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画笔能从书笔来——吴静山先生书法作品欣赏
画家吴静山先生的书法作品,时人较少谈及。其实,吴静山先生的书法作品,也是一种品位很高的艺术品,不过被画名所掩而已。
中国书画艺术品该怎么样去欣赏呢?题目是从时人评论潘天寿的艺术特点总结时的说话中取来的。潘天寿先生的绘画几乎全部用笔线的方式来表达,而且深信画笔能从书笔来。因为用线条来表达物象,比较明豁,用中国毛笔所画的线条,能较好地展示个性。潘先生胸怀博大,气质刚直,他的笔线也刚强、雄健。即使画荷叶一类的阔笔,他也以阔笔线的观念落笔,但潘先生所显示的气质与骨力,絶不是概念化的点与线,而是带有作者个人意志与感情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说,中国书画艺术品的欣赏要重视笔墨的欣赏。
纵观中国国粹艺术发展史,书法艺术成熟在前,绘画艺术成熟在后,因此形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点:首先它采用的材料、工具与技巧,就是书法艺术已经使用成熟了的笔、纸、墨和线条,因此中国画的欣赏除了从构图和色彩中去领略艺术家所表达的感情外,还要从笔墨的点线中去欣赏。吴静山先生自己总结说:“用笔虚灵而苍劲,用墨淡而浑厚,笔墨简静而境意深远,此画家所难也。”作为潘天寿先生的高足,吴静山先生深得个中三味也。因此,一个成功的中国画画家,他的书法要有一定的造诣。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与中国文化分不开的,它依赖政客、文人、名人以传。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教研室主任王见指出:“书法历来都是业余的”。只有到了近代,书法才开始走上了纯艺术的道路。把中国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靠拢,这使得书法更加容易理解,要求把旧文化心态转变成新文化心态,使之更容易引起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鸣,这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由此,现代中国书画艺术创作又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有一种艺术理论认为:艺术纯粹是人的天分加上感情的表露,只要能够感染受众,鼓动受众就可以了,是什么载体没关系,是美还是丑陋没关系。于是有些人剑走偏锋,创造出一种鬼画符似的、读不懂内容的所谓现代派书法作品。这种脱离了文字内容的书法作品,实际上称为一种抽象画作品更合适。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认为:艺术家对人生的想法,通过艺术语言来表达,这种语言可以是通用的语言,也可以是自己的语言,可以是很单纯的语言,也可以是很复杂的语言。艺术语言多大程度上具有创新性、多大程度上可以表达你独特的思想,取决于艺术家本身。我以为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抽象派艺术作品。不过,记得有一次我和油画家卲増虎先生聊天时,卲増虎先生强调,艺术品首先还是要使读者感到美的为好。
回过头来还是谈吴静山的书法作品,吴静山先生书法走的还是传统的道路,就像他的绘画一样,入古甚深,给人以十分美的感觉。吴静山先生遍临汉碑、钟繇小楷及唐人写经,草书学张旭、怀素,行书学二王、米芾、山谷、八大、王铎、何子贞等,学古人能登堂入室而又能出神入化,融会贯通。他在给自己的绘画作品题写的时候,根据每件作品的不同而书法风格有所变化,随心所欲又不逾矩,书、画、印相得益彰。
吴静山先生融会贯通的悟性之高,在绘画作品中很好地表现出来了。最近,吴静山先生出示了他的几件书法作品新作,同样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悟性。
例如一件隶书六尺整纸的横幅作品,内容是毛泽东主席的十六字令“山”三首,整个作品以《祀三公山碑》“非篆非隶,兼二体而为之” 的特点为主。从选用横幅形式,到强调刚正的中锋用笔,以及纵横欹斜、变圆为方的结体与构图等三者的有机结合,很好地把毛泽东诗文中那种胸怀天下,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主义气概感染给读者;又例如一件内容是李白《天门山》诗的直幅,采用草书的形式,强调线条的婉转流畅,笔法的沉雄而峭拔,结构恣肆中见逸气的结合,从文字作品到书法作品都使读者产生一种心无俗气,飘飘欲仙的感觉……
吴静山先生的书法作品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艺术观与西方的纯艺术观不一样,它更强调的是一种人文精神。通过欣赏吴静山先生的书法艺术作品,我就会知道他是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
康有为对刘海粟说:临碑不读书至多得古人皮毛,字匠而已—习字得转折停顿收缩之法不难,健筋骨血肉丰满甚难。而有书卷气则极难,唯有书外求之。博览群书,气高志洁,心有巨眼,下笔自然起拔,此境费终生苦学不办,潜移默化自有乐地。
我的结论是:中国艺术一定要和中国文化结合,脱离了中国文化的艺术就不是中国艺术。欣赏吴静山先生的书法作品,就要和中国文化联系起来。
(作者:伍庆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