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十八大后对台和平向融合深化前行

http://www.CRNTT.com   2017-10-17 00:06:31  


 
  二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和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域谋划对台工作,丰富和深化了国家和平统一的理论和战略。习近平指出:“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大陆发展进步”,从历史纵轴和战略横轴上阐明了大陆牵引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格局。对台工作贯彻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思想,就是要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营造有利的台海环境,为国家统一积累有利条件。基于这一战略判断,习近平经过长期实践的完善,建构出一条从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国家统一路径和制度安排论述。其一,习近平明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其二,习还深刻指出,“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心灵契合”要求通过扎实、细腻的民心工作推动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超越和平发展的“平行线”意象,为两岸同胞凝聚更多命运交集;再者,“心灵契合”需要更具发展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统一论述,妥善处理两岸在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上的差异,凝聚两岸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共识与认同,实现长治久安。应当看到,两岸统一的实质是多种力量在民意整合与权利分配的政治较量。台湾在全面实施选举制度30年后,岛内民意成为这一复杂过程的重要变数,因此,习近平提出“心灵契合”和“三个充分考虑到”,将台湾同胞的关切纳入两岸统一的动力来源和参考指标,是对和平统一理论的丰富与升级。

  三是论述了“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路径与“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辩证关系。两岸和平发展到未来国家统一之间,需要一个过程性的中间阶段和中层论述,习近平继往开来,进一步提出了“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以及从“两岸一家亲”到“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其一,“融合发展”是通向“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必经路径。2016年3月,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这意味着,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路径要以经济和社会为双主体,过渡到二者殊途同归、和平与融合并进的路径上。这条道路的第一阶段目标是“两岸命运共同体”及其历史前序“两岸一家亲”。习指出,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脉精神和历史文化;在两岸联系因经济全球化而更加密切的今日,这种亲情又发展为休戚与共、高度认同的命运共同体。应当说,在岛内出现深刻变化之时,大陆对台论述转向台湾民心,丰富和升华对台工作的内涵与格局,这既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与时俱进的实践范畴的内在规定性,也是“两岸命运共同体”与“和平统一”道路的必然要求。其二,“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内涵不断丰富。2014年习近平首提“融合发展”,2016年初正式表述为“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16年11月,习近平通过“习六点”进一步阐述“深化”内涵,包括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原则、要创新方式、共拓市场、扩大参与和受益、加强青年往来、强化认同等方面。这一理念还被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接轨,进入了将台湾民众以中国国民身份与大陆“再一体化”的阶段。应当看到,作为大陆对台综合性、全功能的策略,“融合发展”并非狭义惠台措施的延续,而是习近平宏观国家发展战略在对台工作上的映照。因此,这一理念在岛内也引发了蓝绿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前民进党中国事务部副主任张百达着文称,习近平的话语创新意境高远,是“属于人民群众的语言”,“更具有人性的温度”;两岸未来以何种方式建构何种形式的共同体,将是台湾无法回避的政治挑战。学者杨开煌则认为,对于长期依赖西方社会发展作为现代化蓝图,却因旧发展模式停滞、破产而迷失的台湾,习近平提出的“融合发展”是在与全台人民直接对话,提供了一种突破现代化困境的发展模式,是“解救台湾的药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