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月刊:美国一个中国政策演变历程与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4-07-21 00:02:38  


 
  第二,美国尚未将在改革开放初期迅速发展的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20世纪80和90年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着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然而当时中国发展的经济基础仍然很薄弱,国家实力亦十分有限,因而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心仍是合作,而非遏制和打压。与此同时,经贸关系被视作中美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2〕由此,这一时期中美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共赢,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促使双边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平稳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文本上均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健康发展,但其并不甘心放弃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于是,常常通过“文字游戏”来自我辩解。例如,美国在1972年《上海公报》中已然承认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13〕然而,现在美国却经常狡辩,声称他们从来没有公开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声称在上述表述中的“认识(Acknowledge)”,仅仅表达了美国对客观事实的知晓,并未表明美国对“台湾是否属于中国”的立场,并认为“认识(Acknowledge)”与“承认或认可(Recognize)”并不相同,以此为美国事后干涉中国内政、以“台湾地位未定论”名义插手台湾问题留下“进退空间”。另如,美国在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中明确声称:“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现在美国却经常对该表述中的“承认(Acknowledge)”进行歪曲解释,声称美国这个“承认”,是“事实承认”而非“立场承认”,即并不表明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同样,美国在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中也表达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但后来也经常作如此狡辩。至于“Acknowledge”究竟是“认知”还是“承认”的问题,是一个语言翻译问题,因而三个联合公报对美国的拘束力并不因其失信与狡辩而改变。

  (二)政策基础由“三公报”变成“三公报一法”的动因

  在冷战结束前,美国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是苏联,而不是中国,因而这一时期其实质性地推行了“一个中国”政策。随着1994年《与台湾关系法》修正案和《1994-1995财年对外关系授权法案》的通过,美国“一个中国”政策进入新的阶段,形成了基于“三个联合公报+《与台湾关系法》”的“一个中国”政策,并在之后长达二十余年里持续坚持。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冷战结束后,中美之间因共同对抗苏联而形成的战略利益开始萎缩,而美台关系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双边关系,对美国维护自身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具有重要价值。为此,美国开始加强与台湾更加紧密的联系。相伴而来的是,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开始走偏。众所周知,美国出台《与台湾关系法》的根本目的,就是继续维护美台“断交”后美国在台湾的全方位利益,〔14〕其功能是为美国扩大对台售武和插手台湾问题提供所谓“法律依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