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13日电/据中国侨网报道,据欧洲时报网消息,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如果大家在欧洲看到中国的园林时不要惊讶,早在17至18世纪,欧洲曾刮起一阵“中国热”的旋风,那时在欧洲建造了许多中国风格的园林和建筑,它深刻的影响了欧洲的造园艺术。
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在欧洲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春暖花开,位于马耳他桑塔露琪亚市的“静园”郁郁葱葱,吸引当地民众前来欣赏和休憩。园内建有方亭、六角亭、轩、水榭、曲廊、喷泉、水池等,是一座幽雅的苏州式中国园林,保持了中国园林传统风格,深受马耳他人民喜爱。该园于1997年7月落成,为中马两国人民相互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多景园”是一座具有典型的中国明清时代江南私家花园风格的古典园林,是目前欧洲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典江南园林建筑群体。北京国际在线报道,该园林是由德国曼海姆在中国的友好城市江苏镇江2001年修建完工。“多景园”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由牌楼、茶楼、戏台、长廊、拱桥、池塘、假山、瀑布等组成。
“姑苏园”是位于瑞士日内瓦世贸组织总部院落内唯一的园林,2013年开园,坐落在世贸组织总部入口南侧,紧邻城市干道,由中国商务部和中国苏州市政府捐建。“姑苏园”在建造设计上以苏州园林庭院空间景观为主景,营造步移景换的丰富景观效果,峰、石、轩、廊、景墙、井、花窗等苏州园林的元素一应俱全,成为日内瓦吸引游人驻足的一道风景线。
万里姻缘“一线牵”,欧洲园林出现了“中国风”
中国和国际园林艺术的交流,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盛唐时的丝绸之路。此后经马可·波罗的宣传,很多欧洲人开始仰慕中国园林之美。中国园林对欧洲的真正影响,则是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
《中国文化报》报道,当时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来到中国,因杰出的绘画才能被引荐入宫为清朝乾隆皇帝服务,参与圆明园的设计和绘图。王致诚在1743年写的信中,详细描述了他眼中精妙绝伦的圆明园。后来,这封信在1749年以“传教士书简集”的方式公开发表,随即在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