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经济每月谈:专家权威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http://www.CRNTT.com   2016-03-18 00:39:4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中评社 王秀中摄)
 
  “国际上唱衰中国的声音和悲观情绪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表示,中国在“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时期,这五年将奠定我们成为经济强国的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发展的信心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有着巨大的刚性。2016年中国的GDP总量是67.7万亿人民币,到未来收官之年2020年,GDP总量会达到90万亿人民币。怎么理解这个数字?陈文玲指出,“每年相当于增加7000万到8000万美元的增量,这样一个增量相当于法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一年的GDP。这是一个巨大的刚性的增量。”

  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这个韧性主要来自于五大新红利。第一个红利是新型城市化红利,通过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的协调发展,会出现很多新型城市或者是新生的城市,城市的形态会发生根本变化。城市之间的要素对流和城乡之间的人员对流将在“十三五”时期逐步显现。第二个红利是中国巨大的市场红利。未来每年有200多万亿物流市场规模,中国依然是是全世界投资者最看好的国家。

  第三个红利是软基础设施投资产生的巨大红利。陈文玲认为,软基础设施投资未来将产生2万个亿的投资规模,投资会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生存、生产基础条件。第四个红利是金融创新的红利,也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红利。我们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的清算中心、离岸中心,中国的的金融已经走出国门。第五个红利是“新人口红利”。过去是以劳动力、体力劳动支付为主的低工资、低福利、低贡献,未来将转换为创新驱动的主力。受过高等教育和具有高技术支撑的1亿人将来会成为创新驱动、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弹性”,这来自政府自身坚定不移地改革给市场创造的新空间;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一带一路”、东中西战略、四大主体功能区、长江经济等区域的重新布局,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的余地;以及以创新发展作为第一驱动力。

  “中国经济仍然有爆发力、弹跳力、有持续的能力。”陈文玲坚定地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