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月刊:英国战略转型对当前国际关系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24-08-31 00:03:02  


 
  与此同时,一个两极对抗的世界体系也能让英国有更多的操作空间,供其更灵活地施加影响力,由此确保英国持续维持优越的国际地位。一方面,在东西对峙格局下,英国是当时唯一有能力跟随美国全球部署的北约国家,更能凭藉其旧有的殖民影响力补足美国的全球战略空缺。另一方面,冷战中的美国仍需要维持同苏联沟通渠道的畅通。英国工党政府敏锐地察觉并瞄准了这一需求,其在冷战早期对苏联乃至整个东方阵营做出一系列示好姿态,包括承认新中国、向苏联出售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等,这些举措不仅缓和了英苏关系,更巩固了双方沟通交流的桥梁,最终让英国成为西方阵营中最具分量的东西方对话代理人。综上所述,在战略上依附美国,并推动其走上与苏联对抗的路线,使英国纵使失去霸权,也保住了其最重要的战略利益和国际地位。

  在冷战初期的首次战略转型后,英国坐稳了西方阵营“二把手”的位置。然而,英国的硬实力仍在不断萎缩。经历印度的独立以及苏伊士运河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后,英国的殖民帝国体系迎来事实性瓦解,英国政府以殖民地为基本盘维持国际地位的旧有政策路线逐渐失去生存土壤。至1967年,英国刚刚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武装冲突中抽身,却又陷入了也门内战的泥潭,其勉励维持的全球军事干涉体系彻底不堪重负。由于民意和物质基础都已经不再支持英国继续进行海外军事干涉,英国内阁最终决策,至1971年底停止保留在苏伊士运河以东开展军事行动的能力。②实质上放弃了在亚太乃至印度洋地区维持制海权、投射军事力量的能力。在北约框架内部,英国从一个能够跟随美国进行全球部署的世界大国,逐渐倒退回只能承担地区性防务职责的国家,英国对美国的合作价值由此大幅缩水。

  面对如上的被动局面,英国政府必须再一次做出战略转型,以确保自身的国际地位。此时,英国硬实力重要且唯一的支柱,即其全球部署能力,以及依赖于这种能力的、对英联邦国家的影响力已被极大削弱,为了守住作为其命脉的英美同盟关系,时任的爱德华·希斯内阁选择更进一步发挥英国作为大国沟通枢纽的角色,于1973年宣布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以拉近英欧关系作为新的砝码,平衡英美关系。自此,英国于硬实力的对他国强加意志的能力遭到极大削弱,而基于软实力的沟通、斡旋、协调能力则开始在其对外关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后冷战时期英国积极融入欧洲一体化,“枢纽国”地位愈加凸显

  自1945年至1973年,英国全力维护和最终放弃“全球英国”,并转向欧洲。但在这一过程中不难发现,保持英美“特殊关系”和英美同盟的稳定,是英国国家战略始终不变的主线。历届英国政府在其他方向上的取舍,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这条主线服务的。1983年,美国政府在未知会英国政府、亦无视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反对意见的情况下,出兵入侵英联邦国家格林纳达,使英国的国际威望遭受重挫,但撒切尔内阁除在外交层面发声抗议外并未有更多动作。③这一案例也从侧面说明,尽力平衡英美同盟、顾全英美关系大局,是当时的英国政府在外交上最优先、最核心的关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java.sql.SQLException: Listener refused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following error: ORA-12519, TNS:no appropriate service handler found The Connection descriptor used by the client was: 192.168.1.89:1521:o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