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须从供给侧寻找改革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6-04-10 07:59:01  


当需求疲软程度超过经济波动的正常范围时,就不能固守传统的需求管理模式,要从供给侧寻找新的动力源。
  中评社北京4月10日电/未来十年是中国发展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发达经济门槛的关键期。历史经验表明,自20世纪以来能够突破这个瓶颈的后进经济体不超过10%,而通观各个国家增长停滞的原因,关键还在于供给质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参考消息网刊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查显友文章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三期叠加”和“四降一升”的严峻挑战,在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经济风险发生的概率上升,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只有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入手,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助力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文章称,供给与需求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共生共存的两翼,也是宏观调控的两个轮子。当需求疲软程度超过经济波动的正常范围时,就不能固守传统的需求管理模式,要从供给侧寻找新的动力源。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动力源衰竭,使中国经济正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

  2011年以后,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状态而进入潜在增长率“下台阶”的新阶段。2015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增速又首次“破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出口总额、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其他一些指标也显示了巨大的下行压力。需求下降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相结合,挤压了工业企业利润,使它们在亏损的边缘游走。

  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在衰竭。投资方面,长期以来高投资的增长模式遇到了瓶颈,投资的边际效益在递减。同时,受到地方债务风险加大的约束,国内投资增长乏力。消费方面,受部分行业经营困难、部分人群收入增长缓慢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总体上有所放缓。出口方面,由于受欧美日经济疲软的影响,再加上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所带来的竞争压力,2015年进出口均出现下滑。可以说,现在三驾马车的动力渐显疲弱。

  与此同时,过去支撑中国高速增长的要素红利也正在消失。人口红利消失、全球化红利和改革红利减弱,加速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源泉的衰竭。特别是人口红利,自2012年起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下降,到2014年已累计减少960万人。

  第二,传统发展模式下环境压力凸显,水、空气、土地等资源投入难以为继。

  资源与环境压力、生态失衡,是长期以来忽略供给侧管理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结果。中国的人口密度、能源与资源消耗密度,不断地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进而形成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压力。如今,中国受到雾霾问题的严重困扰;二氧化碳排放,特别是人均排放量居高不下;土壤和水污染问题也不容乐观。可以说,传统的基于需求管理思维的以高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造成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根本症结所在,这种发展模式无法持续。

  第三,传统的需求管理模式更注重总量,忽视了结构,造成大量的过剩产能。

  在工业快速发展时期,高增长、高利润吸引了大量投资涌入工业领域。2004~2011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24.3%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2009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达到30.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1.5%。投资形成了大量工业产能,但随着近几年进入政策消化期,工业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产能过剩的问题再次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难题。

  产能过剩严重浪费了社会生产资源,也使企业陷入泥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5年全国钢铁行业利润同比下滑67.8%,黑色金属(铁矿石)利润下降43.9%。在此背景下,很多企业开始减产或限产,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为8.038亿吨,同比减少2.3%,为多年来首次减产。

  综上所述,过往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所表现出来的征兆与教训,在中国均出现了某些“可疑”的迹象:比如,自主创新能力急切需要提升,需增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传统的结构性缺陷严重地影响到民众的收入增长等,这些现象的解决急切要求中国从供给侧入手,寻求新一轮改革的成功突破口。

  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文章分析,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消费需求层级在不断提升,并出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而传统的供给方式并不能满足这些新需求。有时消费需求表现不足时,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因为供给错位,需求没有相应的供给来匹配。

  事实上,与通常认为的需求“疲软”不同,从电影票房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到人们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2015年全国内地院线总票房达到440亿元,放映5438万场次,观影人次12.6亿,多项票房被刷新。其中不乏一些电影,前面观众一片骂声走出电影院,后面的观众还在义无反顾走进去,这是因为人们在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上的选择还十分有限。

  在健康领域,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的供给水平与人们的要求之间还有很多不匹配。事实上,人们很愿意为健康花钱,但钱似乎并没有很好的去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增长强劲。据商务部数据,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首次“过亿”。2015年出境旅游人数再度增加,达到1.2亿人次,出境旅游消费达到1.5万亿元,其中购物消费即达7000亿~8000亿元。但与此同时,国内旅游的消费环境不佳,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体验,也抑制了旅游消费增长。可以说,相比需求的旺盛,中国经济的供给环节出现竞争无序现象,恶意竞争,违法成本低,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消费信心。

  根据经济学家斯蒂格勒的产业组织理论,供给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市场结构的有效性。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市场秩序还很不健全,违法成本低,恶劣的竞争环境危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旅游市场中,违法的“一日游”“青岛天价大虾”“哈尔滨天价鱼”等频频见诸报端,影响恶劣。食品领域更是如此,由于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瘦肉精”“毒豆芽”“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让消费者很难在国内放心消费,争相购买进口产品。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