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赵鸿飞:“我们是大火箭上的螺丝钉”
http://www.CRNTT.com   2019-03-09 17:05:15


  中评社北京3月9日电/初见赵鸿飞,一身穿着简单朴素,扎着长马尾,说话随和幽默。换上工作服,走进车间,这位大火箭总装测试车间副主任立刻变得沉着、严谨。“赵姐工作雷厉风行,对细节要求特别严。”同事雒云云悄悄说,“她生活中很随和,爱美,但工作时从来不打扮。”

  车间150多人,平均年龄29岁。8年前,赵鸿飞是这个部门第一个员工。

  一份图纸

  画下她的“处处留心、善于发现”

  2010年5月,上班报到,赵鸿飞穿着新买的米白色小西装。不想,领导见到她先提了个醒,“姑娘,家里有破旧衣服吗?越旧越好,白色衣服在这没法穿。”

  看着建造中的厂房和四周芦苇荒滩,赵鸿飞有点蒙。给父母打了个电话,把老家的旧衣服打包寄过来。

  边建设边生产。“厂房盖了三面就开始干活了……”赵鸿飞适应很快。没有上下水,没有厕所,都靠自己想办法。晴天车身全是土,雨天要靠人力推。“当时也没觉得苦,想着一切都会好起来。”

  工作中,她处处留心。除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外,设备处、基建处她见人就问,还跟着车间学机械知识。她一闲下来就画图纸,地面每个坑放啥设备,一一标注。赵鸿飞回忆:当时机械加工车间主任刚上任,她便抄了一份图纸给他,不想对方眼前一亮,直夸“图纸来得太及时了,帮了大忙!”这一份图纸,画下了她的“处处留心、善于发现”。

  有心人总是善于发现。赵鸿飞偶然发现同事画漫画。“我们工作刻板单调,尤其一些安全规范,如果用漫画方式体现,会不会更生动更容易记住呢?”她提议举办漫画比赛,用漫画形式宣传安全规范,“去年有20多幅作品参赛。”

  一次首飞

  背后是连轴转的克难攻关

  工作一年后,赵鸿飞调到总装测试车间。在这里,她和同事一起完成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的总装测试。

  新研制,有困难也有风险。一次试验中,遇到火箭箱体爆裂;户外大雪,使分解工作更加困难,赵鸿飞要在短时间内制定快速拆解方案,既得把箱体盖子打开,还要防止被低温液氮伤到。

  赵鸿飞带着同事迎难而上:未排放完的液氮冒了出来,戴着的手套被冻住了,各种困难不断……费了老大劲才把箱盖安全打开。样品拆除后,却发现缺失了两块小碎片,赵鸿飞又和队员在雪地里,扒拉着找了两天……

  车间都是细致活。一个插头里几十根细针,得仔细辨别每根是否有问题。赵鸿飞说,总装过程实行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大意。“前面部门的一个零件有问题,还可以更换,我们如果出问题,就得倒推回去,涉及所有部门。”赵鸿飞和大伙严格把关,保障最后一道流程“后墙不倒”。

  细致活儿,还得连轴转。赵鸿飞常常工作到半夜12点,回到宿舍倒头就睡。辛苦付出,只为了首飞那一刻!2016年6月25日晚,赵鸿飞和大伙挤在办公室里看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发射的直播。点火!起飞!助推分离!随着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行,大家松一口气,再松一口气。星箭分离后,办公室一片尖叫,转头就是抱头大哭……

  一支队伍

  航天精神绵延传承

  野外试验,一待就是一天;30米塔架上,即使到了饭点也不会轻易下来,送饭人员知道后,经常会留些鸡蛋、牛奶给赵鸿飞;大年三十,车间主任从北京家里跑到天津,跟值班人员一起吃年夜饭……

  航天事业都是幕后工作,可这些细节赵鸿飞念念不忘,“我们是大火箭上的螺丝钉,平凡普通,合在一起,却铸就了伟大梦想。”

  去年看望一位老航天人的经历,让赵鸿飞印象深刻:老人80多岁了,身体不好很少下楼。但一提工作就兴奋,拉着她聊个不停。

  航天精神,绵延传承。2014年,公司获批成立崔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重点培养技术骨干人才。赵鸿飞负责人才选拔推荐,她思路活:“标准是创优、创新,不一定是重大创新,工艺技术上的小革新、优化都可以。”“有好的想法,不会做也没关系。找人协助,做出来后,参与方都加分。”

  思路开阔天地宽,公司年轻人立刻行动,电脑防尘罩、电插头挂钩、自动复卷机……一个个创意很快转化为实物,进入车间使用。

  “年轻人脑袋灵活,我们只要创造机会和平台,他们就能创造惊喜。”赵鸿飞说:“每一位默默付出的航天人,都是我们不断坚持的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