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http://www.CRNTT.com   2021-03-09 08:22:21


要进一步丰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和机制。
  中评社北京3月9日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就业列为民生福祉的首要目标,明确提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要求,其他民生福祉目标如“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等,也是由就业引领,与就业相辅相成。

  工人日报发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文章介绍,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经济和就业造成的冲击前所未有。全国一度出现大量职工停工待岗,数千万农民工滞留家乡,2020年2月份新增就业减半,调查失业率冲至6.2%的历史最高值,就业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既把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又将保居民就业作为“六保”之首。政府就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各地方、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各部门出台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各项政策达到100多项,创新实施28项突破性政策,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组合拳。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就业形势逐季好转、总体稳定、好于预期。

  2020年中国的成功实践再一次证明,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是保障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前提。

  从四个方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文章认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需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就业优先政策应从目标优先、调控加力、政策协同、保障增强四个方面来把握。

  目标优先。一是以实现就业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五个先行:发展中就业目标优先实现,推动中就业政策优先实施,投入中就业资金优先保障,市场要素中人力资源优先开发,公共管理中就业服务优先安排。二是形成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相互匹配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从产业结构、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就业形式等多方面切入,组合形成有利于就业扩展和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努力减少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冲击。把握好力度、节奏和社会承受度,将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再就业安排做在前面。

  调控加力。一是将积极就业政策中的主要工具运用到宏观调控中。在扩大就业需求中强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出台支持与新经济并行的新就业形态发展政策,在拓展就业同时拉动经济增长;在改善就业供给中大力组织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在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支撑;在调节匹配劳动力供求中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提高供求精准对接的功效;在应对大波动大冲击中加强失业治理,坚持实行援企稳岗扩就业专项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以就业援助为困难群体兜底。二是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就业力度。根据就业任务目标需要,及时给予财政资金、税费减免、创业信贷、调率降准等政策支持;应在扩大需求、改善供给、调节供求等方面,使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与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的支持形成联动机制,增加市场主体活力和动能,助推新的就业增长点;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外部环境变化冲击时,稳定就业局势。

  政策协同。一是为就业创业打开绿色通道。人社部门应率先将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人,实施精准服务。各有关部门也应畅通多部门协调落实就业政策的绿色通道。二是形成新型宏观调控框架和联动运行机制。按照就业优先原则,协同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和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优化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协同发力排除干扰,优化就业创业环境,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保障增强。一是加强政府责任。在推进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改革中,不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的职责,坚持用政策引导、培育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强化一把手亲自过问、分管领导抓好落实的责任制,列为各级党委中心工作重要议程和人大立法执法检查重要选项,高位推动落实。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在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投入时,根据稳定和扩大就业需要,优先安排资金,预算中明确刚性比例;在规划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投资时,考量对就业产出效果,作为投资重点和先后依据;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加大对就业政策扶持,对公共就业服务和公共实训、公共孵化基地予以重点投入和保障。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