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凯铭。(中评社 方敬为摄) |
中评社台中4月16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国拜登政府14日派团赴台访问,同一时间,美国气候问题特使克里(John Kerry)也赴上海交流中美气候合作议题。台中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张凯铭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拜登政府在气候议题上,对中国采取合作态度,有意藉此作为调整双方关系的纽带,但另一方面,拜登不愿因此被贴上示弱标签,所以Case by Case,合作归合作,竞争归竞争,才出现这样的安排。
张凯铭,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法学博士,台中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曾任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视野与民主法治教学研究社群”召集人。
针对美国同一时间派访问团赴台、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赴上海交流。张凯铭表示,拜登政府藉由这样的安排,以行动向外界宣示,其先前所强调的美中竞合关系,确有其事,美国与中国在合作项目出现时,确实有携手的契机,但同时,该竞争的议题,仍然会持续。
张凯铭说,短期来看,美中之间如此互动模式,会是现阶段的常态,因为即便拜登政府有舒缓双边关系的想法,但执行速度不可能一蹴可几,尤其是在抗中意识已成为美国普遍政治潮流的当下,更是得维持对抗基调。所以拜登政府虽然希望在气候议题上跟中国能够合作,可是在其他层面上,态度可能就截然不同。
不过,张凯铭认为,长期来看,拜登领导的美国政府与中国关系由紧张走向趋缓,会是未来趋势,从拜登任命克里出任气候特使的安排,可以看出端倪。
张凯铭指出,克里出任气候问题特使,是拜登政府人事任命里面最受到关注的一环,因为克里的政治资历完整且丰富,更曾经担任国务卿,在美国政坛的分量吃重,所以克里坐在这个位置上,就代表说,拜登政府对于气候议题是非常重视。
而且对气候议题的处理绝对不是单纯的事务性,因为如果为事务性质的话,大可以聘请一位气候专家或是环境学者来担任就可以,不需要派任一位前国务卿担当,拜登一定是从政治的角度来去操作气候问题。
张凯铭说,放在外交层次上来看,气候问题可以让拜登政府向外界展示与特朗普的施政区隔,因为特朗普政府任内,奉行单边主义,最明显的动作就是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现在拜登领导的美国回来了,重新参与这个议题,美国也透过跟多国的交涉,并由具备分量的前国务卿四处访问、互动,等于是在用气候这样相对中性的议题,来重建跟“友邦”在政策层面上的合作关系,改善过去特朗普所酿成的外交缺失。
他说,而拉到美中关系架构下来看的话,其实拜登政府也很明显的,希望把气候问题当做是调整美中关系的纽带。
比如说,在后冷战时代从90年代到今天,美中关系的一个基本格局就是竞争跟合作并存,可是在过去4年特朗普执政下,显然对抗这个比重是大幅增加。拜登政府希望把合作这一块给提升,就需要找到可合作的议题,而对美中来讲都有共同利益,且美中两国身为最大碳排放国都有相当责任的气候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