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11日电/据东方网报道,社会救助工作关系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体现一个社会的温度。记者从浦东民政局获悉,“十四五”规划期间,浦东新区社会救助工作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发展的新目标,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健全兜底线、精准化、发展型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困难对象主动发现、精准识别、需求评估和精准服务机制,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和“弱有众扶”的聚力机制,绘就浦东最温暖的城市底色,探索大城共助的“浦东样板”。
在浦东新区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过程中,将继续健全“9+1”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综合帮扶的重要补充作用,完善对残疾人、重病患者以及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政策,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受益面和参与面。以增强社会救助及时性、有效性为目标,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切实编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使其获得与浦东发展相适应的有尊严的生活。
健全“政策找人”工作机制
社会救助工作将关注不声不响的困难群众,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进一步完善主动发现机制。深化推进精准救助平台建设,加强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等民生信息、救助信息的统一汇集、集成应用,畅通“政策找人”路径,及时发现“沉默的少数”:构建多重困难家庭模型,调校不同类型家庭特征,筛选出需关注的轻度、中度、重度困难家庭;勾连一项或多项民生数据,智能发现社区困难家庭“沉默的少数”,精准刻画个人画像;结合走访接待、信访舆情、突发情况等日常工作,发现困难群众的帮扶需求;根据项目规则,匹配重点人群,锁定帮扶人群,畅通退出机制。规范社区救助顾问制度,打造站位高、业务精、有情怀、有智慧的“线上”“线下”社区救助顾问队伍。通过线上精准救助平台的智能分析和线下社区救助顾问的走访排摸,实现协同发力,精准发现、主动服务困难群众,打通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高社会救助的颗粒度。
健全“弱有众扶”聚力机制
浦东新区将持续加强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力度,按照“个性化需求微心愿认领,共性需求项目操作”的要求,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化拓展“E浦东”社会救助双向认领工作项目外延,通过社会力量撬动社会力量,盘活帮扶资源,强化分类施策和精准帮扶,实现供需匹配。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整合慈善组织、专业组织、慈善企业、爱心企业和人士等参与社会救助。鼓励支持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设立项目、提供服务等方式,开展救助帮扶活动,让新区的困难群众都能共享高品质生活,提高社会救助的参与度。 |