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社评:确立大食物观 确保粮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2-09-05 00:02:30


  中评社香港9月5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联组会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民以食为天,人类生存的根本前提是吃饱肚子,在此基础上才能追求吃得好和吃得健康。大宗粮食作物的安全供给是大食物观的核心基础,没有大宗粮食作物的安全供给,大食物观就无从谈起。中国14多亿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食用油、192万吨蔬菜和23万吨肉。预测到2035年中国玉米、大豆消费总量分别将比2020年增长16%和9%,肉类、禽蛋、乳制品、水产消费预计分别增长24.7%、10.4%、32.6%和10.0%。因此,在贯彻落实大食物观的实践中,必须防止忽视主要粮食作物的倾向,必须把确保粮食持续稳定供给作为第一要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食物生产涉及千家万户的一日三餐,食物供给的最高目标就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味佳肴和健康长寿的各种需要。目前随着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总体上进入了食物更多样、更营养、更安全的新阶段,居民的食物营养结构以及能量、脂肪、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的摄入量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动物脂肪量、动物性蛋白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面向未来食物消费需求变化趋势,传统的食物供给体系已难以满足人民生命健康的迫切需要,必须全方位、多途径开发多元化食物资源,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科技、政策、体制等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由此为大食物观的贯彻落实提供重要保障。

  从农业资源禀赋看,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育全球近18%的人口,注定了中国粮食和食物的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从中国粮食安全现状看,现阶段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在口粮安全和能量安全的基础上,保障营养素供应的安全。告别了吃不饱饭的历史,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在吃的问题上就是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供给。

  面对这一形势,如今提出大食物观,就是要放眼整个国土资源,依靠现代科技驱动,通过广泛开发国内食物资源,以此拓宽食物来源,增加食物总量,在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的基础上继续发力,游刃有余地应对国际新变局。在新时代,大食物观的深刻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