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8日电/网评:“通关”在望 仍需努力
来源:文汇报 作者:曾智明(港区全国政协委员 选举委员会委员)
近日不断传来“通关”的好消息,香港和内地的专家继续进行沟通,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上达成共识,有望在近期开放有限额免检疫“通关”。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更表示,希望明年二月与内地“有规模”通关。
勿采纳“与病毒共存”策略
要实现“通关”,香港须继续努力,尤其不能盲目仿效某些地区“与病毒共存”抗疫策略,尽可能地与内地的抗疫措施相配合,把外防输入和内防扩散措施做得更好,这样才能顺畅“通关”之路。
香港与内地不能顺畅“通关”,不仅令经济发展出现困难,也严重影响到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尽快与内地实现正常“通关”,已经是多数市民的共识。不过,有些人认同部分西方国家采取的“与病毒共存”,要求同步放宽对西方主要国家人员往来的防疫限制。但是,香港过去多波疫情的教训,警示香港社会不应采纳“与病毒共存”。
香港疫情今年以来大部分时间“清零”,是年初加强抗疫措施之后的成果。去年香港先后爆发4波疫情,一波比一波恶劣,今年1月开始,当局采取“封楼”强检行动,同时对境外来港人士采取更严厉的检疫政策,再配合疫苗的广泛接种,疫情才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受控。“与病毒共存”只会令香港经济衰退加剧,与内地免检疫“通关”变得遥遥无期。我们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重提“与病毒共存”的说法。当然,世界上有某些国家和地区尝试“与病毒共存”,但暂时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得到好的成果。
例如,实行“与病毒共存”的新加坡,近日新增感染个案日均3,000多宗,是年初的百倍。当地的公立医院最近都已经因应疫情而推迟非紧急手术,以预留床位给新冠病患。反观香港公立医疗系统本身就长期人手不足,若再贸贸然“与病毒共存”重燃疫情火头,可能付出的经济和人命代价难以计算。
外防输入不能疏忽
有一些意见认为,香港与内地一样采取“清零”策略,犹如断绝与外国联系,可能冲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云云。有外资商会人士甚至声称香港政府若采取“清零”政策,会破坏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部分外资企业已研究将一些部门调离香港。这种说法是本末倒置。香港之所以是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内地。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前店后厂”,还是后期转型为金融和高端服务业,香港都是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才有今天的繁华。内地是香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支柱,若能“通关”,香港可迅速恢复经济。放弃与内地“通关”而仿效海外的“与病毒共存”,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是无根之木。
特区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把与内地免检疫“通关”作为“头等大事”,那就必须优先于香港与外国“通关”。不久前,内地与香港有关官员和专家已经在深圳磋商“通关”事宜。在听取了内地意见之后,特区政府已将“通关”所需加强的防疫建议向内地提交相关回馈报告,尽量配合内地的防疫要求。既然如此,香港当前急务,应是集中精力与内地尽快实现正常“通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外防输入的措施,这样才能确保本港与内地早日正常通关并长期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