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厉以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http://www.CRNTT.com   2015-08-15 07:58:30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中评社北京8月15日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总体要求,对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理解这个“新常态”? 中国经济周刊日前就此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他表示,新常态就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常态。过去的超高速增长,实际上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带来资源加快消耗、生态环境破坏、效率低下和产能过剩等问题,错过了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的机会。他透露,“十三五”规划要改变超高速增长率,实现中高速增长率的常态,改变硬性的增长指标,改为弹性指标,用预测值代替目标值。文章内容如下。

  经济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不能持久的

  问:您如何理解“新常态,可持续”?

  厉以宁:中国经济在2003年之后由于受到国内外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为了防止自己的GDP下降,采用了增加投资、放宽银根等措施。这使得中国经济在一段时间内都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而这是不正常的。我认为,要进入一个经济稳定的增长状态,GDP增速不一定很高,而是需要保持一个比较合理的速度。

  怎么理解“新常态”呢?这是相对于中国前一段时间超常的经济高速增长而言的,意指经济应逐步转入常态。

  要知道,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不能持久,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所以,我们今天讲经济要进入“新常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盲目追求超高速增长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是不利的。二、过高的增长率带来哪些不利呢?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资源消耗过快。第二,环境受到影响,生态恶化。第三,带来低效率。第四,出现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第五,错过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

  虽然现在中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从结构上来说,中国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没有发达国家那么高。同时,虽然中国人力资源结构比过去改善了很多,但是大学毕业生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比较低,中国的熟练技工队伍正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错过了结构调整时机就是最大的损失。所以现在提出“新常态”,就有避免超高速增长,尽早使经济结构合理化的意图。

  中国经济实际增长高于统计局数字

  问:您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增速的下调和下滑?

  厉以宁:经济增速下降有许多原因。比如,出口下降、过剩的产品销不出去等。但同时,应该看到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中国实际的GDP要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要高,而且年年如此。举几个例子:第一,农民盖房子在西方发达国家是计入GDP的,而中国农民盖房子,包括自己盖房子、邻居亲戚互助盖房子等,统统不计入GDP。这个量是很大的,而且目前正在建设新农村和推行城镇化,数据会越来越大。第二,中国的家庭保姆有几千万人,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些人的收入是计入GDP的,由于中国GDP计算中没有家庭保姆工资这一档,因此,几千万家庭保姆的收入就没有计到GDP里去。加之,近年来,当保姆的人数逐年增加,她们的工资逐年在涨。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经济学界的注意。

  问: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平常心态?

  厉以宁: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一个平常的心态应该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应该有一种自主创新的动力,有了自主创新的动力,根据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进步程度,才能有望占领市场;第二,对每个企业来说,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比如现在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实际上意味着消费者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参与程度越高,消费者的选择是当前最重要的,如果摸不清这个新的变化,还跟过去一样,产品就很可能滞销;第三,每个企业的管理是有潜力的,营销也是有潜力的,市场是靠人来创造的。按照这个想法。我相信企业就处于常态了。企业不要求太高的增长率,但要求稳扎稳打,看准了市场、方向,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成果的,这就是平常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