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反代理人战争”与“一中两宪”政治现状
http://www.CRNTT.com   2023-01-30 16:39:58


 
  三、“和平协议的名称”与国际参与的名称

  总统府发言人张淳涵转述蔡英文的说法:“兵戎相见绝对不是两岸选项”,这是台湾人民的共识。她的积极主张是:“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之下,我们也愿意和北京当局,寻求双方可以接受,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方法。维持台海及区域的和平稳定,是两岸共同的责任。”

  任何人都不难看出,这又是蔡英文一贯使用的“话术”。民进党政府最重要的政策方向,就是嘴巴讲“和平”,行动搞“两国论”;至于说“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之下”,“寻求双方可以接受,维持和平稳定的方法”,其实《反分裂国家法》第七条也有同样的主张:“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内容包括“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活动空间”。

  如果海峡两岸都能够接受“一中两宪”的主张,将来双方要以对等“政治实体”的立场,签订“和平协议”或其他涉及政治问题的协议,既然不能使用现有的国名,不妨使用“台北中华”(Taipei China)和“北京中华”(Beijing China)的名称。在这两个名称中,“台北”和“北京”分别代表两个“政治实体”的首府所在地,也可以作为“China”的形容词,其意义分别为“台北的China”和“北京的China”,代表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谁都没有被谁“矮化”成“地方政府”。

  将来在两岸关系的正式公文书中,使用“台北中华”和“北京中华”;在参与国际组织的场合,则可以使用“Taipei China”或“Beijing China”。

  用国民党主张的“一中各表”来看,“台北中华”指的是在台北的“中华民国”,“北京中华”指的是在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大家都是中国,完全符合“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精神。

  这两个名称的最重要创意之处,在于英文用China,中文用“中华”。意义虽然一样,但却可以让“逢中必反”的绿营人士保持冷静,理性看待两岸问题。大家必须静下心来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台湾可以接受“中华台北”,却不能接受“台北中华”?柯P曾经说过:他的底线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的英文名字难道不是Republic of China吗?把Taipei China解释成首都位于Taipei的China有什么不对呢?

  接受“一中两宪”的政治现实,便可以解决台湾参与国际的问题。过去多年来,台湾曾经以许多不同名称参与国际组织,每种名称所受到的待遇都不太一样。最早是奥会模式,1981年在瑞士国际奥委会恢复台湾在国际运动赛事的会籍,台湾可以“Chinese Taipei”(我译中华台北)加入,第一个大型国际运动赛事,就是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

  另一个是世界贸易组织的WTO模式,台湾是以“台澎金马经济体”加入,是源自“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

  2008年后,两岸关系改善,隔年台湾受邀以Chinese Taipei之名以观察员身分出席世界卫生大会(WHA),部长层级可出席大会。但观察员没有投票权、被提名权和参加总务委员会的权利。

  2013年9月,台湾再以“中华台北民航局”(Chinese Taipei CAA)名义,以受邀贵宾(Guest)身分出席国际民航组织(ICAO)大会,但比“WHA模式”的观察员低了一级。

  台湾原本是亚银的创始会员国,一九八六年因中国大陆入会而被片面改名为“Taipei,China”,台湾每年参与都会提出抗议。一九九八年香港以“HongKong,China”的名义加入,亚银因此创造出在逗点后不空一格的方式,将台湾会籍名称改为“Taipei China”,以区分台湾与中国特区不同;这种以非正式国家却仍保有会籍的“亚银模式”仍然沿用至今。“中华台北”的英文名是Chinese Taipei,对不懂中文的老外而言,意思就是“中国的台北”。衍用这种不伦不类的名称,被大陆吃足豆腐,那有什么国家尊严可言?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称加入国际组织,才是不折不扣的“自我矮化”。以“亚银模式”加入国际组织,为什么会“矮化”台湾?

