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两岸关系 将进入深度博弈阶段

http://www.CRNTT.com   2016-08-21 00:13:32  


 
  1624年,台湾被荷兰占领,并建立了以荷兰殖民主义者为核心的政权,这是台湾的第一次“去中国化”的经历。1662年,台湾被郑成功收复,台湾重新被纳入中华政教体系,开始了“中国化”的阶段,1684年,清政府进一步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今天台湾地区的客家人和闽南人大部分是在这个时期从大陆的东南地区来到台湾定居的,并由此奠定了台湾的中国文化底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经历了第二次的“去中国化”过程。1936年,日本殖民统治者为配合侵华战争,开始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从思想文化上对台湾居民实施“去中国化”。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台湾重新回归中国,开始“中国化”的过程,国民党当局在台湾推行“国语运动”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但是由于国共内战和冷战格局的影响,这一波的“中国化”进行得并不彻底。

  1987年,蒋经国在台湾开始推行“民主化”和“本土化”政策。后来李登辉在“本土”势力的帮助下,将“本土化运动”演变成一场“去中国化运动”:在政治上通过“修宪”来去除“中华民国”的中国色彩;在文化教育上通过修改教科书来强化台湾认同,去除中国认同。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陈水扁延续了李登辉的“去中国化”政策,并在政治和文化两个领域加大了“去中国化”的力度。陈水扁当局确立了以“一边一国”论为核心理念的“九八课纲”,并且试图通过“修宪”来达到“法理台独”的目的。但是这个时期,正好是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上升的时期,大陆对台湾的经济磁吸效应开始发生作用,大陆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吸引台商大举进军大陆,开始了台湾在经济上的“中国化”过程。虽然李登辉和陈水扁不断设置障碍,但是没有挡住台商“西进”的步伐。在陈水扁“去中国化”最为激烈的时期恰恰是台商投资大陆增长最快的时期。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商继续向大陆投资,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到大陆来工作和生活。与此同时,两岸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开始了双向交流,并有陆资陆续进入台湾。但是另一方面,台湾在军事安全上继续依靠美国的局面没有改变,台湾当局拒绝与大陆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台湾在政治、文化领域“去中国化”的势头没有减缓,教科书仍然奉行以“四百年台湾史”为核心的“同心圆史观”;台湾舆论界“恐中”、“反中”的言论从未减少。

  所以,从1987年台湾开始“民主化”和“本土化”以来,这30年的两岸关系仍可以用“中国化”与“去中国化”这两个潮流来概括和涵盖。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化”与“去中国化”与历史上有两点不同。第一,因为台湾开始实施民主选举体制,“中国化”与“去中国化”过程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合之间不再完全由政治精英说了算,台湾民众也成为重要参与者。第二,“中国化”和“去中国化”两股趋势同时并存,但相安无事。“去中国化”主要发生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主要是由台湾“本土化运动”和“分离主义运动”所推动;而“中国化”则主要发生在经济领域,主要是由中国大陆快速崛起带来的市场磁吸效应所推动。所以过去30年,“中国化”和“去中国化”虽然同时并存,但是由于各自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生,彼此仍能够相安无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