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http://www.CRNTT.com   2021-07-10 07:37: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成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   
  中评社北京7月10日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其历史承诺的兑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长期努力的成果,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艰辛探索的结晶,是中国道路对当下世界难题的破解,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故事。

  光明日报发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宋朝龙文章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面貌。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然而,近代以来,中国却陷入被列强瓜分豆剖的危险境地。帝国主义以武装侵略、培植代理人政府、支配经济主权、支配战略资源等方式,巩固旧有的落后生产关系,把中国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之中。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探索,都没能触动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的统治,没能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变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奠定了制度基础。

  1949年至1978年,中国着手于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其他经济成分也获得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中央统筹,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格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持续发力,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恢复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金融信贷扶贫等模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文章认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公平正义的制度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靠的是人民的首创精神,践行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这种价值理念是和西方不同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在金融资本主导下展开的,这是造成西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原因。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既能充分利用市场来推动社会发展,又能够避免金融资本的剥夺性、寄生性积累及其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是一条有能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道路解决世界性难题的制度价值,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旗帜的意义再次凸显出来。在西方新自由主义道路深陷危机的当下,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社会主义道路获得新的示范效应,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能力获得新的确证,也有助于中国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更多的响应和支持。

  总之,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多重历史意义,这展现了中国自身的现代化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价值,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了示范,必将成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