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11月19日晚抵达北京,展开其任内的第三次中国之行。舆论普遍认为,布什访华后美国的对华关系将进入调整期,中美战略地位将渐趋平等。本社摘取相关言论,汇集如下,供读者参考。(评论员 柯冠)
一、中国接待布什空前自信 中美战略地位更加平等
1、接待布什空前自信 讨价还价余地大增
布什为期一周的亚洲之行凸显出全球局势的变化,中国国家主席和美国总统将互致问候,而他们所处的战略地位比两国关系自1/4个世纪前实现正常化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平等。
中国必将怀着前所未有的信心欢迎布什,享受自己对这个世界超级大国与日俱增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深化它与美国的关系,这种新的均势缩小了布什在贸易、货币争端、军事、人权等一系列问题上讨价还价的余地。中国外交问题专家正在为一个可能出现的新时代而欢呼。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网站)
2、北京低调平和 不送美国政经大礼
美国总统布什周末(11月19日至21日)到访北京。与美国方面的主动和高调相反,中国领导层今次表现得外冷内热,本星期北京实际上有连串活动,为布什到访加温,变相地有一个布什来访前的“美国周”,有关安排十分缜密,但较为低调,又以民间活动为主。
本星期在北京的第一个预热活动,是400人规模的中美豪门夜宴,夜宴的男主角是型男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嘉宾是一组中美企业家、现任和退任的高官,地点是北京人民大会堂。本周另一重要活动,是第二届中美关系研讨会举行,阿诺德?施瓦辛格也是研讨会的参与嘉宾之一,另一个预计出场的嘉宾,是美国前总统布什。
北京为布什访问预热加温,据官方传出的资讯,今次布什到访,胡锦涛将礼貌到家,但不会送经济大礼、让政治大步,特别是汇率、贸易等方面,胡布峰会不会有令人意外的消息。今次中美特别谈的,有地区安全问题,除了朝核问题,将对日中关系交换意见。 (《香港经济日报》)
3、布什来访经济目的大于政治目的,中国要让美国就台海问题做出让步
现在美国首要的问题是资金的供应问题,因此这次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来。1.通过释放善意力求让中方做出不抛售美元资产的承诺。2.会在经济上释放善意,如可以购买美国大型企业,或者是要求中国增加购买美元资产。
反正此次布什的经济目的大于政治目的,他们或许可能假装谈什么朝核问题、汇率问题等等,可是他们的真正的行动目标是有求于中国。因此中国要有准备的、有针对性的接待布什,以求让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做出较大让步。还可根据美国担心中国抛售美元资产有求于中国的时候,多方面的达到中国的目的。(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4、中美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台湾问题,二是中国崛起问题
摆在中美面前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台湾问题,一个是中国崛起问题。这两个问题其实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为了牵制中国和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把台湾问题当作他手中的一张王牌,不时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就短期来说,他不会在台湾问题上让步,还会继续利用台湾问题找中国的麻烦。虽然中国和平崛起不可阻挡,但是美国政府对此却耿耿于怀,千方百计加以阻拦,企图把中国局限在他可以打击的范围。他害怕中国强大,但是表面上还是不得不说「一个强大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由此可见美国人是多么的虚伪。 (菲律宾《世界日报》)
二、布什展开访华之旅 对华政策逐渐转型
1、布什访华重要性在于美总统第一次真正回应中国崛起对美国的影响
布什这次访华的重要性在于这将是来访的美国总统第一次真正回应中国崛起对美国全方位的影响。虽然‘中国崛起’这一字眼未必会反复出现在布什访华的讲话中,但是这无疑是其字字句句背后的真意,
今年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即将到来的布什访华是美国政府面对一个崛起中的中国正在作出的政策回应的开始,那就是即使空手而归,美国高层仍然照去不误。因为美国必须‘卷入’中国。 (美国《华盛顿观察》)
2、布什重新定位中美关系 对华政策逐渐转型
从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到可能将中国视为「利益相关者」,大陆学界和媒体都认为,布什的第二任期已重新调整与中国关系定位。老布什前两天在北京表示,他和他的儿子都认为中美关系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双方不应成为敌人,而应成为朋友。他也表示,中国的崛起应是和平的,也相信是和平的。
