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东欧、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成为北约增加国防开支的积极“响应者”。据北约消息人士透露,波罗的海三国和相关东欧国家在北约国防部长会议期间,主张将开支标准占GDP比重由目前的2%提高至2.5%。其中,波兰将把2023年国防预算在GDP中的占比提升至4%,较2022年的2.4%显着跃升。一旦计划落地,波兰将成为北约成员国中国防开支占GDP份额最高的国家。而丹麦为增大国家财政在国防预算上的回旋空间,也采取超常规举措,决定自2024年起将本国传统宗教节日“大祈祷日”改为普通工作日,以便将节省的30亿丹麦克朗(约合4亿欧元)用于国防支出。
不过,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更倾向于构建与本国经济情况相适应的国防预算体系,依据自身实际调整国防开支在GDP中的比重,属于“稳健派”的代表。例如,比利时国防大臣公开表示,愿向占GDP2%的国防开支目标迈进,但不会在2024年完成。
美国借俄乌冲突给欧洲套上枷锁
尽管在实现国防开支占GDP2%的具体时间点上存在分歧,但不可否认,在俄乌冲突平息曙光未现的当下,增加国防开支已成北约各成员国的普遍共识。
冷战结束以来,欧洲不是没有抗拒或故意拖延过美国增加北约军费的要求。事实上,冷战后北约中的欧洲成员国大多削减了国防开支,这令美国颇为不满,特朗普政府时期这一问题甚至引发美欧“舌战”。不过,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美国成功给欧洲盟友重新套上了枷锁,让其在安全困境和价值观的双重逼迫中,步步退让,最终走上美国为其预设的道路。
俄乌冲突爆发4个月后,北约发布《北约2022战略概念》文件指出,大国竞争及由此引发的周期性动荡正深刻塑造北约的安全环境。该文件还将俄罗斯定义为北约“最大且直接的威胁”。这种对于当前和未来战略环境的认知,无疑为增加军费做好了铺垫。
随着俄乌冲突的加速演进,北约意识到其弹药库存及国防工业产能已难以满足乌方日益增大的需求,尤其是大口径弹药的生产周期已从原先的12个月延长至28个月。为此,北约亟需追加国防开支来弥补自身武器弹药供应链方面的不足,避免在与俄方的“后勤消耗战”中落败。这也成为北约增加国防开支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