  四、大陆方面的反应

  二次政党轮替之后,由“民主行动联盟”原班人马组成的“两岸统合学会”,曾和大陆涉台学者举办四次会谈,讨论如何建构两岸和平框架。

  在第一次会谈中,我提出“一中两宪”的主张,建构两岸以对等宪政实体的立场,签订和平协议。大陆代表却疑虑“一中两宪”会不会变成“两国论”?张亚中教授因此在第二次会谈中提出“一中三宪,两岸统合”的构想,认为依照欧盟经验,将来双方以对等立场签订的各种协议,可以视为“第三宪”,两岸便能逐步走向“统合”之路。

  2011年元月,在澳洲雪梨附近“南天寺”举行的“南天会谈”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李义虎说,以“一中两宪”描述两岸关系的现实,“是没有问题的”,“第三宪”则是“未来的理想”;“一中两宪”既不是联邦,也不是邦联,而且在国际也有先例,像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桑给巴尔之间的关系,便是“一国两宪”。

  当时我对坦桑尼亚和桑给巴尔的关系一无所知。回台湾后,在2011年2月出版的《中国评论》上,发现了一篇文章,题为:“联合共和国:坦桑尼亚模式与两岸统一模式初探”,一开始便说,2009年2月中国大陆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坦桑尼亚时,与坦国总统基奎特举行会谈,同一天他又会见了桑给巴尔总统卡鲁姆。“令人不可思议,一个国家怎么会有两个总统呢?而且在国事活动中都得到外国元首的正式会见。其实,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是由坦噶尼喀(大陆)和桑给巴尔(岛)两部分联合而来的,以前是各自独立的国家,作为联合共和国一部分的桑给巴尔,目前仍有自己的宪法与总统”。

  作者指出,位于东非的坦桑尼亚面积九十四万余平方公里,位在东非外海的桑给巴尔面积两千六百余平方公里,是一个海岛,坦桑尼亚人口约四千万,其中桑给巴尔近一百二十万,面积比例约365比1、人口约34比1,中国大陆总面积与台湾的比例约268比1、人口约56比1,两者极其相似;文中还强调,“胡锦涛主席作为中国国家元首,访问坦桑尼亚期间在会见联合共和国总统后,还要会见桑给巴尔总统,其他到访的中国领导人也会依此惯例”。

  果然,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访俄行程后,3月25日访问非洲首站,在同一天内与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会谈,接着又会见桑给巴尔总统谢因;并允诺参与连结坦桑尼亚和桑给巴尔的坦桑铁路改造和营运。瞭解大陆政治的人都知道,领导人任何公开行动,都有强烈的政治意涵。在我看来,2014年2月底,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连习会后对外表示:“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施一个中国原则,从而形成一中架构下的两岸关系”,已经开启了“一中两宪”的新时代。当时跟“中华民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为23个。

  五、结论:“一中两宪”与“反代理人战争”

  从本文的析论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今天的两岸关系之所以会搞成当前这种“剑拔弩张”的态势,主要是因为民进党政府为了谋求“台独”,不惜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的政策,心甘情愿当美国的“马前卒”,帮美国人打“代理人的战争”。

  今(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开打以来,“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已经成为大多数台湾人共同关切的一项话题。其实大家都很明白,乌克兰的面积为台湾的160倍,是欧洲第二大国家,而且它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外交关系,所以战事可以拖延半年以上。台湾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万一两岸战争,结果必然是“首战即终战”,殊少有任何回旋的空间。因此,如何维持两岸之间和平稳定的关系,便成为台湾朝野各界必须严肃思考的一项重要议题。

  二十大之后,10月26日,前总统马英九在远见高峰会上透过视讯连线,与澳洲前总理、中西事务专家陆克文对谈。马英九指出,台湾应主动和大陆对谈,让紧张情势能暂时和缓,他相信双方还是能找到对谈方案,例如他执政时提出“和陆友日亲美”,以宪法的台湾地区、大陆地区框架与对岸对谈,就让心结及误会减少。

  马英九表示,中共二十大后对台湾的立场感觉上更为严厉,民进党抗中保台的政策只会让两岸关系不断恶化,应该好好检讨;现在“反正就是靠美国打”的状况,他认为最危险,因为不晓得有什么事是不能控制的。

  陆克文表示,未来中美竞争加剧不可避免,但中美战争是可避免的,建立“管控的战略竞争”的大框架,可降低因竞争升级而冲突的风险,第一是中美双方充分竞争战略、经济影响力,看谁的发展模式比较好;第二,双方可就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进行合作,“如果二○三○年,大家没有在台湾海峡发生军事冲突或破坏性强大的网络攻击,那就是成功”。

  马英九所说的“以宪法台湾地区、大陆地区框架”,就是本文所主张的“一中两宪”。二○三○年之前,台湾将举行今年十一月底的“九合一”地方选举,以及2024、2028年的总统大选。目前看来,两岸和平的唯一希望,就是在野势力一面以“反代理人战争”作为主轴,互相串联,反抗民进党当局的政策,一面以“一中两宪”的立场,和对岸保持交往。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12月号,总第300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