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央美抗战首展:老兵速写话历史
http://www.CRNTT.com   2015-07-12 09:46:46


 
  袁元在创作《丰碑的记忆》时,同样看了大量的史料,又到延安的宝塔山进行了现场考察,“绕着山转了一个礼拜,看哪个角度比较合适”。最后他选择了这座山的正面,“山形比较方,像一座纪念碑”。不过,与历史资料相比,袁元发现宝塔山周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他选择了从人们对延安的记忆出发来表现历史,画了人们记忆中革命圣地的历史形象。

  拜访老兵和大量速写人物稿

  油画系老师石煜的一组向远征军老兵致敬的7人肖像,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艺术家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大笔触的铺排,让这7位高龄老人像纪念碑一样定格在画面中,极具视觉震撼力。

  石煜告诉记者,在三年前的一次腾冲之行中,他无意间了解到远征军老兵。他觉得他们不应该被遗忘,所以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石煜一直惦记着这个群体。“今年有这样一个主体性创作,便第一时间想到了他们”。在创作构思初期,受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兄弟连》的启发,石煜特想画一组《中国兄弟连》,呈现老兵们口述中的战争场面。

  为了深入了解那段历史,石煜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部分幸存下来的高龄老兵,超出预期的是,他们并不太愿意再回首那段往事。石煜理解这些老兵内心的矛盾,“这些老兵不想说太多,但又不想被遗忘,毕竟在那场战争中死去的人很多,活着的人很少”。

  深入了解后,石煜放弃了最初的设想,决定描绘他们当下的生命状态。在他的印象里,这些老兵“很悲壮,每个人都像一座纪念碑,但又很凄婉,让渺小的我不知如何去面对他们”。通过多次实地采访和大量的速写稿,最终完成了我们看到的《远征军老兵》。画面中的7位老人中,唯一的老太太,是当年远征军中的宣传战士。

  石煜对主题先行的创作并不感兴趣,在这一次的作品中,他没有描绘战争本身的残酷,而是试图通过“今天的形象与历史图像相对应,从历史中学会反思”。在他看来,艺术的重要性在于“创作者是否从心出发,而不是从简单的样式出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