趣。

  冼玉清教授笔下的白描水仙图,画风素雅淡洁,清而下凡,她着意表现水仙冷艳袭人的情韵,笔锋挺劲,如锥划沙,淡墨微染的叶子簇拥着朵朵清妍的白花,绰约自然,冼玉清将七百多年前赵子固创造的《白描水仙图》加以继承发展达到了一个更完美的艺术境界。

  融会贯通继承发展

  五代和两宋是中国花鸟画成热的时期。西蜀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是五代花鸟画最重要的两个代表人物。黄筌是宫廷画家,由于生活环境和适应帝王贵族的审美趣味,所画题材大多是皇家园林中的珍禽、瑞鸟、奇花、异石,表现的审美趣味是上层社会的猎奇趣尚和以富骄人的艺术风格。徐熙一生不肯为官,自享田园之乐,他所描绘的多系自然环境中的汀花、野草、水鸟,所表达的是文人士大夫的不受拘束的野逸之趣。而南宋的赵子固则将五代的花鸟画增添了更多的文人画色彩,成功的将诗、书、画结合起。冼玉清教授选择这三位在中国美术史上不同的典型作为她学习借鉴的良师,她吸取前人的经验加以消化溶汇,逐渐形成了她独特清秀的画风。

  国画大师黄宾虹说:“古人论画谓‘造化入画’,‘画夺造化’,‘夺’字最难。造化天地自然也,有形影常人可见,取之较易,造化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画者能夺得其神韵,才是真画”。

  五十九年前,冼玉清教授创作的三帧水仙图夺得了水仙花的神韵,飘溢着水仙花的幽香,是名符其实的“真画”,是澳门美术史和岭南文化史上的瑰宝,她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教诲和启示。

  冼玉清教授的三帧水仙图,既有黄筌的富贵,又有徐熙的野逸,更有赵子固“诗、书、画合一”的洒脱。显示了澳门老一代知识分子广博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冼玉清教授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传统,为繁荣岭南学术和澳门文比贡献了毕生精力,她的治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徐新)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