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社评:山寨文化兴起与PK央视春晚省思
http://www.CRNTT.com   2009-01-30 00:18:05


有专家认为,山寨文化说到底是民间文化、草根文化,是当时民间思想意识与主流文化不相适应而产生的。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电(评论员 张沐)以克隆、模仿为鲜明特点的“山寨”,无疑是林林总总中华文化2008年最耀眼的字眼,在网络上有人更称去年为“山寨年”。而来自纯民间的“山寨春晚”推出,使得25年来被称为除夕“电视大餐”的央视春晚,其“一家垄断”的局面,首次遭受草根民众的PK与挑战。尽管“山寨春晚”不可能获得什么成功,但是,有关方兴未艾的“山寨文化”,成了当下不可忽视的最热门的争议话题。

  1月10晚,由网友自发编排的深圳版“山寨春晚”为时3个小时,有四百多名网友到现场观看,还吸引了5千多名网友在电脑前观看网络直播。节目诙谐搞笑、精彩有趣且贴近社会热点,还引入各种各样的“山寨”事物和流行网络的“山寨语”。应邀参演的一百多名网友神气活现地走过红地毯,其派头比起央视春晚有过之而无不及;“山寨”主持人既幽默又落落大方,很有点大牌风范;山寨节目全由网友自掏腰包、自编自导,没有任何商业气息。其总导演称,之前也有不少商家表示要赞助,均被回绝。在众多的“山寨春晚”中,川籍“北漂”施孟奇是“山寨春晚”第一人,他在博客上旗帜鲜明地率先向央视挑战,公开在自己的面包车上喷出:“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的口号。他组织的“山寨春晚”也定在1月25日(年三十)晚演出——央视春晚时段。其官方网站域名是CC-STV,据称CCSTV是County Side TV(中国山寨电视)的缩写。

  “山寨”本是指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其词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山寨文化首先在中国IT业崛起,是以极低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与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全面超越该产品的一种现象。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如今,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山寨版,山寨版明星、山寨版“神七”,山寨版“鸟巢”,山寨版的《红楼梦》。山寨文化以抄袭与超越的方式一路狂进,尤其是挣脱牌照的束缚,追求低成本高回报的窍门,进而颠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建立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它是暴利行业的杀手锏,对平衡产业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可以说,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式山寨。

  如今,山寨文化被一路哄炒,且不断地蔓延到其他生活领域,已俨然发展为市场经济现实下一支野蛮生长的文化异军。这种现象至少在四方面值得人们省思。

  首先要看到,山寨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像各地网民自发组织不同版本的“山寨百家讲坛”,模仿和套用的只是央视“百家讲坛”的一个“招牌”,内涵却有着自身的文化特色。其本质其实是一种处于初级阶段的朴素的创新文化。“山寨春晚”的组织者希望以娱乐的形式传递出自身对于电视“春晚”的“参与”,体现出公民参与表达的文化精神和大众意识。严格地说,央视及各地电视台实际上是山寨文化的始作俑者,很多“模仿秀”节目正是利用各种演艺明星的高知名度,推出扩大民间参与,只求个人模仿、无须专业训练的表演来取悦普罗大众。即便是央视“百家讲坛”,实际上也是大众版的学术论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证》等等,他们绝对不是所讲解内容的一流权威,却以个人的独到见解和通俗的分析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青睐,甚至相应掀起了空前的“红楼热”、“三国热”和“论语热”。这难道不是最初尚未冠名的山寨文化吗?反过来,当下流行于网络的山寨版《百家讲坛》主讲者寒江雪,原本毛遂自荐上央视《百家讲坛》讲,却以他没有资质而加以拒绝。于是他在网上展示了自己的《百家讲坛》,一板一眼,颇受欢迎。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