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理论带有重商主义的色彩,同时也包含了英国左派政党一些主张,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过,随着哈耶克等一些经济学家对凯恩斯展开系统性批判,凯恩斯理论虽然没有死亡,但已经边缘化。撒切尔首相、美国里根总统都强调市场的重要性,新自由主义逐渐掩盖了凯恩斯主义的光芒。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强调自由主义,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西方国家强调发挥市场经济作用的时候,假定全球化不会发生逆转,西方国家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当西方国家的市场主体(企业)处于控制地位的时候,新自由主义的推广就意味着建立西方市场主体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体系。
但是非常不幸,随着一些西方跨国公司借助于世界分工体系,将加工制造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体系已经支离破碎。通俗地说,由于跨国公司将制造的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自己保留设计和市场营销等利润相对较高的部分,结果导致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取的收入越来越多,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逐渐沦为西方跨国公司的“打工者”。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建立自己的市场体系,那么,经济增长将处处受制于人。正因为如此,进入本世纪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国家高度重视本国生产力发展问题。一方面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着力建立自己的产业体系,尽可能地向高端领域增加投入,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当越来越多新兴国家在产品制造方面积累知识产权,在某些科技领域对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构成挑战的时候,西方国家希望重新回到工业化初级阶段,大力发展自己的制造业,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夺回已经失去的市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矛盾由此而来。
中美之间的矛盾,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矛盾,同时也是世界经济结构重新布局产生的矛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家,在高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某些产品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对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发起攻击,对中国实施全面的制裁措施,试图阻碍中国发展的步伐。但是,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和贸易禁运,短期内可能会拖延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依靠本国的市场,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中国领导人提出国内市场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客观上化解了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的遏制战略。但是,在如何经营国内大市场的问题上,学术界却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一些学者根本不瞭解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所处的历史环境,不瞭解大英帝国殖民统治时期全球化势不可当的大趋势,不瞭解凯恩斯分析英国经济问题的基本假设,只是囫囵吞枣,把投资,消费、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当前我国许多经济学家不瞭解国际形势,也不瞭解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呼吁政府出台一系列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的政策,而这些政策似乎都似曾相识。如果实施下去,最终有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重蹈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