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大陆学者:两岸共同抗日历史需铭记
http://www.CRNTT.com   2015-06-10 01:07:45


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名誉会长、原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卢咸池在座谈会中发言(王秀中摄)
  中评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徐梦溪 王秀中)台湾同胞爱国主义传统及其现实意义座谈会今日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此次座谈会是甲午乙未120周年图片展系列活动中的一部分,有多位大陆及台湾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会场讨论气氛热烈,大陆学者纷纷从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台胞的爱国主义历史及现实与台湾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名誉会长、原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卢咸池,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褚静涛博士禇静涛,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室副研员李理,福建省档案馆副馆长林真都阐述了各自观点。

  大陆学者中,首先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名誉会长、原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卢咸池教授讲话。他为大家提供了过去台胞在京活动的背景材料。他首先介绍了抗战期间在京台胞的概况。关于日据时期北平有多少台胞,众说纷纭,有人说有500多人。但据研究当时相当一批在京台胞并没有登记,所以500人这个数字明显偏少。他说,洪弃生的儿子洪炎秋是台湾北平同乡会的会长,洪炎秋曾在作品中记录当时北平台胞将近千人,卢教授认为这个数据相对比较真实,他认为日据后期,在京台胞将近900人。

  那么台胞是什么时候来北京的?卢教授介绍到如洪炎秋是1922年,即抗战前来到北京,还有一些人,包括早期台湾留日学生是在抗战期间来到北京。关于台胞在京期间从事的职业,卢教授提到洪艶秋做过记录,在京台胞有从事大学教员、医师、矿业工程师、化学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职业,也有人在机关级公司做事,其他人从事大小商业。
  
  卢教授讲到,当时在京台胞都愿意称自己为中国人,羞耻于做日本人,不拿日本籍。甚至许多台湾人都登记为福建人,广东人等,并且规定在家里不许讲日本话。
 
  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褚静涛博士发现,大陆媒体可能是因为有顾虑,很少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相关的图片展做出报道,台湾更不愿意谈,所以甲午乙未120周年图片展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他建议在上海、广东、福建、华东、东北等地,找一些代表性城市,把这些图片进行展览,或者放到网上去,让年轻人都能知道和看到。他认为展览很重要,也很有观赏性。这个活动要继续办下去,一步一步向前推动两岸关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