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集体身分的途径,透过两岸海洋合作的角度加以检证,翁明贤认为:思考两岸海洋合作,其前提在于先建构两岸海洋合作的“集体身分”,在“相互依存”、“同构型”与“共同命运”方面两岸歧异不大,但是,在“自我约束”方面,呈现两岸不同的情势:台湾是否能够克服被威胁的恐惧?北京方面是否愿意单方面“自我束缚”?另外,两岸海洋合作的战略思考:如何减少外界的干扰?尤其是美国的因素如何克服?
在具体海洋合作操作面上,从战略层次上,两岸是否先行建立共识,双方各自针对海洋合作提出各自声明,再进一步协商,建构“促进第一岛链和平稳定宣言”。当台湾提出“东海和平倡议”欲扩及南海区域,两岸其实可以从双边先行,建立某种程度的合作共识。
在战术层级上,首先,整理目前计有的定期与非定期的官方与民间两岸海洋合作机制,分析累积成果与局限因素为何?建立国家层级与专业事务层面的两岸海洋合作对话机制。再者,民间企业扮演关键角色,如何促进两岸海洋相关产业合作,也是有助于两岸海洋合作的积极作为。
海台湾研究所、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台海研究》杂志、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及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8月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甲午战争反思暨两岸海洋合作”学术研讨会。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专任教授兼所长翁明贤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