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德国企业家访华后撰文:澄清有关中国的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18-08-30 17:38:49


  中评社北京8月30日电/德国《资本》月刊网站8月28日刊载文章称,今年夏天早些时候德国梅迪亚特集团创始人兼执行总经理卡特娅·内特斯海姆跟随欧盟代表团访问了5个中国城市。此行彻底改变了她心中的中国形象。现在她澄清了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关中国的一些迷思。

  1.中国人只会模仿?

  文章称,中国公司长期以来被指模仿西方的成功产品、品牌和商业模式,稍加修改后在本国市场销售和使用。这种现象以“山寨”这一中文概念而出名。但中国企业不仅仅接受功能模式,它们往往还对其升级改造。

  文章认为,模仿、改进或组合带来了一些新的和独有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拷贝。事实上,中国在独立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方面正追赶上来。例如,2017年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二,只小幅落后于美国。它在这个创纪录之年超过了日本,把日本挤到了第三位。

  2.中国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发展水平?

  文章称,涉及中国在长期内是否会成为值得重视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时,有关中国的另一个迷思表达了西方国家的某种傲慢。例如,中国仍然经常被视为一个为了达到西方经济大国水平而必须补很多课的发展中国家。但如今的现实看起来完全是另一个样子。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城市正在推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并拥有让一个德国人只能羡慕的基础设施。

  3.“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制造”?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