显然,一向摆荡于「接触」或「遏制」天平之间的美国对中国政策,再次往「接触」中国,与中国合作方向前进。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内部虽仍有「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但从老布什的言论来看,美国将愈来愈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和积极交往。
布什第二任期调整的不仅是对中国政策,对两岸的立场也已转变。从第一任期甫上台即公开誓言要「保卫台湾」,首次访问大陆即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大谈台湾关系法,然而随两岸关系变化以及美台关系互动出现问题,智利「布胡会」时,布什即向胡锦涛表态,不支持台湾独立以及反对两岸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 (台湾《联合报》)
从略带敌意的“战略竞争对手”到更为平等的“利益关系者”,布什政府正对中美关系重新定位,布什总统访华或将揭开对话政策的“红盖头”。 (澳门《正报》)
目前,布什对华政策已回归现实主义。在对华关系上,有个性的“布什总统”,已经被现实和务实的“布什政府”所取代,从而使其政策和手法变得谨慎而圆熟。
布什总统明天前往北京访问,这是他入主白宫五年以来第三次访问中国。与所有前任相比,这样的频率是非常高的,甚至是最高的。它不仅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历史性演变,而且也再次体现了世界重心正在向东方转移的现实。(新加坡《联合早报》)
3、布什访华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我们希望尽量保持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但是我看不到(这次布什访华)会有任何突破性的内容。这次访问更重要的是其象征意义”李杰明大使说,“不过另一句话说,保持工作层面具体问题的接触有助于回答更高层面(中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华盛顿观察》)
4、布什访华会摆出严肃脸孔,但不会诉诸中国恐惧症
布什访华将会摆出严肃的脸孔,不过至少就美中贸易而言,他并不会诉诸于反射性的中国恐惧症。
到目前为止,布什顶住了美国国会要求惩罚中国的压力,但是白宫对某些议题的沉默却助长了“中国恐惧症”气氛。例如中海油收购加州联合石油一案,布什的沉默使得原本正常的商业交易告吹。 (英国BBC)
5、美国当务之急是找到与中国和谐相处的方法
美国一个当务之急是中国在迈向超级强国的路途上,找到与中国和谐相处的方法。如果对历史采取悲观的看法,人们会说美国与中国这两个超级强国将无可避免的发生冲突,但是这种悲观的看法是可以避免的,这主要取决于中共是否坚持一党专政。
只要中国维持集权政治,美中两国是不可能真正交心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还是必须与中国合作。布什的任务之一是要挡住美国国内保护主义者的偏狭利益,不伤害美中关系。因为美中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当,将对人类的和平与繁荣产生重大的意义。 (英国BBC)
三、胡布会晤 友好坦诚
1、胡布会友好坦诚
胡锦涛会后形容会谈友好坦诚,显示尽管对一些议题表达了不同的立场,但并没有「翻脸」,布殊下午还去骑单车,可见气氛不坏。中国几家航空公司又正式签约向美国波音公司订购价值逾三百亿港元的七十架飞机,作为帮助布殊改善美国贸易赤字的一点心意。 (香港《星岛日报》)
2、布什不可能对北京有太大的压力
布什这次来华会晤胡锦涛,不可能对北京有太大的压力,外界一般估计布什也不会在这次行程中取得什么好处。例如,美国力逼中国再把人民币升值,但预料中国仍会采取「拖」字诀,不会轻易让步。又如布什将谈人权问题,但也不能对中国构成甚么压力,而实际上布什的这些话主要是说给美国国内的政客们听的,以减低美国国内对他的攻击。(香港《成报》)
3、中美双方要谈的事多得很
布殊今次访华,正值其民望因伊拉克问题和种种丑闻而跌至低点,他在日本赞赏台湾民主进程,在北京参加主日崇拜,向胡锦涛建议邀请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访问,种种都有助提升自己在美国人心中的人权捍卫者形象。
据中方官员指出,有关人权问题只占去双方会谈很少时间。由此可见,布殊在完成这「指定动作」后,中美双方要谈的事多得很。从两国领导人早上会晤后见记者透露的立场,由贸易平衡、人民币到知识产权,由台湾问题到禽流感,联合国改革、北韩核武到恐怖主义,由能源开发到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等等,可见关乎双方以至普世利益的议题甚多甚广。 (香港《星岛日报》)
四、中美关系走向平淡务实 但未来仍有变数
1、中美关系已从「中国热」和「中国威胁论」的两极,进入较平淡务实的阶段
美国总统布殊匆匆访华四十小时,分别会晤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表面看来没有甚么重大突破,实际上则显示中美关系已从「中国热」和「中国威胁论」的两极,进入较平淡务实的阶段。 (香港《星岛日报》)
