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美国霸权衰落型战略欺骗:削弱崛起国巩固霸权正当性
http://www.CRNTT.com   2024-06-26 11:57:00


图1:(经美国“战略欺骗”后)国际局部体系的变化
 
  2.错误知觉:两岸的过度自信

  为达到战略目的,美国会刻意造成两岸的错误知觉,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拜登对台湾的战略清晰承诺,使得台方恃宠而骄、更加冒进、挑衅。战略清晰承诺,可以包括美国海军的台海通行、美国国会相关议案提及台方次数、美国对台军售。同时,还需要注意美国方面的隐蔽性突破底线的方式,例如美国高级官员访台、线上会晤、发言提及等形式。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对承诺的否认及战略模糊的回归,可以使陆方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感上升,更加不能容忍台方的挑衅。虽然拜登政府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但其对战略模糊的回归,在“一中”问题上打擦边球,体现在其对原本投入与战略清晰的改口与撤回。2021年8月,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科尔宁(John Cornyn)在推特上称,美国在台湾驻军三万人,随后又删除推文。⑨2021年8月19日,美国总统拜登声称,台湾和阿富汗“有着根本不同的情况”,似乎暗示如果台湾遭到攻击,美国将保卫台湾。几个小时后,美官员紧急降温称,拜登说错话了,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

  3.间接效应:两岸矛盾激化

  因此,美国造成台湾与大陆双方的矛盾激化,台方更加冒进、陆方更具紧迫感,美国藉此得以获得消耗中国崛起、缓解美国霸权相对衰落的间接效应。台湾方面的冒进,表现在台湾外事部门与美国活动频繁、美国在台协会相关的活动。陆方的紧迫感表现在外交部与国台办的声明、社交媒体对台动武的呼声,以及军机、军舰绕台常态化。

  自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空军战机、海军舰艇绕台湾岛巡航、远海长训次数大增。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于2018年4月的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进行“绕岛巡航”训练,是针对“台独”分裂活动所展开的海上方向实战化军事训练,出动多型多架战机绕台湾岛航行,“锤炼提升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⑩自2019年3月31日,两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歼-11战斗机飞越所谓“台湾海峡中线”上空起至2021年十月为止,解放军军机绕台频率剧增呈“常态化”。⑪根据台当局统计,2020年解放军军机绕台(台南空域)超过380架次,截至2021年10月4日当日,56架解放军军机进入台“防空识别区”,这是台湾当局自2020年开始公开报道此类活动以来的最高数字。

  解放军军机绕台“常态化”不仅仅是警告美方应遵守其承诺、尊重一个中国原则,更是利用实际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向台当局示警,陆方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随着解放军军事实力的增长、现代化与智能化,此类型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增加亦表明了陆方愈加具有紧迫感、对“台独”势力不能容忍。

  4.小结:缓解相对衰落-削弱崛起权力

  美国使用战略欺骗造成两岸的错误知觉,一方面,对台湾的战略清晰承诺,使得台方恃宠而骄、更加冒进;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对承诺的否认及战略模糊的回归,可以使陆方更具紧迫感、更加不能容忍台方的挑衅。因此,台海由此可能发生冲突,美国也有机会能藉此消耗中国。美国扮演调停者,不仅能获取相关利益如对台军售以及国际声誉,更重要的是同时也能平衡中国崛起,延缓自身被赶超的时间、延缓衰落,维持自身霸主地位。美国在该区域的战略行动,获得的收益远大于成本。

  (二)案例二:美国在乌克兰区域的战略行动

  这一部分的研究以2021年末、2022年初美国在俄乌问题中预警的案例为切入点,探讨美国对乌克兰、北约诸国、俄罗斯的战略欺骗。

  2021年末至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当时都在说俄罗斯即将进攻乌克兰,在俄乌爆发战争前,美国做了数次战略预警。

  除战略预警外,美国还使用战略威慑处理乌克兰危机,但没有太明显和实质的表现,或是不足以威慑到俄罗斯。例如,2021年11月,美国军舰在黑海部署,俄罗斯国防部称之为“对地区安全和战略稳定的威胁”。⑫2022年1月5日,首批2000名新部署的美军驻欧洲士兵抵达德国和波兰,参与加强北约东翼防御行动。⑬美国警告俄罗斯不要继续进犯乌克兰,否则会付出“严重成本及后果”,例如美国额外施加经济制裁、美军在北约东部成员国增兵、继续帮助乌克兰。⑭

  当然,这些战略威慑当中也带有一定的对乌克兰的战略保证,因此,对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行动的研究还需要看到美国对乌克兰的战略保证,但保证与威慑有一定的关联性,美国的威慑如果未能成功,保证也大概率无效。

  1.掩盖意图:预警与渲染

  美国对乌克兰战略保证的同时,美国在北约的势力扩大。2022年1月26日,美国与北约以书面正式回绝俄罗斯所提“北约不东扩、乌克兰不加入”立场。⑮同时,战略保证还包括在对俄罗斯威慑过程中带有的保证行动,以及美国直接对乌克兰的武器装备投入。美国境内的军人进入预备调遣状态,做好进驻东欧地区北约成员国的准备,⑯美国与其他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给予武器装备上的支援。

