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23日电/近些年,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角色逐渐同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相匹配。下一阶段,围绕中国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人民币国际化还需稳慎扎实推进。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文章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走过了十几年时间。其中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落地是一个重要节点,彼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谓水到渠成。一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元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迅速摆脱危机冲击,经济实力、贸易规模、金融市场不断扩张,给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提供了条件。对中国而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有诸多益处,包括降低汇率风险、防范输入性通胀以及维护金融安全等。
文章介绍,在十多年发展历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快速起步、波动调整和企稳回升等阶段。推进初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逐渐扩大至全国,2014年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超20%,香港离岸金融市场上人民币存款一度超过1万亿元,2016年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经历过波动调整,但随着政策支持叠加市场需求回温,人民币国际化开始企稳回升,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与突破。
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持续巩固,投融资和储备货币功能有效发挥。支付结算方面,今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3.71%,创历史新高;投融资方面,今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排名升至第二;储备方面,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人民币储备规模占比为2.45%,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时提升1.38个百分点。
金融渠道成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渠道。今年1-9月,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高达28.8万亿元,是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的2.8倍。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沪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跨境理财通等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了广泛渠道。
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更加活跃。2022年有境外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国家和地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4838.7亿元,同比增长37%;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1.5万亿元;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清算量合计504.3万亿元,同比增长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