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经济困境与改革取向

http://www.CRNTT.com   2015-10-25 08:04:33  


 
  通缩期去杠杆的根本出路:资产证券化与结构性改革

  文章认为,去杠杆是克服危机、调整经济结构、促使国民经济恢复健康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杠杆率本身也在经历着其特有的循环周期及其特点,通缩期的去杠杆显然有别于通胀期的去杠杆。宏观决策层面当前面对的是,去杠杆必然加剧通缩、防通缩又必然拉高杠杆的两难困境。因此,本期去杠杆同时又必须应对结构性通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地区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城镇化政策等都不可或缺,但又绝不是全部。根本出路是,在适度宽松的宏观政策下,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与结构性改革,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以杠杆消化、结构优化、体制健全、GDP做大的方式,化解中国经济多重结构性风险。否则,一味地加杠杆、强刺激,面对的将是高概率的虚拟经济膨胀、实体经济萧条、各种矛盾激化甚至系统性风险产生的“中等陷阱”或全盘皆输的前景。

  1.治标措施:资产置换与“杠杆转移”。中国资产负债表当前的结构风险,主要表现为期限错配、资本结构错配以及海外资产错配。这些错配既与发展阶段相关,更与体制扭曲有关。解决资产负债表风险,根本上还要依靠调整经济和金融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治标措施也是需要的,即先以资产结构调整,管控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风险。

  期限错配问题主要反映在地方资产负债表中。包括财政部已出台的地方债务处置办法,缓解一些地方的“短贷长用”问题。资本结构错配问题主要反映在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其基本表现就是负债率过高。除了以财税政策支持企业提高效益、还本付息,还需要扩大直接融资、推进资产证券化缓解杠杆压力。海外资产错配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外资产负债表中。其集中表现,就是中国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的投资收益差额(中国对外投资与外方在中国投资的收益轧差)长期为负。短期内需要通过支持政策提高对外贸易及投资水平,长远看还需要通过推进汇率市场化 、投资贸易便利化,提高涉外经济竞争能力。

  2.资本市场结构翻转与正态分布。加快资本市场基础板块建设,推进股票发行体制改革,使资本市场实现结构性翻转、由“倒三角”的逆态分布转换成“正三角”的正态分布格局,使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企业由市场决定入市机会、价格形成,将高杠杆泡沫转化为实体经济的直接投资,将那些在货币市场、股票市场泛滥成灾的流动性、高杠杆,转化成实体资本、产业资本,或为其输入足够的直接融资,从根本上化解高杠杆与紧缩化的两难困境。由此从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两个市场上向社会资本开放准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体制完善、优胜劣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3、实体经济证券化的特殊意义。走出当前经济困境、甚至从长远看,资本市场正态化、实体经济证券化、市场化的特殊意义在于:

  (1)有利于改善股市供求关系,推动企业利润资本化、股市价格由实体经济决定以及股市、股价理性化,约束杠杆和市场泡沫,以及由“脱媒”压力推动间接融资及利率市场化。(2)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资本市场结构优化问题。(3)有利于解决资产并购重组、过剩产能淘汰、要素自由流动、结构适时优化、尤其是杠杆率过高问题。时下新投资模式蓬勃兴起,在某种意义上,是以增量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对存量资产证券化程度过低的强制性矫正。(4)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及其他非经营性资产证券化、市场化,有利于提高公共资产利用效率、效益,降低政府债务杠杆,以及社会资本顺利参与、PPP模式广泛发展问题,由此也约束一些不计成本、盲目扩张、贪大求洋、好大喜功、依赖杠杆的“政绩投资”行为。(5)土地要素资本化、证券化、市场化,有利于解决城镇化尤其是“三农”发展潜力、甚至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问题。(6)实体经济证券化,有利于解决货币供应、资本市场、政府财力等一系列“倒三角”问题。

  4.结构性改革及其目标取向。跨世纪的中国改革,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以及有悖公平正义、对改革极为不利的过程性利益格局。结构性改革无疑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但无论问题如何复杂、领域如何众多,改革的价值取向不可错位、仿徨。这就是,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六大公平”,即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公共资源平等使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社会成本平等分担,基本服务平等享有,社会成员平等保护。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城镇化以及地区、产业发展等。惟此,中国才能突破体制瓶颈,走出两难困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