  总之,美国的预警失败、对俄威慑失败、对乌克兰保证失败(即使没有同盟条约保证,但期间发出的信号有保证意味),美国这一系列失败,从表面上看,是其在维护秩序的过程中声誉受损。但在整个俄乌冲突过程中,美国的行为值得注意。一是为什么美国大肆预警、渲染俄罗斯的威胁?二是在俄罗斯真正进攻之后,美国为何却未有投入军队的行动、付诸有效的威慑与保证?最为重要的是,三种战略行为结合起来都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败,势必导致美国的声誉受损,而且这种损失或许比不使用战略预警、威慑或保证更大。或许在2022年2月24日之前,美国也并无十足的把握俄罗斯会进攻乌克兰;或许美国的军事投入也并不主要是为了威慑俄罗斯;或许美国对乌克兰的保证并没有声明上那样坚定。

  美国这一表面上可预见的失败,或许另有所图,美国的真正目的可能是藉此次俄乌冲突机会,进一步加强自身在北约乃至全球秩序中的霸权正当性。

  2.错误知觉:北约、乌克兰的恐慌

  我们将美国的具体行为放在具体的系统内分析,如图1中所示,俄乌冲突事件共有三个局部国际体系变化。在冲突爆发前,体系如图1a中所示,对于乌克兰来说,伴随之前的乌克兰革命,亲西方势力主导乌克兰政治,西方势力与乌克兰的互动使得乌克兰向北约靠拢,但在俄乌冲突之前,乌克兰境内仍有亲俄区域,例如之前加入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地区,以及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地,且在冲突之前乌克兰也未加入北约。对于北约来说,美国的战略预警,在既有俄罗斯与北约国家的矛盾基础上,加深了北约诸国对俄罗斯的恐慌。总之在此体系中,美国、北约诸国、俄罗斯、乌克兰各方的自主性相对较强。

  在冲突爆发后,如图1b中所示,基于之前美国的战略预警给北约诸国带来的恐慌,以及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带来的影响,北约及西方国家采取了比之前更为积极的行为以制裁俄罗斯。对比之前美国一直抱怨北约中的欧洲成员国对北约不尽心尽力,在保卫欧洲的事业中,美国付出太多,而欧洲盟友却付出不够,美国的战略预警使得北约诸国更加团结在美国周围,北约在2022年2月25日举行峰会,决定启动多国联合的“快速反应部队”,投入防卫北约国家。⑰2022年2月26日,美国政府与欧洲国家一道开始对俄罗斯制裁。体系中,乌克兰与俄罗斯开始战争对立,北约更加依赖美国,但美国、北约表面上并未直接参与到俄乌军事行动之中。

  预期在冲突结束后,如图1c中所示,乌克兰境内的不同势力倒向美俄一方,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与俄罗斯的对峙更为明显。当然,我们不能排除乌克兰将会通过和谈成为中立国家、跳出美俄之间的战略博弈,但局部的国际体系仍然是两方对峙。三种体系的对比而言,随着以美国为首的阵营与俄罗斯的对峙,对峙之前曾保持较大独立性的行为体如北约、乌克兰,进一步靠拢到美国阵营,与俄罗斯对峙。

  [图1:(经美国“战略欺骗”后)国际局部体系的变化]

  3.间接效应:团结在美国周围

  总结而言,这国际关系系统的演变过程中,美国的行为包括对俄乌冲突的战略预警、对俄战略威慑、对乌战略保证。三者在直接效应方面对美国的战略声誉,在历史记录上有损。

  然而,三者从间接效应的角度来看,战略预警失败,却加深了北约与乌克兰的恐惧,北约各成员国因此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团结在美国周围,参与对俄制裁,且团结趋势不断上升,例如启动“快速反应部队”,首次应用于威慑与防御目的,又如拜登的声明“北约将继续向那些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并有朝一日可能寻求加入我们联盟的欧洲国家敞开大门”,再如在俄罗斯反对后拜登又大谈芬兰、瑞典加入北约的可能,⑱以此剑指俄罗斯,加剧对峙。战略威慑方面,即使未能阻止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但北约对俄罗斯的威慑进一步延续并增强。战略保证方面,即使未能派遣军队保卫乌克兰,但美国与北约欧洲盟友之间的相互保证加深。此外,这些行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溢出效应,使得欧盟国家,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瑞士等国家纷纷响应美国的号召。间接效应方面,美国的这些行动,进一步加深了亲美阵营内的团结,在北约体系甚至是全球盟友体系范围内,加强了其霸权正当性的存在。

  如果仅仅是为了直接效应,那么从理性选择考量,美国是不会采取一系列的战略预警、威慑和保证的,因为上述行动一旦失败,直接效应带来的是声誉和利益受损。因此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行为,直观的解释难以符合理性选择考量。所以,我们需要从间接效应来考虑美国的选择,美国正是利用了系统中的间接效应,表面上是帮助乌克兰威慑俄罗斯失败了,实质上是为了加深阵营对峙,加强其霸权正当性存在。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