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组讨论。(中评社 王秀中摄) |
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电(中评社报道组)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和文化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中华文化复兴论坛昨日在北大开幕。昨天下午,两百余名文化界、学术界顶级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化复兴与民族振兴”展开深入研讨。
台湾佛光大学教授谢大宁说,现在这种诞生于西方文化的世界体系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也许的确存在着某些盲点,而我们可不可能思考一下,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有没有提供一些新思考的机会呢?
谢大宁指出,如果中国崛起也同时意味着从中国文化可以带来对世界体系的新思考,则中国崛起是否就能为中国带来更多受尊敬的机会呢?这也就是说,当中国已经因为崛起的事实,而可以成为今天世界体系中的主要组成份子时,中国也许可以选择让自己不再只是依照现在的游戏规则,成为世界体系里的某个新霸权,而是能够在重新思考后,试着和这个世界展开新的对话,来创造新的,也许也是更好的世界体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查律、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俊分别从书法、戏剧方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彩丰富。
查律认为,书法深蕴的人文精神,是民族复兴的人文基础。“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的提升与强大,而在于人的精神的复兴,使我们能够在丰富的物质条件下,不为物所牵所役,自立、自信、自在地生活,同时拥有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查律说,传统书法要求书写者个人的纯粹性,这种纯粹性首先是‚正、大、雅以区别于‚邪、小、俗,这是古人对‚君子、大人、人格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对具体现实超越的‚超逸,同时指向于“真”的精神境界。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不应该成为历史,应该让其鲜活的生命力在日常生活中滋养我们的心灵,让传统经典成为我们人格与心性提升的有效凭借,并且浸入我们的心灵深处。书法中的人文精神是民族复兴重要的人文基础。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俊说,昆曲是中华文化的精品。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以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昆曲为载体,汇聚两岸文化精英,共同打造两岸都能接受的既坚守传统又富有现代意识、既洋溢青春气息又蕴含旧有程式的青春版《牡丹亭》,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搭建起了桥梁。
刘俊说,在白先勇坚守、传承、推广、弘扬理念的引导下,昆曲成了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符号,白先勇的强力介入,不但使昆曲在表演上有了代际的延续,而且在观赏上,也引入了大量年轻人。两岸民众无论是专业的昆曲界人士,还是一般的普通昆曲观众,通过昆曲的中介,有了交流,有了共鸣,在昆曲中发现了中华文化的优雅、精致和美,昆曲成了两岸民众共同的文化兴趣点和共同的文化话题。
(中评社报道组:张爽 林艶 王永雪 王秀中 赵宇鹏 杜川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