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张宝蓉:两岸文教交流 单边色彩浓厚

http://www.CRNTT.com   2016-10-05 00:03:19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张宝蓉(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10月5日电(记者 黄博宁整理报道)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张宝蓉3日在世新大学举办的第四届两岸文化论坛上谈及两岸文教交流时表示,两岸文化交流的功能定位不明、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变化、两岸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差异化诉求、文化自身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两岸文化教育协议签署过程中所将产生的一些程序性问题等是当前持续推动文教关系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两岸关系对文教交流带来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强

  民进党及蔡英文依然延续着陈水扁时期民进党原有政策主张,带有明显的“路径依存”现象,其制度安排的路径和既定方向,大多以旧政策做基础,即因循着陈水扁执政时期的固有思维逻辑,在岛内持续推动两岸文化分离意识,从“文化部长”与“教育部长”人选,到彻底废止“课纲微调”,再到把“高教”与“新南向政策”挂钩等等,就是“文化再去中国化”的典型表现。当前两岸关系局势再次陷入紧张状态,有些文教交流活动甚至被迫中断,两岸文教交流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两岸文化关系认知变化对交流互动影响日益加剧

  对于台湾地区而言,国民党执政时期希望通过原生性文化认同建构将原本根植于台湾民众心中的中华文化印记如血缘、语言、信念、态度、价值观或行之已久的风俗习惯等从沉睡中唤醒。但是 “解严”之后的“本土化”,以及“李扁时代”的“去中国化”已经使得1987年之前国民党执政时所建构的“大中华文化认同”秩序逐渐崩塌,加之受两岸彼此文化结构差异性的影响,“台湾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海洋文化,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中的一部分”这一命题已经逐渐被广大台湾民众尤其是当代台湾青年所接受,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实,因此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两岸文教交流是两种独立文化形态之间的互动往来。

  对两岸文化关系认知未能取得一定共识情况下所推动的两岸文教交流活动无可避免地显得更加地敏感,文教关系也变得相对脆弱,两岸制定的单边文化交流政策中存在的保护色彩浓厚、共享性基础薄弱、双方戒备之心与日增强等问题就是两岸文化关系认知差异问题的具体外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