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兵法》蕴涵兵、商、文、史哲理,深得国际重视。 |
《孙子兵法》之和平战略及其政经关系
《孙子兵法》十三篇中之第一、二、三,始计,作战,谋攻是其战略之精华部分,其次军形、兵势、虚实、是其战术之要则。其余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是其战斗指导。以上战略与战斗三者关系密切、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相互支持。而胜于易胜,立于不败之地是战略一环。
其次,火攻篇和用间篇与政、经、心、军有密切关系,用以支持作战的重要环节之一,如用间成败影响作战至巨,不可忽视。如火攻在现代战争,可说是毁灭性轰炸,焦土作战,电子作战等都有极大影响,不可不察。
再次,政治、心理作战也可称为政战,对战略和战术层次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如《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经之五事,校之以计,令民与上同意。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不可验于度,不可象于事,不可取而神鬼。必取于人。五间俱用,莫知其道。赏必死间为先。
从上而论《孙子兵法》的战略最好不要打仗,要打仗先要充分准备,先要有周全的计划,要打胜仗就要主动,迅速,谋攻,如何获得全胜,减少牺牲,减少人民痛苦。如何设法获取最大的利益。所以要上兵伐谋,伐交,慎战,致人而不致于人。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非危不战,上下同欲,先声夺人。故是先胜而后战,胜于易胜。故修道保法,要战而屈人之兵。故孙武不失为和平的战略家、和平主义者。
所以《孙子兵法》战略战术的作为是“先胜求战,慎战求全。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先求胜。因敌致胜,胜敌益强。是故孙子主张和平,他认为战胜非善之善,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战略的最高目标。叫人最好不要打仗。如果不得已要打仗就要设法减少人民牺牲,所以他是和平战神,爱民如子,此外《孙子兵法》提到役不再籍,取用于国。因粮于战,非得不用。兵贵拙速,末闻巧之久,兵不顿而利可全,都是要如何减轻人民损失,保持国力的经略作战,对军事作战有重大影响,非利不动。令素行则民服。
《孙子兵法》之价值及其影响
《孙子兵法》是一部“有字天书”,不只止于“教战”而至“不战、止战”教民为善、“和平共处”令民与上同意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不可怒而兴师,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所以孙子是和平斗士。故是《孙子兵法》用之于商、“教大家能赚钱致富”。在商场作合理的竞争、靠智慧谋略和方法去打败对手,最好能如兵战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尽力做到“双赢”让大家一起赚钱致富,而民生乐利、不要两败俱伤。这是兵战和商战的《孙子兵法》最高战略指导。也是追求和平竞争的最高目标。
观之今日,陆台两岸“要和平共荣、要合作竞争”,故是善用《孙子兵法》之和平战略,以和为贵,以竞争代替斗争,以合作代替对立。两岸携手团结,唯“和平合作”,无坚不摧。唯“摒弃分裂对立”可求全求胜共存共荣。
孙子及《孙子兵法》之新思维
孙子主张“以民为先、以和为贵”他是时代的先驱,和平民主的守护神,他不仅是兵学的先知,而且兵法十三篇内容含有浓厚的文学气质和哲学的理则,任人百读不厌,熟读背诵,受益无穷。因此我们要学孙子,把孙子兵法视为今日爱好和平的新思维,携手发展和平海权,建立和平海洋文化、文明。两岸和平合作,共同建立中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新思维、新理想、新目标。
孙子不喜欢打仗而求胜,他主张“和平合作而共存”。是故《孙子兵法》是兵学亦哲学、文学与商学,故其无不可用,无战而不胜。其含有文学的气质,哲学的理则,商学的经营,故其能美化人生,能安定民心,能使安居乐业。让大家能赚钱致富,共存共荣,为其最高的和平战略目标。观之昔日郑和七航成功,乃尊师孙子,敦睦邦交、推展和平海洋文化、文明。《孙子兵法》和平战略,实有以致之。今日世界纷争不已,实有赖我中华推展和平救世。两岸亦应“和平合作”,团结一致,为“和谐、包容、合作”,结为一体,共享双赢。
总结来说,过去对《孙子兵法》的一般认知是教人如何打仗,如何才能打胜仗。其实《孙子兵法》的真正目的和思维是要人避免打仗,要“以和为贵”、“爱民如子”,主和而不主战,伐谋而不伐兵。所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没有人会愿意发动战争。庶几世界一片和平愿景,逐渐消弭战争于无形,《孙子兵法》将更弘扬于世。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0年5月号,总第14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