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蔚芳。(中评社 资料照) |
中评社台中8月13日电(记者 方敬为)立陶宛与台湾规划互设代表处,台驻立陶宛代表处更以“台湾”为名,引起国际关注。东海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陈蔚芳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立陶宛的外交举措当然有来自对中国的不信任,也有受到美中对抗氛围影响,但更大的因素则是应付俄罗斯在地缘政治的威胁,有历史情结,所以特别透过友台在价值观与西方站队,其实自保的成分大于对中挑衅。
陈蔚芳提到,立陶宛在设立台湾代表处方面,虽然在中文名称确实以台湾为名,但是在英文名称采用的是Taiwanese而非Taiwan,这样的用语差异,代表立国仍有意降低政治意涵,展现出顾虑中国观感的那一面,因此要说立陶宛全力友台不惜与中对立,其实也不然。
陈蔚芳,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政治学博士,东海大学政治学系专任副教授,研究专长包括欧盟政治与制度、欧洲国际关系、区域整合等。
针对立陶宛深化与台湾的外交关系,陈蔚芳表示,立陶宛跟台湾的关系确实从去年起,就有比较明显的促进,去年立陶宛大选后有新的联合政府产生,跟过往很不一样的地方是,新政府特别把“价值外交”写在联合政府声明中,并很明确宣示要支持台湾。这也体现了立陶宛近年来对中国政策的变化。
她说,立陶宛原本是中东欧17+1平台的成员,该平台是北京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经济比较低迷时,所提出要加强跟中东欧关系的一个计划。中东欧国家在2004到2007年之间加入欧盟,这些国家经济相对弱势,非常依赖欧盟传统强权国家的投资,但因为欧债危机的关系,让传统强权自顾不暇,所以给了中国运用17+1平台拉拢中东欧国家的机会。
立陶宛早期对中国的大战略并不清晰,陈蔚芳指出,先前也乐意加入17+1,或是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表达兴趣,但都是基于经贸利益的考量。比如希望透过一带一路在境内建设深水港、发电厂甚至是铁路等基础设施,所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立、中交往主要是建立在经贸利益的基础上。但是在政治价值观上,立国仍是比较倾向西方,重视跟美国还有欧盟的合作,以作为国安保障。
陈蔚芳说,立陶宛跟中国关系的变化,主因在于,加入17+1或是一带一路,所获取的经贸红利,不如预期,虽然立、中的经贸活动与额度每年都有成长,但双方之间的经贸数额都还不足以成为彼此的主结构,贸易伙伴关系甚至连前20名都排不上。加上欧洲各界对于中方一带一路的疑虑越来越深,也让立陶宛所表现的怀疑跟不信任态度越趋明显。
不过,立陶宛的外交政策转变,虽然有部分是对中国的不信任,但其实更大影响因素或许是来自于俄罗斯。陈蔚芳说,因为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地缘政治威胁越来越大,导致立陶宛更靠向美国跟北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