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为能者担当让“揭榜挂帅”落到实处
http://www.CRNTT.com   2020-05-29 10:55:32


  中评社北京5月29日电/网评:为能者担当让“揭榜挂帅”落到实处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胡宇齐

  “唯才是用”的主张社会普遍认同。但“揭榜挂帅”从理念层面到具体落实,并不会水到渠成,必然要积极推动。“揭榜挂帅”长效机制的内核,正是要为能者担当,让他们心无旁骛攻坚克难,向全社会传递“实干为要”最强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时指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直白的话语,释放的信号也很清晰,就是要打破繁文缛节、条条框框,千方百计把创新能力搞上去。

  长期以来,科研领域拿项目、报成果、评奖项,“论资排辈”现象相当常见。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可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近年来,“揭榜挂帅”已进入实操阶段。比如,在新冠疫苗研发上,就有多个团队“揭榜”,分别沿着5条技术路线加速攻关,目前已有团队取得积极进展。事实证明,在更大范围寻找“英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更有利于用足资源、优中选优。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唯才是用”的主张社会普遍认同。但“揭榜挂帅”从理念层面到具体落实,并不会水到渠成,必然要积极推动。谁有资格“揭榜”?“揭榜英雄”如何施展拳脚?揭了榜没有成功怎么办?这些都是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悬榜”往往求的是应急之策、破局之才,但从长远考量,更应建立起配套的长效机制,才能让这一制度创新持久释放红利。

  首先,如何认定“能者”,这是“揭榜挂帅”的基础。放眼现实,有真才实学的创新人才,特别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人才,未必有多少论文、职称、奖项傍身。杨振宁院士曾指出,拿到博士学位后的5到10年期间,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困难时期。可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很多重要成果都是科学家在青年时期的发现或发明,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不过20多岁,牛顿发明微积分时仅20岁出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不到30岁。这启示我们,认定“能者”不能生搬硬套,必须要有新思维。这并非是要抛弃标准,而是必须抛弃刻板门槛,选出真正有能力、有闯劲的潜力股,即便是“茅庐白衣”亦无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