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新华社 |
中评社香港5月19日电/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这同时也让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法国《欧洲时报》5月17日载文《太空探索路漫漫,中国“天问”再塑里程碑》,文章说,火星是人类“星际探索”的首选目标,人类使用空间探测器进行火星探测的历史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而首次执行火星登陆任务的中国航天无疑是一位“新学员”,而此次任务的成功是一份优异的入学测试成绩单。包括美联社在内的很多媒体都引用专家的话表示,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其技术难度超过登月。对于探测器着陆火星的难度在专业领域早有论断,而传说中着陆时的“恐怖七分钟”也随着人类数次成功抑或失败的尝试见诸报端,而天问一号首次着陆便获成功,其背后技术“含金量”不低。
据悉,天问一号是全球首次选择一次性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步走探测方案。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平台和火星车三件套组成,环绕器进入环火星轨道之后可以一直带着着陆巡视组合体,有充足的时间来选择合适的着陆时机,这也减少了天问一号着陆的风险性。
媒体对此也表示赞赏,法新社认为这是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一次重大胜利,BBC称,中国在最近有关探索太空的努力中展现出了巨大能力。诚如此言,就在17天之前,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半个月的时间,两项“首次”壮举,这也展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综合实力。
“天和”寓意“天空和谐”,而“天问”则象征着一种探索无止境的精神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2000多年前发出的精神层面的呐喊,在当代国际太空探索的语境下,似乎道出了人类福祉的最终实现路径,也与如今中国在太空探索事业中的追求如此契合,仿佛绵延数千年的文化隐喻。而路漫漫也正是目前中国太空探索的最佳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