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黄辉珍:四百年台湾历史命运不曾孤立于中国
http://www.CRNTT.com   2013-04-22 00:20:50


资料图片:2012年10月13日上午,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月刊邀请绿营专家学者,在中评社台北会议室举办论坛,深入解读谢长廷访问大陆所代表的意涵,评估可能在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后续对民进党和民进学两岸政策的影响。论坛由黄辉珍(中)主持。
 
  《中评》“思想者论坛”一栏之所以精彩可读、引人入胜,之所以现实性强、启发性高、影响力大,一方面是由于与谈人的思想深度和自由言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完整反映了台湾绿营或民进党的真实面貌;一方面也由于《中评》完全尊重言论自由,完全忠于事实报道,充分体现专栏的真实性、多元性、包容性、综合性。 

  “两岸共同媒体”是《中评》理想的定位与使命。在沟通两岸,特别是沟通民共两党观念认知方面,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平台,是自1998年创刊以来,积15年之经验逐步积累的成果,可以说是开民共交流风气之先。近期以来,民共交流成为热点议题,两岸重视,国际关注,后势发展可期,无疑进一步证明了当年《中评》创刊的实事求是和敏锐预见。 

  稍早,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表示,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长远视野,希望牵线搭桥,与台湾所有主要政治力量接触交流,这是好事。因为,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台湾,就有可能形成具有建设性的政策。近年,大陆对台湾民情理解比较深刻、全面,对台政策稳健理性、求真务实,与《中评》“思想者论坛”充分、及时、准确反映台湾绿营或民进党的感情与思想,不能说没有关联。 
 
  现在,民共交流之门已开,但道路不会笔直平坦。《中评》持续为两岸关系、民共关系议题,沟通各方,激荡智慧,导引真知灼见,形成正确道路,必然功能更强,作用更大。尤其,当人们看到有台湾蓝绿重要人士对大陆领导阶层十分陌生的事例,这就证明了两岸政治隔阂仍深,两岸政治菁英交流机制更显迫切需要。《中评》作为长期沟通两岸的重要平台,空间广阔,任重道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