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自2020年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垃圾屋议题的舆情声量与关注度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
中评社香港9月7日电/7月12日,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2023年罚款及定额罚款(公众地方洁净及阻碍)条例草案》,上调对乱抛垃圾、店铺阻街等破坏环境卫生行为的罚款。而面对另一被视为“老大难”的环境卫生问题——垃圾屋,政府则计划在第二阶段透过进一步修例予以改善,相关建议包括授权食环人员进入处所扔走垃圾屋内的“物品”,而非仅《消防法例》以往所涵盖的“废弃品”等。随着新冠疫情结束,香港市民对公共卫生议题的敏感度有所下降,但不时被曝光的垃圾屋新闻仍能引起较高的话题度。
如图1所示,香港社交媒体对垃圾屋议题的舆情热度,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开始不断发酵。社会整体公共卫生意识的提升,令过去相对隐匿的卫生问题更引人注目,其中被视作曱甴(蟑螂)老鼠温床、由囤积杂物所引发的垃圾屋现象无疑是焦点之一。在第五波疫情爆发前后,香港社交媒体有关垃圾屋的讨论声量与关注度皆急遽飙升,新闻媒体对散落全港各地垃圾屋的持续报导,令该议题的能见度在近年来有明显攀升。虽然香港目前已告别新冠疫情,市民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胆地与病毒周旋,对于公共卫生隐患的警惕心理也有所减退,但垃圾屋在公共环境卫生问题的表象之下,作为一个牵涉老年贫困、精神健康、政府治理等多层面的复杂社会议题,至今对于社交媒体仍维持一定的讨论度。立法会在月前虽通过了涉及公共环境卫生范畴的相关修例,对乱抛垃圾与店铺阻街等违法行为增加罚则,但对于作为“老大难”问题之一的垃圾屋却并无着墨。社会舆论关注特区政府接下来将如何处理垃圾屋这块顽疾,不少观点更将此视作彰显特区政府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