2、布什对华定位既说不清,也不想说清
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和他父亲一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北京度过的短暂岁月无形中对其中国政策的制定产生深刻影响。起码,较之其内阁中的任何阁员,他是对中国在过去30多年间所发生的变化具有最直观经验的唯一一人。问题在于,如何判断这种变化对美国的影响,从而确定中美关系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是“战略伙伴”还是“竞争对手”,或者如某些美国高官所说的那样是“共同经营者”,布殊本人既说不清,也不想说清。
他在访华之前接受亚洲记者采访时,刻意回忆起他30年前在北京胡同骑单车的情景,似乎是想告诉中国人,他对中国还是有一份特殊情怀。不过,这份特殊情怀并不足以让他忘却对中国的担心,甚而张开双臂去拥抱中国的强大。(香港《明报》)
3、莫一厢情愿以为布什会带来“中美互动新时代”
美国总统布什两天访华行程意义之重大,是不必置疑的。不过,也不可能达到一些内地传媒一厢情愿期盼的“中美互动新时代的到来”的程度。
必须注意到,布什在出访中国之前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非常谨慎地把调子定在“我们想和你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之音上,而非国际外交术语常常用到的诸如“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的用词。布什进一步的解释是:“中美关系非常重要,这是很复杂的关系。”至此,布什已经基本把这次访华的目的和计画勾勒得很清楚了。“重要性”与“复杂性”,布什访华带来至少如下几层意思:
一,中美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还是离不开老生常谈的一些问题,如台湾问题、朝核问题,核不扩散问题、安全问题、反恐问题、伊朗问题等等。二,中美关系复杂,目前仍然处在问题多、麻烦多、误解多、摩擦多的时期。三,中美关系要好,双方必须作出政策调整。 (香港中评社)
4、美国发展对华关系的同时也在编织中国包围圈
就在美国总统本周访问北京以改善对华关系之际,从蒙古到印度再到日本,华盛顿正在编织一个遍及亚洲的军事合作网,以应对中国有可能崛起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所带来的风险。
美国国防部的规划者们以及布什政府的其他策略师仍然相信,美国需要预先制定一个亚洲政策的中长期框架,他们一些人将其称之为“遏制加接触”策略,也就是在与中国接触的同时也能够对其加以遏制,以防美中关系未来出现恶化。(美国《华尔街日报》)
5、美提“责任论”意在调整对华战略
近期来美国对中国问题的讨论,忽然从“威胁论”转到了“责任论”,拐了整整一个90度的弯。美国的政要以及智库人物,纷纷对中国提出了“要负责任”的要求。任何看待负责任,成了中国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相信美国总统布什今次访问中国,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规劝中国负责任。因为在布什访华前,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在调整对华战略思维,接纳中国,让中国承担责任,就是中国责任论的主要内容。再具体言之,纳中国进入已形成的世界体系中,让世界体系约束中国,中国分担责任,成为世界股权体系的持有者,而非革命者。
美国要中国负责任,中国不会拒绝,但有几个问题必须解决:第一,美国首先要改变对华遏制战略,一边是遏制,一边是要求负责任,这是自相矛盾的做法。第二,美国必须与中国共同提升双边关系,使双方能够达到高度的互信。第三,中美之间必须加强对话,逐步解决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对台军售等等问题。 (香港中评社)
6、中美有冲突一面,也有合作余地,中国现阶段的策略是“稳住美国”
既然对中国怀有成见,为什么布什还要移樽就教,千里迢迢来到中国访问呢?这是因为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国力一年比一年强,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迫使布什不得不放下架子与中国打交道,表面上与中国保持某种程度的友好关系。例如,美国企图解除朝鲜的核武装,但是,如果没有中国从中穿针引线,金正日是不会轻易入彀的。
中美利益有冲突的一面,但也有合作的余地,除了朝核问题外,反对恐怖主义也是双方的一个「公约数」。布什到中国访问对双方来说也有一定的好处,可以使中美关系得到缓和,有利于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对中国来说,现阶段的策略是,稳住美国,尽量不与她发生武力冲突,大力发展自己,到了综合国力可以与美国匹敌,届时,不但美国不敢说大话,台湾问题就会如同香港问题一样,要什么时候解决就什么时候解决。国际政治就是这样,没有实力作为后盾,什么事情也解决不了。 (菲律宾《世界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